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耶鲁的青春岁月(部分)转

热度 7 已有 663 次阅读 2012-5-18 09:15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14:08 东方网-文汇报
 
  孙历汉:小鲤鱼跳龙门
  人物简介:孙历汉,男。耶鲁大学2005届Calhoun学院学生。浙江余姚人,2001年从浙江考入耶鲁大学就读生物专业,是耶鲁大学乒乓球协会的主席。2005年5月毕业,考入斯坦福大学攻读药理学博士。

  我爸妈都是普通工人。我的中学是宁波效实中学,我们学校出过一个名人,就是生物学家童第周。
  我们学校当时申请耶鲁的有两个人,但是只有我一个人被录取了。我觉得可能的原因,就是我课外活动搞得特别多。比如说我经常参加演讲比赛什么的,我在学校里组织了一个英语社,然后我还打点乒乓球。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侧重点,他们看重的东西也不一样。我觉得耶鲁除了看重你在学习上的水平,还看重你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当然我在学校学习成绩向来都是挺好的,我当时拿的是第十七届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一等奖,肯定也是很有优势的。我想耶鲁录取学生的时候可能就是这么想的吧。
  我觉得很多东西不完全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而是在一种气氛中学到的。在耶鲁能遇到很多人,我能渐渐学到很多。世界有很多种人,虽然跟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很开心,但是你也要跟你不喜欢的人交往,因为有的时候不得不跟他们打交道。我是耶鲁乒乓球队的队长,每年为了争取资金都要费很大的劲儿。开始的时候耶鲁不是很重视我们球队,每年给我们150美元作为活动经费,比起耶鲁财大气粗的劲儿,实在是九牛一毛。为了平时练习用的乒乓球台,我也要跟他们交涉。我学会了软磨硬泡,不行再找你,我们一直努力争取。在校园登文章,发邮件,现在总算有了眉目。我要毕业了,乒乓球队也有接班人了。一点一点地学,也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地摸索,有的时候脸皮厚一点,也没有办法,反正不能一下就退缩了。
  马上就要毕业了,如果说在耶鲁这四年有什么遗憾的话,可能就是大一大二的时候应该多做一点事情,但是我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了。我觉得耶鲁是比较轻松的环境,没有任何压力。但是我越来越多地听到看到的,不少同学在这里还是有很大的压力。所以我觉得压力跟自己的心态有关系,耶鲁的环境虽然很宽松,但是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学生,他们很有潜力,你肯定要花相当多的工夫和他们一起学习。压力大也是有的,但是关键要调节自己的心态。不要把学习的成绩看得太重要,因为耶鲁不但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要在学习上有所成就,更应该在学习之外学到更多东西。生活本来就是一本书,永远学不完,应该把自己释放开来,以更加广阔的胸怀迎接这里的生活,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李一晨:选择决定命运
  人物简介:李一晨,女。耶鲁大学2006届Branford学院学生,主修经济学。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毕业后,同时考取美国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最后选择耶鲁大学。
  耶鲁的精髓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他们招收学生就看你在哪些领域比较有才能,比如社会阅历及社会活动能力,体育或其他方面特别优异。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看家庭教育及社会背景。在这里接触的人比较多,比较有人气。我没有觉得有什么文化上的冲击。
  在学习上,中国、印度学生比较用功,犹太人比较聪明,美国学生相对没有那么用功。其实很多中国学生到美国来读本科,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美国学生在高中时学习历史、政治课,不像中国学生要死记硬背很多的东西,比如年代、人物。他们这类课程,并没有专门的课本,主要使用名著、历史书作为课本。他们高中的历史课就需要在课堂上发表演讲、写论文,因此他们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了解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美国学生到了大学很快就能适应大学文科课程的学习,而中国学生困难就要大很多。一下子要读这么多东西,而且我们高中写记叙文比较多,议论文写得比较少。中国学生到这里需要有一个相当程度的能力的提高和适应过程。在耶鲁,上课的时间并不像国内那么多。
  我决定读经济学还是为了出来以后找工作比较方便一些。在耶鲁,特别是中国学生,其实选择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你问十个同学,会有八个同学都是读经济专业。耶鲁的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世界各地的学生,大家都很不一样。和这里的中国同学相比,美国学生更加自由一些。如果他们对英文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学英文,他们不会太多顾虑目前专业选择对未来的求职有什么影响,他会很喜欢在大学教学。但是中国学生不会这样,比较实际,会更多地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很少会去学考古或者人文专业。
  我从去年开始做CUSY(耶鲁大学本科生院中国学生会)的会长。我们也是通过选举,耶鲁的本科生中国人比较少,只有三十多人。
  当这个主席其实是我很主动,我很愿意做一点事情。我比较有责任感,很多事情都很细心。我记得大一的时候第一次在这里过中秋节,很不熟悉,然后CUSY的学生帮助我们新生买东西、借书,请我们新生吃饭,大家聚在一起,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像大家庭一样。
  以前耶鲁的一个毕业生,毕业后去内蒙古通辽市的一个中学教书。因为他在那边教书看到那边很多学生是因为家里没有钱就辍学了。他回来后就倡议通过学生会进行捐款。我们从国内带来一些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有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在学校里“义卖”,还有我们这里很多同学会绘画书法的,自己画自己写,然后拍卖,给那个中学的学生捐款。我们每年都组织这样的活动,每次大约捐一千美元左右吧,每年都能资助一些学生上学。我们还会请人来进行不同的讲座。
 
  张泰苏:耶鲁的精髓
  人物简介:张泰苏,男。耶鲁大学2005届TimothyDwight学院学生,主修数学和历史。从小随父母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小学读了5年后返回北京。2001年由北京四中考入耶鲁大学,2005年5月毕业。毕业时同时被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学院录取,最后选择留在耶鲁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学位。
  我报了10所美国的学校。刚开始,我想去哈佛,哈佛在录取之前有最后的面试。我那次却吹了,因为我跟面试官吵了起来。他是学法律的,他研究“公司法”。我当时比较狂妄,不知道为什么就表现出我对商业的不屑,这把他给惹毛了。耶鲁的申请还比较顺利,我和他们的面试官谈了三个半小时,就是瞎聊,觉得很投机,性格相像,兴趣点也相近。我顺利地被耶鲁录取,也许沾了这次面试的光了。
  我这四年的收获很多都是经验性的东西。这四年中,我思维的成熟度增加了很多。我来耶鲁之前也读了很多书,但就是不知道方向,而且思维也缺乏规则,比较凌乱,散乱的一些东西堆积在一起,不成体系。来这里后,首先系统地学习人文领域最基本的支柱——历史、哲学,等于是个人的知识结构被支柱搭起来了,然后把最基本的知识空缺填进去。这四年读的书比较多,现在只要是人文方面的话题,几乎不管什么领域,无论碰到什么内容,我都能比较认真、严肃地思考。这样,你开始建立比较强的自信,你可以看得懂、听得懂原来看似深奥的内容,所学的知识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个体系,而且能够不断衍生新的东两。这种感觉真好,这可能就是思维方法的提高吧。还有,就是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兴趣,确信自己是个兴趣偏文科的人。这也很重要,这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当然,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在耶鲁的学习基本上时时刻刻都要求你培养社会责任感。你逐渐对社会真正产生一种特别本能的关心,这是挺难的。兴趣这个东西有时候不太可靠,至少不是一个很强烈持久的动力。有些人就会觉得单凭兴趣就足够了,但我认为,只有把你的兴趣和理想结合到一起后,你才会变得比较持久、坚定。
  我在耶鲁修的十几门历史课多数是西方历史,中国历史学得比较少。古希腊史特别多,还有英国史与美国史。这些课程对如何考察一个社会的建立、发展和改革变迁具有很大的作用。政治和军事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古希腊的战略,用古希腊那些例子帮助你去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等等历史事件。这很有意思,我挺喜欢上历史课的感觉。我也学习了多种语言,如拉丁语,现在还在学古希腊语。
  我可能在大三的时候才考虑上法学院。我报了全美排名前五位的法学院,耶鲁、哈佛、斯坦福、哥伦比亚和纽约大学,最后全都录取了。我选择耶鲁是因为耶鲁法学院比其他的要强。我这个人的特点是比较学术化,而耶鲁法学院的课程是美国所有法学院中最具学术性的。斯坦福可以把你培养成一个一流的律师,而耶鲁更注重把你培养成一个学者。我可能会比较偏重宪法、法理、国际法、比较法。我是攻读JD(法学博士)学位,克林顿读的也是这个学位。
  我本科主修历史,现在选择读法学院,主要是想能够不断地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起来。我一直在想如何重新构建中国的传统文化,怎么让它比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重新燃烧起来。我一直在寻找可以实现这种目标的方式,法律是一个途径。
  我觉得如果说耶鲁的精髓在哪里,就是学术自由,思维自由,没有局限。你往哪个方向发展都有人鼓励你,都有人帮助你。没有任何框框,没有锁死的框架,没人逼着你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方向往前走。
 
 摘自《耶鲁的青春岁月》李宇宏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3月版28.00元
 
 
 
 
“十年植一树、今夏绕春藤”,不用刻意爬藤,只需好好种树。“少些功利,多些自然”——与各位家长共勉。感谢宋老师的精彩文章。
   
                                                            十年植一树今夏绕春藤
                                                                                      - 记筠儿进耶鲁大学 -  -----作者是:宋国明
 
   十二月十五,整日艳阳高照,气温摄氏零下二十度,耶鲁大学的录取通知准时发布。我取出冰箱里的无酒精香槟,打开瓶塞,斟入水晶高杯,与筠儿举杯对饮了一口。我没说祝贺的话,只是满眼笑意,映着他的。 
     去年夏天我带着筠儿到东岸参观了几所学校,他最喜欢耶鲁。十月底他准备了申请材料,等我填好财务状况表就寄出去了。因为是第一志愿提前申请,所以他没申请别的学校。一个月后筠儿与耶鲁校友在我们这儿的邦诺书店的咖啡座儿面试,面试之后,我们就知道成了。后来买酒冰镇、坐等佳音,只不过是耐心走完程序。
     常听到家长们切磋琢磨所谓的爬藤经验,有人将孩子从小就在德智体群四育并重的原则下精心培养,我在这样尽心尽责的家长面前经常觉得羞愧,因为我薪俸微薄,无力送孩子学钢琴提琴芭蕾柔道网球什么的、只能做没本钱的买卖,每天放学后自己盯着孩子学中文法文下棋打球看书。因为我工作的关系,筠儿上高二以前我们一直是打算送他上中西部文理学院联盟里的成员学校Grinnell的,原因无他,免费!后来听说哈佛大减价,耶鲁跟进,我们才敢伸脖儿觊觎东岸。
    所以,筠儿进耶鲁不是多年努力爬藤的结果,感觉更像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那天面试完毕,面试官布朗大夫听他说我就在书店内带小儿子看书,便坚持跟我见一面,要亲口告诉我筠儿如何给他良好印象、他要亲自给耶鲁招生办主任打电话、让我们不用考虑申请哈佛普大哥大云云。筠儿在一个小时的面试里都说了些什么,事后我好奇问了,这小子居然忘了一半,但从另一半的内容来看,我觉得基本可以用平实自然四字概括。第二天面试官发邮件过来说他在本区面试三十年四百多名申请者,只给了一个满分9分,那就是筠儿。收到那邮件之后,我们心里特别踏实。
     申请耶鲁整个过程中的顺利平静和我在网上看到的有些过来人所描述的波澜壮阔反差很大。记得布朗大夫说了一句话,让我费劲想了好几天,那就是“你孩子每一件事都做得对”。费劲是因为我们从没有为申请常春藤学校做过任何特殊的努力,什么做得对呢?后来我想通了,他说的“做得对”不是针对爬藤而言,而是指作为一个积极进取的青年在求学成长过程中原本就应该做的。我在此谨就这一点感想说说筠儿的中学经验,与诸位家长分享。
    筠儿从小没有为得什么奖增加爬藤资本而特别培训过,小时候踢球游泳,五年级音乐课开始,他选择了吹低音大喇叭,在高中的管乐团吹了三年,每次表演,不仔细去听都听不到他的声音,但是我觉得他配合得挺好。他参加了学校的越野长跑队,风雨无阻,认真的跑了两年,没有得过任何名次。面试官问到这些活动,筠儿说他就是喜欢,just for fun。同样的,他参加奥林匹克化学竞赛进入全国决赛,也正是因为喜欢念化学。
    筠儿没有为了让申请大学的材料看上去好看而修课或考试,申请耶鲁时,他只考了一次ACT,35,不是满分。他上了不少高中的AP课,也在我任教的大学上有机化学、量子力学原理、法国文学、中级日语、高等微积分等课,那是因为高中相关的课他上完了,理所当然的衔接上去,由苹果城公立学区慷慨付费。筠儿没有花任何时间去准备考一些能靠自修得5分的AP考试,只跟着班上报考了他修过的AP课(除了高一时考了中文作为练习)。面试官看到他材料上列的中英日法四门语文AP都是5分,脱口说了句Holy s**t,然后立刻笑着道歉,俩人都乐了。面试官戏问他还会不会第五种语言,筠儿老实说曾经帮我编辑校对过《安多藏语》的英文部分,藏文只记得一点点了(他跟我在青海师大学过,当时还小着呢),面试官似乎觉得他藏文的经验也很有意思,而且认为筠儿没有算上他的藏文是他谦虚实在的表现。 
   志愿工作和领导能力的确是重要的。筠儿参加的一些志愿活动纯然出于兴趣,不是为了增加申请资本。他喜欢辅导低年级同学数理化,因为他讲解得清楚,图书馆里随时有不认识的学弟妹们找他问问题,后来当他进入NHS的时候,便当选为副主席负责协调学校学生辅导的工作,今年又被推选为苹果城高中联盟学生代表担任同样的工作,做得很起劲。他还在附近的中学小学志愿教过法文中文,在文化活动中示范毛笔书法。玉树地震,筠儿发动全校师生捐数百件冬衣寄去,这一项他在面试中没提,他觉得那是该做的,不是为拿来说的。
    过去几年的初中高中生活,筠儿热心学习,组织辅导工作,参加校报编辑和体育文娱活动,似乎没有特别为申请大学特别做过什么,我也没为他的成绩操过心,只偶尔在看他连续玩几个小时电脑游戏时会问一句“功课都做完了?”后来,连这一句我也不问了,因为我发现他是做功课超前学校进度好几天的那种人,这点比我强。
   准备申请耶鲁的材料,成绩什么的都有客观数据,无所谓包装不包装,据实填写就是。作文两篇,无非是选择生活经验中有意义的部分铺陈一下,筠儿决定一篇写他小时候跟我去西藏的文化体验,另一篇写他夏天在劳伦斯大学做化学实验的乐趣。我看过一次草稿,化学实验的那一篇没什么好改的,另一篇我提了一点意见,筠儿觉得有道理,稍微改了,之后就交出去了。我看过网上别人写的范文,觉得筠儿的作文也就是真实的个人体会,平实自然,并无骄人的文采。
    面试官当天还透露了一点信息,说招生办在面试前的上午给他发了一个邮件,就问他“跟宋筠面谈过了吗?”我们不了解这意味着什么,但是面试官对筠儿的解释是“他们一定也注意到你了,这是好事。”就这样,筠儿没有什么压力的上高中,均衡成长,等他转过头来往耶鲁大学张望,其实已经准备好了。
    篇名“十年植一树、今夏绕春藤”,当然透着我做父亲的一点“树人”的自豪,请包涵。但我更希望表达另一层意思,那就是培养孩子是植树,不是爬藤,本末必须分清,不然,做每一件事都拿爬藤是否有效来衡量,不也太累乎?树得悉心灌溉,好让它自己独立成长,过度的修枝剪裁不一定是好事。小树长大,有藤蔓绕之固妙,就是无藤无蔓,只要枝叶茂密,欣欣向荣,不也还是一棵挺拔俊俏的好树吗?

路过
1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6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HelenLBYCG

    2012-5-18 13:48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工程。
       回复
  • hidden bianyan01

    2012-5-28 10:25

    水到渠成,那是最好了
       回复
  • hidden joyxuanoliver

    2012-6-2 09:07

    学识+软技能很重要
       回复
  • hidden 塞野

    2013-3-4 20:21

    时常看看。
       回复
  • hidden violet388

    2017-5-22 22:13

      
       回复
  • hidden MommyZ

    2019-1-31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