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一个台湾老师推荐给五年级的小学生的:佳文共讀

热度 84 已有 2505 次阅读 2011-12-21 22:21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台湾 , 小学生

此文的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3139991.html

我是查资料的时候,无意发现的,我觉得这位台湾老师选文的眼光很好,涉及了很多方面的教育,等女儿放假,我要一一打印出来,和同样是五年级的女儿共读:
 
01司機難忘的一晚
 02熱情by鄭呈皇
 03一條腿的幫沒有腿的by盧俊義
 04她們這一家(趙小蘭的家庭教育)by劉墉
 05生命中總有來來去去的朋友
 06出賣合歡山?by鄭一青
 07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by蔣碧君
 08孩子,音樂比課本更重要by洪蘭
 09德國小孩=殘酷教育
 

佳文共讀10 『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by嚴長壽(總裁獅子心) 五5姓名:_________
   人生路上,挫折常常會沒有預警地從四面八方襲來。可能是無法抗拒的天災地變;可能是難以預料的生老病死;可能是努力工作,卻懷才不遇;可能是全心付出,卻換來情人變心的回報;可能是用功苦讀,卻進不了理想的學校;可能是辛苦創業,卻落得血本無歸的下場。面對各種不同的挫折,每個人的「容忍能力」都不同。
 ◎有的人受不了被拒絕
   一個高學歷的朋友,從拒絕接受他感情的女生住處跳樓自殺,留下無限的遺憾與惋惜。
   「他條件那麼好,還怕找不到更漂亮的女朋友嗎?」
   「沒想到他長的那麼帥,還會殉情!」
   「何苦如此專情?天涯何處無芳草!」
 大部份的親友們都以為他是個死心眼的癡情奇男子,其實了解內情的人都曉得,小到大,他不知道拋棄了多少個女朋友,讓多少人為他傷心難過,卻受不了被人拋棄一次。
 ◎有的人受不了被誤解
   到國外留學多年的朋友,提起出國一段不甚愉快的職場往事,仍然氣憤難耐。當年因上班的地點,位於寸土寸金的商業精華區,幾乎每
 天都為了找停車位而遲到。直屬上司希望他能準時上班,便建議他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
   由於職位低、年資淺,朋友心想,「公司的停車位哪輪得到我來停呢?」
   為求慎重起見,他再三詢問上司,「不會有問題嗎?真的可以停嗎,?」
   上司拍著胸脯保證,「絕對沒有問題,可以停啦!」
   不料第一天把車子停在公司的停車位,就出事了。
   上班後不久,上司突然叫他,「你的電話。」拿起話筒,劈頭就被一個陌生女子罵了一頓,「我是公司的副理,立刻把你的車子開走。
 誰叫你把車停在我的位子上,害我上班遲到!」
   被對方罵得莫名其妙,上司卻一點表示也沒有,朋友立即提出辭呈,不管公司怎麼留都沒有用。
 ◎有的人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我認識一個辦事能力很強朋友,他什麼都好,就是受不了被挑出錯誤。只要有人當眾指出他「哪裡做錯了」,便辭職不幹。
   很多面試他的主管起初都想不通,以他的學歷,早就該升官了,為什麼一直在原地打轉?等他提出辭呈才恍然大悟,原來他受不了被挑出錯誤。
 ◎有的人受不了一點不完美
   好友的女兒生日,特地邀請幾個漂亮的阿姨去為小朋友慶生。
   切蛋糕時,有個小客人拿到蛋糕缺一角,他馬上把蛋糕推開,「我不要吃破一個洞的蛋糕!」
   「只缺一小角啊,蛋糕還是很好吃喔!」任憑阿姨們說破嘴,他就是不接受這塊缺了一角的蛋糕,最後只好換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給他。
   看他為了一點缺角而拒吃蛋糕的表情,我很替他的未來擔心,是否每次都能如願換到一塊完美無缺的蛋糕呢?
 
  1、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嗎?  2、受得了被拒絕嗎?
   3、受得了被誤解嗎?      4、受得了被挑出錯誤嗎?
   5、受得了失敗的打擊嗎?    6、受得了期待落空嗎?
   7、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嗎?
 ────────────────────────────────────
   「挫折容忍度」,說簡單些,即是「一個人承受打擊的能力」。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強,自然學到的經驗越多,累積的成功及本錢也越多。承受打擊的能力越弱,自然會想辦法躲避挫折,同時喪失自我磨練的機會。
   記得曾看過一篇文章,作者提到:他剛從軍中退伍時,只有高中學歷,無一技之長,只好到一家印刷廠,擔任「送貨員」。一天,這年輕人將一整車四、五十捆的書,送到某大學的七樓辦公室;當他先把兩三捆的書扛到電梯口等候時,一位五十多歲的警衛走過來,說:「這電梯是給教授、老師搭乘的,其他人一律都不准搭,你必須走樓梯!」年輕人向警衛解釋:「我不是學生,我是要送一整車的書到七樓辦公室,這是你們學校訂的書啊!」可是警衛一臉無情的說:「不行就是不行,你不是教授,不是老師,不准搭電梯!」
   兩人在電梯口吵半天,但警衛依然不予放行,年輕人心想,這一車的書,要搬完,至少要來回走七層樓梯二十多趟,會累死人的!後來,年輕人無法忍受這「無理的刁難」,就心一橫,把四、五十捆書搬放在大廳角落,不顧一切的走人。後來,年輕人向印刷廠老闆解釋事情原委,獲得諒解,但也向老闆辭職,並且立刻到書局買整套高中教材和參考書,含淚發誓,我一定要奮發圖強,考上大學,我絕不再讓別人「瞧不起」。
   這年輕人在聯考前半年,天天閉門苦讀十四個小時,因為他知道,他的時間不多了,他已無退路可走,每當他偷懶、懈怠時,腦中就想起「警衛不准他搭電梯」被羞辱、歧視的一幕,也就打起精神、加倍努力用功。後來,這年輕人終於考上某大學醫學院。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他也變成一家開業診所的中年醫生,然而,他靜心一想,當時,要不是「警衛無理刁難和歧視」,他怎能從屈辱中擦乾眼淚、勇敢站起來?
   而那位被他痛恨的警衛,不也是他一生中的恩人嗎?
 *************************************
   經國先生曾說:「失意時需要忍,得意時需要淡。」的確,人,都有失意,不順遂的時候,然而,我更相信,:「挫折,是年輕人最好的禮物!」人只有在遭遇挫折,被他人百般刁難、岐視、嘲諷時,才能「打醒自己」,讓自己被「當頭棒喝」而驚醒過來!這豈不是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因此。如果現在的挫折,能帶給你未來幸福,請忍受它。如果現在的快樂,會帶給你未來不幸,請拋棄它。「生命中的每個挫折、每個傷痛、每個打擊,都有它的意義。」
   祝福大家都能夠突破自己所不能突破的難關。
 ==========================================================
 


佳文共讀09 『德國小孩 = 殘酷教育』         五5姓名:____________
   幼兒教育是人成長的第一步,這一步能否走好與人的性格形成和命運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挫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趨勢。
   上午9時,沉浸在冰天雪地之中的德國北部城市漢諾威寒冷無比,然而位於市區的瑪格瑞特幼兒園門口十分熱鬧。孩子們背著碩大的雙肩揹書包,精神抖擻地陸續走進園內,開始了一天的生活。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殘酷教育”,我也走進了幼兒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我發現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不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只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的。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孩子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靈活性。”
   走進活動室,只見裏面堆滿了各種墊子,孩子在上面盡情地翻滾嬉戲。6歲的喬安娜正在圓形的蹦蹦床上彈跳,一不留神把2歲大的托尼撞倒了。托尼大哭起來,而站在一旁的老師並沒有馬上跑過去安慰他。3分鐘後,老師走過去溫和地說:“托尼,你剛剛被喬安娜撞了一下,很委屈對不對?可你是小男子漢,難道還沒有哭夠嗎?”托尼點點頭,立刻收起抗議的哭聲,用袖子擦去臉上的鼻涕和眼淚。
   我留意到牆上貼滿了“15名小科學家的研究學習成果”。難道還包著尿布的小孩也懂得研究和寫報告嗎?“讓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玩耍的好處就是,年齡大的孩子會教年齡小的孩子,年齡小的孩子會主動模倣年齡大的孩子。他們在一起製作東西,墻上所展示的成果就是他們的小發明。”幼兒園的負責人蘇珊娜博士笑著對我說,“這種教育模式能激發孩子勤動手動腦,主動團結合作。比如,配對遊戲、合作拼圖、合辦聚會等,孩子從小就能體會到團體合作的力量。”
   蘇珊娜博士強調說,來幼兒園的孩子主要的任務就是玩,通過玩來教他們,老師只是一個觀察者、幫助者,要充分發揮孩子的天性。園內以小組和個別活動為主,至於進行什麼活動,由孩子自己決定,可以畫畫、聽故事、到戶外玩,只要是幼兒園裏能進行的活動,幹什麼都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到了中午12時。我看見孩子們三三兩兩地來到餐桌旁。老師把飯盤放在孩子面前,大點兒的孩子自己用勺子吃,年紀小的、不會用勺子吃飯的孩子就用手抓著吃。今天剛剛入園的3歲大的格碧妮站著不動,一會兒看看這兒,一會兒看看那兒。老師讓她坐在小凳子上,用手勢啟發她自己吃飯。可是,格碧妮不會抓著吃,呆呆地坐在那裏。老師耐心地用手比畫著教她,
 卻絲毫沒有要喂她的意思。直到吃飯時間結束,格碧妮一口沒動的飯菜就被“沒收”了。
   看到這兒,我有些不解。雅娜老師說:“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幼兒園提供3個午餐時間———中午12時、下午1時和下午2時,孩子自己決定何時用餐。”
   在午睡的問題上,老師也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如果在床上躺20—30分鐘還沒有睡著,他可以出去玩。這讓我想起鄰居4歲大的兒子米希爾到我家時的情景。米希爾沒有見過中國的餃子,抓起一隻生餃子就往嘴裏塞。當我想制止時,他媽媽卻制止了我,說:“別管他,這樣他才知道生的是不能吃的。”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儘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之類的詞挂在嘴邊。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佈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與父母一起商討,父母也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列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從下午2時開始,家長們陸續趕來接自己的孩子。中國的父母天冷時把孩子裹得嚴嚴實實緊緊地摟在懷裏,聽說德國人不這樣做。這時,我看到一些還在牙牙學語的小孩被家長一手抱在胸前。有趣的是,他們的抱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風中,“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給孩子留下儘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有利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

 佳文共讀08 『孩子,音樂比課本更重要』 by洪蘭(2004.11.24中國時報) 五5姓名:______
   某小學的合唱團上電台接受訪問,並現場演唱幾首得獎的歌,唱完後,主持人問:「你們練唱會不會擔誤功課?父母親同意嗎?」領隊老師急忙說:「我們都是下了課、放了學或是周六才練,沒有擔誤到功課。」但是主持人好像不相信,又再次追問,甚至問個別團員求證。
   我聽到他浪費時間去問這種問題不禁很感嘆,難怪教改不成功,連電台主持人都認為音樂不重要,應該以功課為重,一般的父母就更不用說了。
  其實,對孩子心智的成長來說,音樂比課本更重要,因為它直接觸及靈魂深處,可以陶冶性情。一個愛音樂的孩子是快樂的,重複、有規律的旋律會活化大腦中的快樂中心,我們唱歌時常會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一個有甜美歌喉的人是上天的寵兒,因為他擁有一個隨身攜帶最好的自娛娛人樂器,孩子的歌聲更是天籟。
  美國曾有一位音樂老師,在聖誕節前二周出車禍昏迷不醒,無法帶領孩子去參加聖誕節的聖歌比賽,但是學生們自動自發的練習,在沒有老師的指揮下拿到了第一名,他們把這第一名的錄音帶放給昏迷的老師聽,奇蹟似的讓老師醒了過來。老師說,她在白茫茫大霧中不知往那裡走,心煩意亂時,突然聽到天使的歌聲,她順著歌聲的方向走去結果就醒來了。
  對孩子一生來說,擁有音樂素養遠比留在教室中背那些死的知識重要,知識永遠學不完,但是音樂的素養卻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給人力量,使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電影「真善美」中,瑪麗亞說當她心情不好時,她就唱我最喜歡的歌;「國王與我」中,安娜也跟她的兒子說,當你害怕時,你就吹口哨,口哨是旋律,吹著吹著你就不會害怕了。
   從研究上看來,音樂反而更能增加孩子的學習效果,因為學音樂時,孩子學會紀律,音樂是有組織,有旋律的,它的節奏很重要,這些都幫助孩子大腦的發展。研究者分析1998年美國SAT成績,發現參加合唱團和會彈奏樂器的學生,在SAT成績上比不會任何樂器的人高了52分;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也發現在做枯燥工作時,音樂能幫助減少錯誤,他們發現90名校對人員在有音樂的環境下挑出的錯字比沒有音樂時多了21.3%,因此,鼓勵孩子練唱,不但抒解他的心情,提升他大腦的活化,更能增加他學習的效應,真是何「樂」而不為呢?
  音樂豐富我們的心靈,父母親真的不必在意每周一點點的練唱時間,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資訊很快翻新,孩子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所要用到的知識是現在還沒有發明的知識,父母又何必在乎那短短的一、二個小時課堂學習的時間呢?
 ==========================================================
 
佳文共讀07 『高材生人情世故0分』 by 蔣碧君(國中教師)  五5 姓名:___________
   模擬考甫結束,我承諾招待考前幾名的學生到家中作客。約定時間的前一個星期,我便和外子忙裡忙外的打掃兼採買,而我那從不下廚的另一半也研究起食譜,費心準備當天的餐點和零食。星期六早上,我開車去接學生,看見他們雀躍的模樣,我忍不住洩漏中午的菜單內容。沒想到他們竟七嘴八舌的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呢?」「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老師妳煮的東西能吃嗎?」一陣哄笑之後,我有點被潑冷水的感覺……
 才進家門,我正要開口介紹師丈時,聽見有人竊竊的說:「他是誰啊?有點胖!」「一點也不帥……」
 我抬頭看見外子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白,趕緊要學生向他問好。趁他們坐定,我趕緊走進廚房和外子一起準備飲料,誰知道這時竟有三個同學偷溜進我們的臥房,對著房裡的照片及擺設品頭論足起來。我強忍心中怒火,提醒他們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難道已經國三的學生,連這點基本禮貌都不懂嗎?一陣說教之後,他們變安靜了,氣氛也搞得怪怪的。
 吃完午飯,他們嚷著要離開,我也不想強留他們。只是一回頭,面對滿桌未收拾的杯盤和一地的雜誌、撲克牌、CD……我忽然覺得臉上一陣熱,是我沒把他們教好嗎? 這些孩子功課都很好,怎麼那麼不懂事呢? 不會體貼別人,不懂得別人的用心,將一切視作理所當然;不懂得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甚至連做人的基本禮貌都不懂,吃完飯不知道收拾自己的碗筷,臨離去連一聲謝謝也沒有……是因為升學考試不考這些,所以不會?還是家中父母沒教或不懂得教呢?
 這些孩子生活在優渥環境中,只學會了自以為是,學會了理所當然的接受,只學會了永不滿足。或許我已LKK,但是每天面對這些國家未來的主人翁,面對一群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未來棟梁」,我竟心虛的想問:「他們會變成這樣,是誰的責任和損失呢?」【2004/04/21 聯合報】
 ===========================================
 讀者回應─滿懷歉意對號入座 by  林緣昭(中縣讀者)
   那天看到「高材生,人情世故零分」這篇文章,心裡好有感觸。隔天早餐時,就念了這篇文章和三個孩子分享。他們各有不同的反應,但應該都有收穫吧!也和大家分享。
 老大,國中一年級,聽完後一臉尷尬,沒發表任何高見。她平時話不停口,也是像文章中所提,把「老師你煮的東西能吃嗎?」這種損人的話掛在嘴邊的女生,而且她更常說的是文中也提到的「可是我比較想吃麵耶!」每次大家一起外出用餐,若是去的地方沒有麵食,她一定很不高興的說:「哦!我比較想吃麵耶!」
 也許她有種被「點名」的感覺。
 老二,國小四年級,聽完後她說:「老師那麼不爽,乾脆痛扁他們一頓!」我告訴她,我覺得老師不會痛扁他們,只是很痛心,為什麼「好學生」能把學校功課學習得那麼好,卻在另一門「做人」的基本功課上得了零分?老師也檢討自己,是否少教導了這一個部分?只是老師很無辜,因為身為媽媽的我,也覺得做人很重要,所以該教的教,該講的講,每次要外出作客,一定重複:「要有禮貌,鞋要擺好,不亂動東西,玩具玩完要收拾……」可是我一開口,孩子就嫌我煩,嫌我囉嗦。聽完我的長篇大論,老二說:「我和姊姊常不懂妳的用心。」聽到她這句成熟懂事的話,讓我先是一愣,不知該接什麼話好;回神後才回她:「學習當個好客人,也是重要的功課,希望妳以後會是一個好客人。」
 老三,國小二年級,聽完後他拿了報紙,仔細再看了一遍,然後說:「老師下次可能不會再請他們到家裡吃飯了。」我說:「小鈞,你覺不覺得你很像說『為何不叫披薩或麥當勞?』的那一位同學?」他反駁:「我哪有?」但說得很心虛。我好像看到自家小孩出現在報紙上老師的家,心裡滿是歉疚,更覺得我必須再次和他們談談關於所謂人情世故的課題。【2004/05/03 聯合報】
 親愛的,請和爸媽一起看完這篇文章,並在背面寫下和爸媽討論後的想法。
 ==========================================================
 
佳文共讀06 『出賣合歡山?』by鄭一青(天下雜誌278期) 五5 姓名:___________
   每個人生命中都需要一條清澈的河,一座青翠的山,去記憶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事物。但當每個人都移民到一座應當被保育的高山上,蓋一座大房子時,就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合歡山在大量民宿和遊客湧入後,未來會如何?
   沿著台十四甲線從合歡山往埔里方向緩緩下行。六月中的合歡山,冷冽而清新的山風下,台灣鐵杉、玉山箭竹、紅毛杜鵑把翠綠的青巒染上一抹紫紅。但在逐漸接近清境農場時,只見一百多條小水管沿著公路突兀地一直拉到清境農場一帶,而幾座二、三公尺高的大型民宿招牌,大剌剌地與遠方壯麗的北萊山形成諷刺對比,四處大興土木,很難真正和過去青青草原上的原野景象連在一塊。
   合歡山清境農場一帶,短短一兩年內,在成功的集體行銷和一部份媒體炒作下,變成快速移植台灣庸俗化觀光的熱門旅遊地點,一年前來清境農場的人潮逾百萬人次,而清境農場的總房間數也從五年前的三百六十間增加到近千個房間,而目前正大興土木的民宿陸續完工後,明年底更將有近一千六百間住宿房間。其中,近半數民宿是由為尋找更美好生活而上山的新移民所蓋,新移民已佔了近千名當地人口數的一半。在清境,每棟房都蓋得獨特,品質遠超過大多數過去山區的旅館。但每一個漂亮的個體,加總起來,卻沒有等於漂亮的整體。
   「我們還是沒學會如何和大自然融合,」生態旅遊協會監事、中研院動物所研究員陳章波表示,原來上山是希望能夠親近自然,但是現在大家一窩蜂地上山蓋民宿,結果又掉進了台北都會的漩渦之中,「我的房子接著你的房子,到了山上,人還是都關在房子裡。」太魯閣國家公園義務解說員馬繼康,在看到媒體大幅報導合歡山新移民的故事後,對媒體大篇幅宣揚錯誤訊息非常憤怒,不僅打電話去抗議,也投書報社,但「我好像狗吠火車,」馬繼康沉痛地說。部份台灣城市新移民到了天涯海角,卻仍然充滿了都市人的思考和生活方式。馬繼康批評,許多都市人想要遠離塵囂,接近自然,但真正身處自然時卻又無能力享受,只有把山下的那一套搬到山上來,卡拉OK、健身房正是這樣的產物。
   「只因為民宿業者喜歡吉野櫻飄如雪的感覺,便要捨棄這裡秋天滿山通紅的紅榨槭落葉繽紛的美好,而耗費巨資物色八十棵櫻樹,移植到山上,絲毫沒有想到這會對此地生態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馬繼康批評,這不僅辜負了出走的理由,也看不到對這片土地真正的熱愛。
   面對遽增的觀光人潮,一到假日就塞車成了很大的問題,而一旦碰到冬日合歡山賞雪熱潮,大排長龍的上山車潮、凌亂的攤販和垃圾,更是把整座山妝點成恍若台北夜市。「台灣的山真的很美,但是到處垃圾真是很可惜,」任教淡江大學的一位美國籍教授既震驚於台灣山林之美和植物的多樣性,也非常不解台灣人四處留下「觀光」 痕跡 -「垃圾」的「惡習」。「一座山能承擔幾座房子?一座山能禁得起多少車?」陳章波強調台灣人要謙卑地認識自然,向自然學習,要建立真正的生態旅遊,而不是在大自然中觀光消費,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毀了台灣的山林。
   合歡山一帶在目前缺乏總量管制和整體規劃下,放任個人和業者各憑本事開發,固然在經濟不景氣和農業蕭條下,創造了獨特的繁榮景象,但這種榮景可以維持多久,能不能永續經營觀光和自然資源,是許多人共同的疑問。水源是第一個浮上的問題。五月底,上演在清境農場的一場搶水大戰,就透露了在短短期間之內快速無規劃地開發,所顯現的窘境。位處高山的清境地區,二十餘年一直面臨缺水問題,多仰賴清境農場從遠自二十三公里外、瑞岩慈峰地區的慈翁溪保育區水源地,以引水幹管接引水源供應地區民生用水、灌溉用水及營業用水。需求大增下,五月底更在斷水數天之後,與居民發生口角和搶水衝突。生態的衝擊,更是被漠視。廢水的排放是未浮上檯面的必然污染問題。「從過去的農藥和肥料,到現在這麼密集的污染源,沒有人評估對濁水溪上游的影響是什麼?」
   長期研究山林生態,靜宜大學生態研究所所長陳玉峰指出,當城市的游資都跑到山裡,將帶動過去集中下游的污染往上游走。連企業人士如永豐餘集團董事長何壽川,與以發展觀光聞名的宜蘭縣長劉守成,看到合歡山一帶如此大規模開發蓋房子,都很擔心水土保持的問題。「山有好多層皮,而這種大規模開發,所形成的剝皮效應,未來土石流的機會大增,幾乎可以預期,」陳玉峰指出。「照這樣無節制地開發下去,清境農場只剩五年的光景了,」一位荒野保護協會的會員悲傷預測。
   見晴農場負責人、清境農場觀光發展促進會施武忠倒沒有這麼悲觀,他認為當台灣經濟這麼不好,卻還有這麼多人對這裡有信心,願意投資建設民宿是好事,但他也期待政府公權力能夠介入管理,「我們也希望能維持好山好水,不要被毀掉,但這不是個人可以做的。」只是,政府公權力和規劃能力永遠趕不上資本的流動速度。任職工程顧問的王源森今年和妻子來到清境農場度假,歡喜地四處看民宿,甚至自己也想移民合歡山,今年五月很高興再舊地重遊,卻失望地發現,清境農場彷彿變成一座大工地,「大自然怎麼能受得了這種開發?」再次重回,他和妻子移民合歡山的夢醒了。
   為了滿足台灣人嚮往「歐洲式」山居生活的夢,每一座民宿幾乎都有一個洋名字:維多利亞、莫內、維也納、小瑞士,「我們切斷了對自己文化、生態和山林的理解和認知,只能移植西方的建築和文化經驗,」陳玉峰分析。在歐美,許多風景特定區中對建築的本土形式和材質都有極嚴格規定,以北加州沿海公路而言,蓋房子只能選用當地材質,房子型式也限定幾種規格,以避免景觀污染。
   台灣原期待「景觀法」能夠扮演類似角色,但是「景觀法」仍然躺在內政部,沒有消息。而全民拚觀光的運動,卻隱然成形。「台灣的國家公園可能要一個個淪陷。拚觀光,可能帶來的是台灣山林另一次的浩劫,」陳玉峰指出。在國外,許多個人是用不同的方式,保存未開發的大地給子孫。在美國加州的約翰和他的八個朋友是一個好例子。個頭瘦削、滿臉大鬍子的水文學家李約翰是柏克萊大學六○年代的反戰學運領袖之一。十年前,約翰和幾位朋友合資在加州北邊臨海山上購買一塊地,蓋了一間簡單登山露營用小木屋。約翰和他的朋友買下小木屋的用意不是在於逃離都市或是在山上經營民宿,相反地是為了握有「水權」,進而守住一座山免於開發。
   根據美國加州法律,擁有水權才能開發土地,而約翰選擇的地點正是這樣的關鍵地點,「我們買下這塊地,就守住了這片山,」出身政治世家,約翰說起話似乎仍可見到他在六○年代反戰、反權威的激越。他們用行動證明,人人都需要一座山,但愛一座山,不需要用出賣整座山林的靈魂和未來,來做為代價。
   人人都到山上找希望,結果卻可能是山林失去了它的未來。
 ==========================================================
 
佳文共讀05 『生命中總有來來去去的朋友』       五5 姓名:___________
   在暑假期間,一位昔日好友由倫敦回來。我們約在信義路金石堂五樓的咖啡屋中見面。夏日的午後,鬱熱難當,我拉著女兒的手,走在人潮滾滾的街道上,覺得整個城市似乎要燃燒起來。女兒的小手,常因逆向行走的行人的衝撞而由我手中鬆脫,然而,很快地,又會上前來。
 我們就在商家吆喝聲、行人討價還價聲中,斷斷續續地聊著,女兒問我即將和什麼人見面,我說:「是媽媽大學畢業後留在學校當助教時的同事,由很遠的英國回來。」女兒側著頭天真地問:「是不是從很遠的地方回來的人,都要約著見面,請他們喝咖啡?」「那倒不一定啦!媽媽那時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時,她很照顧媽媽。」女兒鍥而不捨地接著問:「大人也還要人家照顧嗎?她怎麼照顧你?是不是像蔡和純照顧我一樣?教你做功課?」蔡和純是她的同班同學。
 我聽了不由得笑了起來說:「大概差不多吧!人再大,也需要別人照顧呀!對不對?像爺爺生病了,也要我們照顧嘛!對不對?...」「那你生病了嗎?那時候?」「生病倒沒有。不過,那年,有一段時間,媽媽的心情很不好,覺得自已很討人嫌,人緣很差。就在那年聖誕節前幾天,我發現王阿姨偷偷地在我辦公桌上來了張她自己做的賀卡,上面寫著:『我不知道怎樣形容我有多麼喜歡你,祝你佳節愉快。』媽媽看了好感動。這張卡片改變了當時媽媽惡劣的心情。更重要的是,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使我覺得自己並不那麼討厭!」女兒聽了,若有所思,低頭不語。
 我和朋友見了面,開心地談著往事、彼此探問著現況,女兒一旁安靜地聽著,不像往常般吱吱喳喳搶著說,我們幾乎忘了她的存在。一會兒工夫後,女兒要求到三樓文具部去看看。十分鐘後,女兒紅著臉,氣喘吁吁地上樓來,朝我悄悄地說:「先借給我一百元好嗎?我想買一個東西,回去再從撲滿拿你。」我和同學談得高興,不暇細想,知她不會亂花,便拿錢打發她。過沒多久,她又上來了。
 面對朋友,恭敬地立正,雙手捧上一盒包裝精美的禮物,一派正經地說:「王阿姨!送你一個小禮物,你從那麼遠的地方來。」朋友和我同時大吃了一驚,朋友手足無措,訥訥地:「那怎麼行!我怎麼能收你的禮物!我英國回來,沒帶禮物給你,已經很不好意思了,而且,我是大人,你是小孩兒....」
 女兒很認真地併攏腳跟,無限深情地說:「我媽媽說你是她最好的朋友,謝謝你以前那麼照顧我媽。」一股熱氣往腦門兒直衝了上去,我喉嚨驀地哽咽了起來,眼睛霎時又濕又熱,我束手無策,萬萬沒想到女兒竟會如此做。朋友的眼睛也陡地紅了起來,嘴脣微顫,卻是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緊緊摟過女兒,喃喃說道:「謝謝啊!謝謝..」
 這回輪到女兒覺得不好意思了。她伏在朋友肩上尷尬地提醒朋友:「你想不想看你得到什麼禮物啊?」朋友拆開禮物,是掛了個毛絨絨小白兔的鑰匙圈。女兒老氣橫秋地說:「會照顧人的人一定會很溫柔的,所以,我選了小白兔,白白軟軟的,你喜歡嗎?」朋友感動的說:「當然喜歡了,好可愛的禮物。我回英國去,就把所有的鑰匙都掛上,每打開一扇門,就想一次你。......真謝謝啊..」
 女兒高興得又蹦又跳地下樓去了,留下兩個女人在飄著咖啡香的屋裡領受著比咖啡還要香醇的情誼。生命中總有不同階段的朋友來來去去,但大多數的人們只用回憶懷念舊朋友,時間越久,友誼慢慢就淡了,不論多深厚的感情終究敵不過歲月的考驗,除非我們自己願意用心經營!!
 所以身邊總是新朋友比較多,但有些朋友雖然無法豐裕自己的生活,卻能溫暖自己的生命,每當想起他(她)時,看到他(她)時,心情就會很快樂,很開心,或許你我都曾經擁有過這樣的朋友,也曾經因為不珍惜而失去了這樣的朋友!!幾年後,我們還會是好朋友嗎?
 ==========================================================
 
佳文共讀04 『她們這一家--趙小蘭的家庭教育』by劉墉   五5 姓名:___________
   在我唸研究所的最後一年,日文課班上突然出現了一位五十歲左右的太太。當她正襟危坐,擠在一群二、三十歲年輕人之間,跟著教授朗讀的時候,實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為她只是排遺時間的旁聽生,後來看她也緊張兮兮地應付考試,才確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從不缺席,筆記又寫得好,所以溜課的人都找她幫忙,我們稱她為趙太太,直到畢業,才知道她就是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女士。
   我今天提到趙小蘭並不想強調她是華裔在美國政府職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討論她的白宮學者、花旗銀行傲人的學經歷,而是希望讀者能了解一下趙小蘭的家庭生活。因為我相信,沒有那樣好的家庭教育,很難有趙小蘭今天的成就。最起碼趙小蘭今天立身華府高階層,那帶有適度衿持與華裔尊榮的氣質,必然來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絕不為過的,因為在美國的中國家庭能有她家那樣完整而嚴格訓練的的己經太少了,即使在中國,相信也不多。看過「真善美」那部電影的人,大概會記得茱麗安德魯絲初去當家教的時候,父親一吹哨子,孩子就由大到小,列隊出現的畫面。這種情景,幾乎也能在趙小蘭的家裡看到。趙小蘭的父親趙錫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來,六個女兒只要在家,一定出來招呼。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以前當趙家宴客,幾個女兒不但出席上桌,而且是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
   當我不解地問朱木蘭女士時,她說:「不錯!我們是教她們做Waitress,但那何嘗不是一種訓練?我的先生常對女兒說,人生做事好像開車,不是只能直走的,有時候必須左轉右轉。不要把伺候客人當做辛苦的事,當你們讀書讀累了,招呼招呼客人,不也是一種休息嗎?何況在這當中,可以學到許多待人處世的道理!」也就因此,他們家雖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大人的道理簡單:「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管家是請來幫助父母的,不是幫助孩子。年輕人理當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則很難學會獨立!」
   不僅料理自己的內務,每天上鬧鐘起床,小時候趕校車上學,回家由姐姐帶頭,自動自發念書,而且她們家的六個女兒,還分擔家裏的瑣事。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撈掉水上的髒東西。到了周末,則要整理占地兩英畝的院子,把雜草和蒲公英拔掉。趙小蘭最小的妹妹,現在十六歲的趙安吉,己經負責處理家裏的帳單、將耶誕卡的郵寄名單輸入電腦,並接聽晚上的電話。尤其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趙小蘭家門前長達一百二十英呎車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幾個姐妹,在父親的指揮之下自己鋪成的。趙小蘭曾在「我的事業與人生」文章裡說:「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良苦的用心了。」
   「家園!家園!這個園地是一家人的,每個人都有責任!」朱木蘭女士說。正由於她們對家庭貢獻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會愛家,覺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屬於自己的。特別是在一家人共同的工作中,更能體會榮辱與共、同心協力,而產生共同意識。趙錫成博士夫婦的身教也是極成功的,他們家在晚餐後極少開電視,做父母的也以身作則,不在電視前花太多時間,母親跟著孩子一起讀書,父親則處理未完的公務。從事航運工作的趙錫成博士,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深夜,他這種對事業專注的態度,相信也對趙小蘭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不論多麼忙,與子女的溝通還是不能忽略的。每個星期天,他們一定全家去做禮拜,午餐後點心時間,則舉行每週一次的家庭會議,大夥高談闊論,每個孩子說出自己新想法、收穫,提出計畫,並徵詢父母的意見。所以當外人驚訝於趙家姐妹的紀律與服從時,要知道那是經由親子之間充分溝通,所獲得的共識。當她們為家裏做事時,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裏有著使命感。家是一個「共榮圈」,當每個成員都這麼有向心力時,家庭當然會興旺。
   我們確實看到朱木蘭女士,一九六二年帶著趙小蘭和兩個更小的女兒坐船來美國,從孩子們半句英文不通,必須由父親熬夜逐字教導,艱苦奮鬥到今天,已經有四個分別從哈佛、哥倫比亞、維州大學等名校的研究所畢業。連朱木蘭女士,都以兩年全勤的紀錄,修得碩士學位。當然,趙錫成博士更成為美國航運財經界的名人。但是趙家儘管富裕,孩子郤多半進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費,不論大小,都要拿收據回家報帳。趙小蘭唸大學的學費,還向政府貸款,靠著暑假打工還錢。這不表示趙錫成夫婦小器,而是因為要求子女獨立、負責,把錢花在當用的地方。她們對孩子說:「我們雖然儉省,但是你們如果要學東西,絕對不省!只是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所以趙小蘭和她的五個妹妹,不但功課好,而且各有才藝。趙小蘭能打高爾夫球、騎馬、溜冰、更彈得一手好琴。從前家住紐約長島時,還經常出去演奏。此外,他們每年在暑假和耶誕節,分別安排一次全家遠遊,從選擇地點、訂旅館房間,乃至吃飯的餐館,完全由孩子負責。所以,這旅行一方面是全家同樂,一方面成為孩子們組織、分工的訓練。
   由以上所舉的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知道,趙小蘭姐妹的成功,與她們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絕對密切關係。無怪布希總統在白宮接見趙錫成博士一家時,都特別強調這一點,還對太太芭芭拉說,應該向朱木蘭女士學學怎麼管孩子!
   怎麼管?答案應該是----將中國傳統的孝悌忠信與西方社會的組織管理方法結合,既培養個人的獨
 立性,更要求每個人對家庭的參與,透過溝通後產生家庭共同意識,達成彼此期望的目標。父親節快到了!據我所知,在今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父親節時,趙小蘭特別暫時放下交通部副部長的繁忙工作,由華府趕回紐約的家中,為趙錫成博士過節。請問,在國內有幾個身在外地,位居要津的子女,能在父親節時趕回家,並誠摯地送上一份禮物與祝福?
 ==========================================================
 
佳文共讀03 一條腿的幫沒有腿的by盧俊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五5 姓名:________
 這是幾年前發生在台南縣一所位於鄉鎮國民小學的真實故事。
 裕熙是一個右腳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小孩。他父親為了要讓他自立起來,從小就教他學會騎腳踏車。他也清楚知道不能因為自己有一腳不便,要讓家人每天幫助他出出入入,總要讓自己長大站立起來才可以。因此,很認真地學習,也很快就學會騎腳踏車,就這樣,從國小一年級開始,自己每天騎車上學去。
 有一天放學時,他到車棚找不到自己的腳踏車,非常難過,打電話給他爸爸。他爸爸趕緊到學校去了解狀況,非常生氣,因為放在學校車棚的腳踏車竟然會被偷走,而裕熙若沒有腳踏車,就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回到家,對腳有殘障的孩子來說,是件很痛苦的事。父親了解狀況後,就親自去找校長,讓校長知道這件事,校長也為這件事感到非常抱歉。父親一再安慰裕熙,說馬上要去買部新的給他,也一面罵著小偷怎麼可以這麼沒有良心。其實,小偷若是有良心就不會當小偷了。
當父親騎上摩托車,準備要載裕熙回家的時候,裕熙卻說甚麼也不肯上車,父親很奇怪,只見裕熙一直不肯說出是甚麼原因,後來父親再次跟他說要載他去買一部新的腳踏車,這時裕熙才緩緩地跟父親說:「爸爸,你先載我同學良吉仔回去之後,再來載我。」父親不解地問:「為甚麼?良吉仔可以自己回去啊,或是請他的家人來載他啊。」裕熙這時才跟父親說:「不是啦,良吉仔的腳也跟我一樣,不能走太遠的路。他比我還更需要幫忙,因為他的雙腳都不能挺直地走,我都是每天騎著車子去他的家載他來學校,然後又載他回去。今天車子掉了,我就不能載他回去了,麻煩爸爸先載他回去,我在這裡等,然後您再回來載我。」
聽到裕熙這樣說,當父親的非常感動,也很奇怪,從來沒有聽裕熙說過這件事。於是趕緊跑到裕熙所說的教室去找良吉仔,那是一棟三樓的教室,每次都是裕熙去該大樓叫他,他聽到時才下樓來。果然,良吉仔尚在教室等候著裕熙叫他,班上的同學幾乎都已經回家去了,剩下幾個還在教室也是在等家人來接的。裕熙的父親直奔三樓教室,找到良吉仔時,看到他雙腳都已因為麻痺而萎縮得很嚴重,穿著鐵鞋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需要很用力,心想:學校明明知道有這樣的學生,為甚麼還將這班的教室分配到三樓去?真是有夠「夭壽」的。裕熙的父親看不下去,就彎下腰來要背良吉仔下樓。沒想到良吉仔跟裕熙的父親說:「阿伯,不用啦,我可以自己下樓,沒有問題。」裕熙的爸爸說:「這要下三樓,很累的。不可以,讓我來背你。」良吉仔說:「不會啦,我已經自己爬上、爬下一年多了。沒有甚麼問題的。只是慢了些而已。阿伯,你可以先下去,沒關係。」
 裕熙的爸爸知道自己的兒子只有一腿殘障,而良吉仔卻是雙腳都殘障。而自己一腳殘障的孩子卻還知道要幫助雙腳都殘障的同學,使得自己當父親的受到甚大感動,流著眼淚,一面鼓勵良吉仔要勇敢,也一面感到相當安慰和驕傲,知道自己的孩子雖然身體有殘缺,但心卻是很圓滿、慈悲。
 養育孩子的方法很多,有的人給孩子物質生活很豐富,卻沒有給孩子圓滿的心靈生活;有的人給孩子學習很多新的科技知識和升學常識,卻甚少教導孩子對苦難者多一份慈悲憐憫的心。結果是豐富的物質生活往往使孩子學會了浪費、奢侈,但卻體會不出貧困人家生活的疾苦和需要。雖然是讓孩子學到許多新的科技知識和生活技能的常識,但往往因為欠缺心靈生活的培養,對於疼愛人、憐憫人的心,也隨著年歲的增添而相對的貧乏、枯萎,導致年歲越大,對苦難生命的景象則是越來越冷漠;到頭來連對養育他的父母、照顧過他的親友,自然就甚少感恩和憐恤的心。
 給孩子有足夠敬虔的心靈,遠比給孩子豐富的物質生活更重要;讓孩子從小有機會接觸心靈功課,遠勝過學習多樣的才藝。而豐富的心靈需要用更多的時間來培養,才能使之在生命中孕育成長起來。
==========================================================
 
佳文共讀02 熱情─鄭呈皇                 五5 姓名:________
   前奇異執行長傑克‧威爾許認為A級人與B級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熱情;根據〈全球兩百大企業CEO特質〉調查發現:在十個共同的重要特質中,排名第一也是熱情。這個神奇配方,如果注入個體血液,將轉成追求終極目標的續航力;如果注入企業經營,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將提高200%!秋涼節氣的台北街頭,有兩條排隊長龍,鼓動著首都。一條長龍在東區,等著進101大樓新開幕LV旗艦店的人潮;另一條長龍在西門町,長長的人群從大馬路蜿蜒到巷子,等候著導演吳乙峰的紀錄片「生命」。
   台北人為了搶購精品排隊,司空見慣;但為了看一部紀錄片,有人一大早排隊3小時,才買到一張晚上10點鐘的票,這倒是破紀錄。冷漠台北人熱血的這部紀錄片,是自稱「吾已瘋」的吳乙峰埋首九二一災區五年後而有的作品。它去年在全世界九百部紀錄片中勝出,得到「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優秀賞」與「法國南特影展最佳紀錄片」,是少數能同時榮獲兩項大獎的紀錄片。別人用半年、一年拍紀錄片,他卻花五年。五年,有多漫長?
   當初,與吳乙峰同期深入災區紀錄的人如過江之鯽,但漸漸地喧嘩少了、靜了,旁邊的人都不見,「這才驚覺,我們是最後一個出來的。」同行攝影師楊重鳴回憶說,拍五年的感覺像最後攝影機都成了身上的胳臂。剛進災區拍攝時,吳乙峰的大女兒還只是國中生,現在已經上大學了。漫長的拍攝期,累積的拍攝帶達三百多捲。三百多個小時的紀錄,最後吳乙峰又花了三個月,才看完。看得他都想吐、想撞牆。五年這數字,是熱忱、也是吳乙峰追求極致的表現。然而早期他如其他人一樣,認為拍紀錄片一年就算了不起。
   當他拿著早期作品請日本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指教時,發現大師可以為了拍農夫的紀錄片,待在當地十五年,自己買一塊田隨著農夫按時耕種,才明白一年時間只是浮光掠影;為了效法大師,一九九二年自己跑到小川紳介拍攝工作室。拉開木門一看,一面面牆上滿滿地都是關於農作物如何種的文獻和資料,扭曲的褶邊代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發黃筆記裡密麻的文字寫著,「要種十年稻子才能拍出關於稻子的片子」,這一幕幕讓吳乙峰感動落淚,體悟紀錄原來需要花長時間巨細靡遺才能成就。那一刻,改變了他對紀錄片的認識,對他有深刻的影響。吳乙峰與紀錄片這玩意,大概是七世夫妻;與金錢,大概是前世宿敵。否則,他怎會如此過人生?
   大學時代,就立志要拍影片,因此不顧獸醫父親的反對,從企管系轉考戲劇系,兩人甚至因此一年不說話。這股喜歡拍片的信念強到他激動的說:「要我去上班不要拍片,我三天就會自殺。」工作之後,別人拍三天,剪出半小時,但他要求自己半小時、預算十五萬元的影片,至少拍半年才行,他認為沒有拉長時間,怎能看出生命的縱深。十五年前,因為不願跟大家隨波逐流拍求快的商業片,一心想拍片的他,號召一群人組成全景傳播,以拍出震懾人心的紀錄片為職志。為了拍紀錄片,他經常與金錢過不去。他曾經拒絕拍攝一部可賺上百萬元的連續劇,理由是:「人生苦短,做自己有興趣的紀錄片都來不及,哪有時間拍電視劇。」他寧願一頭深入災區陪著災民,蹲在一起找失蹤家屬。
   全景董事長李中旺回憶:「從那時到現在,常常都接到財務的人來問我,明天要怎麼過?」公司常發生薪水發不出來的困境。除了到處借之外,吳乙峰就會悶不吭聲,抽空跑去接政令宣導短片,一天拍三十秒廣告就有八萬元,然後立刻拿回來貼補紀錄片費用和薪水。在商業價格與信仰價值天秤間,顯然他選擇後者,寧願拍小人物。他說,小人物才有感動故事。
   剛拍《生命》的時候,好幾次家屬都在高高突起黃土上,哭著求他:「我要見我的父母。」他沮喪的把鏡頭丟在一邊,「想到我沒辦法幫他們,我就難過拍不下去。」吳乙峰只能陪著啜泣。有時想著想著要掏出口袋裡的錢給他們,但又想自己也沒錢,只能一路跑回工作室後,緊握自己小孩的照片才能冷靜。那時不斷有個聲音告訴他要放棄,「只要明天一早,拿著包包就可以下山回家,解脫這一切。」但只要想到居民遇到這些事,都能堅強活下去,「再苦我都要撐下去」他說。十五年來,面對不同的拍攝主題,吳乙峰內心總是澎湃不已。他選擇放棄通向企業的捷徑。吳乙峰孤獨嗎?在台灣紀錄片的領域中,他孤獨;吳乙峰真的孤獨嗎?其實不然,這個世界的不同行業,都有著不同形貌的熱情者。
   前GE(奇異電子)執行長傑克‧威爾許,將這樣的工作者視為A級人物。他把優秀的工作者分為A、B、C三種。最頂尖的A和其次的B,兩者的專業技能都一樣,但是擁有熱情者更勝一籌。他花了六年尋找接班人,最後在當時的十三位高階經理角逐下,欽定傑夫‧伊梅特(Jeff Immelt)為新任執行長。「擁有熱情的傑夫‧伊梅特是最佳人選。這也是我過去二十年裡最佳的決定。」他在給股東的信上,如此寫著。湯瑪士‧聶夫(Thomas Neff)在《五十位頂尖CEO的領袖特質》一書,針對美國《財星》兩百大的企業CEO調查,舉出十個重要的共同特質,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熱情。熱情,影響人的格局。但,熱情的內涵是什麼?
   「熱情是一種不完成會不舒服的情緒,是一種續航力。」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說,不像一般理解外在的活潑熱鬧,而是那種我一定要做到的堅持,即便赴湯蹈火也不會磨損。「三分鐘熱度只是熱心,不是熱情。」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黑幼龍提醒,許多人接觸新的事物,都會大喊,「我有興趣。」但常流於三分鐘,能在經過考驗後,依舊持續心中的火才是熱情。這一幕,宛若臨終告別。
   二○○二年九月,十五位頑石創意員工,被喚進不到三坪總經理辦公室。「林姊眼睛有問題了,你們要做我的眼睛,幫忙公司。」閉著眼的林芳吟話還沒說完,員工早已紅了眼眶。因為視網膜剝離,林芳吟後來暫時性失明兩個月,中間,員工幫忙把信念給她聽;由於看不清楚鍵盤上的字,她口述,請員工打字。她曾有兩年光陰癱在病床上。一九八七年,二十三歲、原本念藝術研究所的她,有天回家,右眼世界突然一半黑掉,「當醫生跟我說是視網膜剝離時,我整個人傻掉。」當晚她立刻開刀,半年後左眼也跟著看不見,就這樣度過七百個日子。除了下床回醫院復檢和後續開刀外,她都在床上仰躺著,無法走動,要讓視網膜服帖,縫合的傷口才不會再裂開。「我的生命和世界就這樣靜止、黑暗著。」她悠悠地說。
   兩年後,即便醫生說隨時有復發可能、斷斷續續都會模糊,甚至刺痛,但她不顧反對出去做事,「我先生有時還會要我回家當少奶奶,他可以養我,不過我都不答應。」她說。她的心底,一直有個聲音在呼喚著。她回憶念書時,每次在故宮長廊下看著來往的民眾,即使把臉貼住玻璃看,也沒辦法看到全貌。這等於沒有踏進藝術品的底層,感受背後的歷史與文化,這樣的藝術相當可惜。她一直希望打破博物館的藝術品與觀眾間的那道玻璃,讓藝術更平民化。後來,她認為可以借用電腦動畫技術,賦予古老文化新生命。一九九九年,她向親戚借了五百萬,成立頑石創意,負責多媒體動畫製作。第一年接下故宮專案,一百五十萬元,要把典藏名畫數位化。公司同仁心想,一百五十萬的預算就用簡單的數位攝影拍攝,花上一個星期就可以拍完;但林芳吟卻不這樣認為,她要做美的東西,這個大前提下,光是一天租高解析度的數位攝影機就要兩萬元。甚至為了表現畫的縱深,她還特地租升降機和發電機,從作品的頭頂往下拍,以便製作後,觀眾可以從全景角度去欣賞這些名畫。她興奮地說:「拍完才發現,原來李唐的萬壑松風圖從上面往下看,那片竹林的美更有層次。」但整個專案執行下來,不賺反而賠一百萬元。
   林芳吟的努力終得到原作家族的肯定。二○○二年接下法國野獸派大師馬諦斯的畫作數位化,配合展出。除了介紹畫作外,連馬諦斯生前走過的街道、說過的話都一一呈現。馬諦斯家族看了頑石創意的作品後,還要求她的光碟與畫作一起赴日、德展出,成為唯一被馬諦斯認可的台灣公司。她的熱情,讓她一再面臨後半輩子失明的威脅,但她寧願接受這個風險:「我覺得現在四十歲的我,正是最顛峰的黃金期,不好好利用怎麼行呢?」她說,即使以後真的看不見,她還是要繼續作動畫:「即使失去眼睛,那也不是人生句點!」
   今年為了拍攝一個食材動畫,她選了俄國沙皇的菜單做為主題。為了考究沙皇菜單,八月她隻身一人遠赴莫斯科,跟著菜單上記載的食材與用餐的環境,到當地去研究。其中為了沙皇的一個森林午宴,她花了半天親自到那邊紀錄當地植物,甚至為了菜單裡曾出現的食材,就蹲在地上吃了好幾種草,「我就是要吃過才能形容給大家知道,才夠真實。」她說,如果能夠讓觀眾透過光碟像真的來到莫斯科參加沙皇的午宴,那就值得了。冒著失明危險,一個人跑到大半個地球外的異國,「我承認有一點瘋狂,但是哪有時間想瞎不瞎掉的問題。」樂觀的她笑著說。
   有些人看林芳吟與吳乙峰是工作狂。但鄭伯壎分析,熱情的人都有一個「終極目標」,不是一般物質慾望的滿足,而是突破成為匠心獨具。為了拍片,吳乙峰被名導吳念真說是拋家棄子的瘋子。為了捕捉一位少女的鏡頭,可以等上半年。甚至,拍到沒錢時就拿房子去抵押,「我不急著賺錢,反正平常也沒賺過。」現在月薪四萬元的他瀟灑說。那種使命感是雖千萬人吾往矣,即使被說成是瘋、痴,也甘之如飴。
   蕃薯藤執行長陳正然,同吳乙峰一樣,即使被譏笑成「瘋子」也不以為意。「有什麼機會(指網路興起)可以讓你這樣瘋一回。」他瞇著眼笑稱。一九九三年,在美國看到網路興起的他認為,台灣如果有這樣的網路,就可以讓弱勢文化彼此相通。因此,他二話不說,立刻休學回台灣,開始幫忙架設弱勢團體的網站。當時,全世界的商用網站還不過一千個,那時,博士生還是奇貨可居,陳正然大有機會到外商工作、當教授,但他都搖頭不做,寧願給老婆養。因此,當時台大校園裡,都可見陳正然騎腳踏車的身影,到處找學弟妹問,「有沒有不要的電腦?」好不容易四處拼湊好電腦並架好伺服器,陳正然的第一個網站「台灣社會文化網路」於一九九三年十月誕生。當時他抱著一台大電腦,跑到山裡架設,只見當地原住民根本連電腦都沒有,更遑論開機,而負責資訊教育的老師,更是不願意幫陳正然宣導。不死心的陳正然隔一星期又來拜訪,到後來甚至被對方開玩笑說,「你是瘋子喔?」
   終於在鍥而不捨下,老師願意幫忙把網路設在當地。三年內,陳正然推薦三十個網站,身邊的工作人員來來去去,最後只剩他和兩、三個朋友堅持下來;一九九八年,他把台灣社會文化網路改為蕃薯藤,並轉型為入口網站,並繼續在基金會下幫弱勢文化設網站,若沒那個替台灣架設網路的使命感,陳正然絕對不會撐到今天。今天的他依舊繼續騎著腳踏車,推銷他的網路烏托邦。「歡喜做、甘願受」他笑著說。
   台大精神科醫師王浩威表示,這些A級人物,多少帶著點「瘋」的特質。「瘋狂」是熱情伴隨的表徵,而這多少和「嬰兒氣質」有關。他指出人出生後都會附帶一些先天性格,有些新生兒會好動摸東西,就是嬰兒氣質裡的「好奇心」使然。往後在成長階段,就會比較有冒險性,較易自我挑戰,而在挑戰的過程中,會激勵正面思考,展現出熱情。
   熱情的人,就像發電機一樣,永遠充滿著能量,且會感染整個環境、願意分享,「在人力資源裡,稱這樣的人具有利他主義,或者組織公民行為。」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所長林文政說,所謂的組織公民行為,就是會喜歡別人和自己一樣,而為了這個目的,願意多做一些超過職責以外的事,這樣的員工也是企業最愛,一位中信金控副總表示:「我要找的人,是屁股有三把火的人!」明基電通總經理李錫華也說,經驗、學歷都是其次,要的是越「熱」越好。
   造型設計師林莉,從小就愛美、又喜歡幫鄰居化妝的她,回想起她跑到美容補習班當學徒的日子。只要老師白天幫客人化妝,她一定全程在旁邊看,晚上回家就把白天老師化的妝,對著鏡子自己一遍一遍重化,只要一個眉型不對,全部重來,即便化到皮膚紅了還是停不下來,「我就是太愛這個工作了。」她高興說著。因此,一般要半年才升正式設計師,她三個月就拿到。而只要是林莉在的場合,朋友都不敢隨便打扮,深怕待會「林老師」一出現,又開始嘀咕,「沒有醜女人,只有懶女人。」然後立刻伸手過來,幫忙打點,「看到別人不美,我會難過。」她認真的說。也因為太愛別人美了,林莉只要出現在公開場所,就會觀察來往人群的樣子。從五官、髮型、化妝甚至細到手上指甲顏色,甚至還會用筆記錄下來。
   她回憶有一次,在飯店喝茶時,對面十公尺剛好有一對新人正在紅地毯上舉行婚禮。她看著新娘什麼都ok,唯獨胸前那胸花戴太低,雞婆的她,硬是跑到那新娘旁,劈頭一句,「對不起,我是林莉。」然後就當著上百人面前,幫忙整理起來。她對美麗,偏執的追求。即便自己臥病在床,醫生巡房時,她都要醫生等一下,讓她化個妝;除非,她病重,手握不穩眉筆。她看美麗,就如同空氣之於這個世界的必然;她看不美,就如同看到一粒不該存在的灰塵,務必除之。
   熱情的英文「enthusiasm」是從古老的希臘字「神」(theos)與「內心」(entos)結合,代表「內心的神靈」,說穿就是一種生命信仰。因為信仰所以激發正面思考,在遭遇困境時,不是轉頭逃避或怨天尤人,反而像個勇士般,正面迎擊。也因為相信自己的價值,這樣的信仰,不容易隨著環境妥協,當別人困在工作、抱怨時,他能轉一個角度看待,並且相信自己。「既然熱情的背後是一種信仰,就不會只是為了賺錢而工作。」鄭伯壎認為,熱情久了,錢財自然來。
   聯邦快遞(FedEx)創辦人弗雷德‧史密斯(Frederick Smith)一九六五年在耶魯大學的畢業論文中提出「用飛機送貨物」的商業模式。在當時只有披薩需要快遞的年代,他的論文被老師視為無稽之談,並給了「C」級,險些畢不了業。但他並不覺得灰心,反而逆向思考覺得連老師都這樣認為,代表這市場沒人看見,很有機會。為了證明自己的信仰是對的,他四處籌資買下二手飛機,在一九七一年準備開始經營時,又面臨政府法令禁止的難題。但他樂觀認為,遲早一天一定會解除,還是積極招募員工,並建立貨運隊,隔年終於在律師協助下,說服政府開放航空貨運,如今名列《財星》全球五百大企業。
   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認為,現在的年輕人多半看哪裡薪水高、股票紅利多就往哪裡跑,沒能堅持下去,「這種吉普賽性格,就是沒有熱情。」他說,這是「short term」(短視)的心態。當吳乙峰看見災區滿地黃土中,怪手挖出直徑二十公尺、一個個坑洞,他難過地回帳棚裡哭,「這個故事不紀錄,你怎麼跟下一代交代。」當別人想的是賺錢,他想的卻是身後五十年。
   從台灣登革熱防治之父連日清眼中,也能觸及他所信仰的價值。已經七十六歲的他,六十年來都在研究蚊子,「蚊子很有趣啦,沒有深入不知道的。」他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台灣蚊子六十種,連日清尋獲命名的有二十七種。
   曾經,他險些因為調查登革熱喪命,還是沒有放棄這條路。去年,他和朋友前往宜蘭龜山島蒐集蚊子,為了捕捉,一不小心在岩壁踩空,跌了一跤。隨行朋友驚慌之際,只見他拍拍屁股大喊沒事,繼續爬高捕蚊,「只是摔斷門牙而已。」他笑著跟朋友說。
   如果沒有熱情,他不會選冷僻的蚊子,一路深下去;如果沒有信仰,現在的他不會自願到平均溫度三十度的非洲聖多美普林西比,幫助當地治療瘧疾,長達兩年。「甚至還嚷著要住在那兒。」他國防醫學院的學生這樣說,後來還是家人力勸才作罷。
   而這種信仰的熱情,不O只有A級人物才有。「熱情是每個人一生的資產(capital),是與生俱來的。」台大心理系教授鄭伯壎解釋,只是隨著日常瑣事的干擾,而讓人忘了自己原有的潛能,只為錢工作,自然就會有很多抱怨;相反地,擁有熱情,能量就源源不絕,即使是從事卑微的工作也能做得有意義。
   法國波爾多區最頂級的五大酒莊,為了釀最好喝的葡萄酒,可以連續砍十年把所有葡萄藤砍光,只為讓根部抓深土壤,才能長出最香甜的葡萄,甚至有些要成為「老藤」,還要連續砍上二十年,只為採收一次。生命有很多的可能。生命可以被一連串的鈔票堆積出來,也可以在不斷砍伐葡萄藤的過程中,追求雋永的價值。做自己有興趣的紀錄片都來不及,哪有時間拍電視劇。
 ==========================================================
 
佳文共讀01 司機難忘的一晚                 五5 姓名:________
 計程車司機也可以成為別人的祝福嗎?廿年前我以開計程車維生,這種生活自由自在,不受老闆的約束,不過我倒沒想到那也可以服侍他人呢!我經常開夜班車,我的計程車無形中變成一個自白室,乘客爬進來後,坐在我後座,我們彼此從不打照面,他們覺得安全又自在,就很自然地和我聊起自己的一些事。我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他們的生命有的令我驚嘆唏噓,有的令我肅然起敬,我也不禁和他們同憂同喜。有一年夏天深夜,我所載的那位婦人的故事,最令人難忘。
 那天深夜裡,我接到一個電話要我去鎮上一個安靜的社區裡一座小磚房接人。我以為一定是去接參加派對,或一個與配偶爭吵而離家出走的人,或一個到工業區上夜班的人。半夜兩點半,我到達時,整座樓都是漆黑的,只有一盞微弱的燈光從一樓的窗戶射出。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司機只按一兩聲喇叭,再等一分鐘,然後就走掉了。但是我知道很多貧寒的人,他們在緊急時,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計程車,所以除非感覺特別危險的地區,否則我都走到門前去。我心裡想,這位乘客一定需要特別的幫助,於是我走到門前敲門,一個蒼老的聲音回答:「等一下」,我聽到好像在地板上拖拉重物的聲音,過了一會兒門開了。出來的是一位矮小的老婦,她穿著一件碎花洋裝,戴一頂有紗網的無邊女帽,像四零年代電影裡看到的。在她身旁是一個尼龍小箱子。我探頭往裡看,那棟公寓像是長年沒人住的樣子,所有的傢俱都蓋了一層布,牆上沒有鐘,檯上沒有小飾物或任何餐具,角落裡有一個堆滿了照片和玻璃器皿的紙箱。
 「你可以幫我把這箱子放上車子嗎?」她說,我把箱子提上車,又跑去攙扶她,我攙著她的膀臂慢慢走向停車處,她不斷地謝謝我,我說:「沒什麼,我只是試著善待我的乘客,就像我希望別人善待我母親一樣。」當我們上了車,她給了我地址,接著又說:「你可以穿越市中心嗎?」「那可不是捷徑啊!」我很快地回答。「啊,我不在乎,我並不趕時間,現在我只是搬去救濟院住。」我看看後視鏡,她的眼睛閃爍著,「我沒有任何親人,醫生說我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我趕緊把碼表關了,問她:「妳希望我走哪一條路呢?」接下來的兩個鐘頭,我們在市區內兜來兜去,她告訴我,她曾經在哪一棟樓作過電梯員。我們也開到她當年新婚時的居所附近,她又要我停在一棟傢俱行的倉庫前,那兒當年是一座她年輕時常去跳舞的大舞廳。有時她會要我停在某個建築物前,或一個轉角處,在黑暗裡坐著凝視許久,不發一言,當太陽快要升上地平線時,她說:「我累了,我們走吧!」我們靜默地駛向她給我的地址,那是一座低低的建築物,好像是一個康復之家,汽車道在迴廊之下。車子一駛近,兩個老人就迎了出來,小心翼翼又緊張地看著她一步步走,他們必定等了她好一陣了。我打開後車箱,把小箱子提到門口,老婦人已被安排坐在輪椅上。「我欠你多少?」她打開皮包問我。「一毛也不欠。」我說「你必須賺錢維生呢!」「還有其他的顧客呀。」我回答。幾乎毫不思索地,我彎下腰擁抱她一下,她緊緊抱住我:「你給了一個老婦人非常快樂的一段時光。謝謝你!」
 黎明的晨光已現,我捏捏她的手就走了。我身後的門關閉了,同時有一個生命也將進入尾聲。那夜,我沒有再載其他乘客,我只漫無目的的駕著車」一面落入深沉的思緒裡。那一整天我幾乎不言不語。
 一直想,如果那老婦人遇見一個粗心的或毫無耐心的司機,怎麼辦呢?如果我拒絕載她兜風,或當時只按一聲喇叭就走了,結果又會怎樣呢?這一生中也許我再也沒有機會做比這更重要的事了。人們也許認為人生有周而復始的重要時刻,但其實往往在我們尚未覺察到,甚至別人可能根本不注意時,它卻悄悄而美妙地臨近我們。
 ==========================================================
 
佳文共讀?? 『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by龍應台 五5 姓名:___________
   一位居龍頭地位的電子企業家告訴我,一九六八年,他曾經陪同他的美國的企業總裁來台灣考察,思索是否要把他們第一個亞洲分廠設在台北。考察結果卻是把分廠設到新加坡去。原因?當時的台北顯得很閉塞,對國際的情況很生疏,普遍的英語能力也差。換言之,國際化的程度太低。
  二○○二年,孤星出版社(Lonely Planet)出版了專門介紹台灣的英語版旅遊書。作者用功不深,對台北市的新發展似乎沒什麼概念,但是整體印像他是有的。台北,他寫著,是亞洲最難接近的城市之一。意思是說,台北顯得閉塞,與國際不太接軌,英語能力也差,以至於,國際的旅遊者很難在這個城市裡悠遊自在。
  三十五年過去了,台灣還是一個閉塞、國際化不足的地方?
  是的。有經驗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台灣的內向性。中正機場裡外國旅客非常少。首都的英語街道標示一團混亂。報紙的國際新聞五分鐘就可以讀完,有線電視的新聞報導更像是一種全國集體懲罰:小孩吞下釘子的報導時間十倍於伊索匹亞百萬人餓死的消息,南投的一隻狗吃檳榔的鏡頭比阿根廷的總統大選更重要。八國領袖舉行高峰會議,示威者的裸體大大地刊出,但是示威者究竟為了什麼理念而示威?不置一詞。一天二十四小時,這個國家的人民被強灌影像,政客的嘴臉、口沫、權力鬥爭的舉手投足,鉅細靡遺地注入,就像記憶晶片植入動物體內一樣。國際間所重視的問題──戰爭、生態、貧窮、飢餓、新思潮的出現、舊秩序的突變、大危機的潛伏等等,在這裡,彷彿都不存在。
  不對呀,你辯駁,台北是很國際化的。Star bucks咖啡館的密度居世界第一,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佔據每一個街角。最流行的嘻哈音樂和服飾到處可見,好萊塢的電影最早上市。生活的韻律也與國際同步:二月十四日買花過情人節,十月底戴上面具參加「萬聖節」變裝遊行,十一月有人吃火雞過感恩節,十二月市府廣場上萬人空巷載歌載舞慶祝耶誕節;年底,則總統府都出動了,放煙火、開香檳,倒數時,親吻你身邊的人。
  民選的新政府甚至要求政府公文要有英文版,公務員要考英文,全民學英語,而最後的目標則是:把英語變成正式的官方語言。
  誰說台灣閉塞?
  變得跟誰一樣?
  究竟什麼叫「國際化」呢?
  如果說,「現代化」指的是,在傳統的文化土壤上引進新的耕法──民主制度、科學精神、工業技術等等,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共處哲學與生活模式。如果說,「全球化」指的是,隨著科技與經濟的跨越國界,深層的文化體系,始料所未及地,也衝破了國家與民族的傳統界線。原來沿著那條線而形成的千年傳統── 種種律法、信仰、道德、價值,面對「全球化」,不得不重新尋找定義。「現代化」是很多開發中國家追求的目標;「全球化」是一個正在急速發生的現實,在這個現實中,已開發國家盤算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開發中國家在趁勢而起的同時暗暗憂慮「自己不見了」的危險。
  那麼,「國際化」是什麼呢?按照字義,就是使自己變得跟「國際」一樣,可是,誰是「國際」呢?變得跟誰一樣呢?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是要把台灣變成英國美國,還是印度菲律賓?還是香港新加坡?當執政者宣布要將別國的語言拿來作自己的官方語言時,他對於自己國家的安身立命之所在、之所趨,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呢?
 牧羊人穿過草原
  一九七八年我第一次到歐洲;這是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先進國家的聚集處,我帶著滿腦子對「現代化」的想像而去。離開機場,車子沿著德法邊境行駛。一路上沒看見預期中的高科技、超現實的都市景觀,卻看見他田野依依,江山如畫。樹林與麥田盡處,就是村落。村落的紅瓦白牆起落有致,襯著教堂尖塔的沈靜。斜陽鐘聲,雞犬相聞。綿延數百里,竟然像中古世紀的圖片。
  車子在一條鄉間小路停下。上百隻毛茸茸圓滾滾的羊,像下課的孩子一樣,推著擠著鬧著過路,然後從草原那頭,牧羊人出現了。他一臉鬍子,披著蓑衣,手執長杖,在羊群的簇擁中緩緩走近。夕陽把羊毛染成淡淡粉色,空氣流動著草汁的酸香。
  我是震驚的;我以為會到處看見人的「現代」成就的驕傲展現,但是不斷撞見的,卻是貼近泥土的默不作聲的「傳統」。穿過濃綠的草原,這牧羊人緩緩向我走近,就像舊約聖經裡的牧羊人走近一個口渴的旅人。
  爾後在歐洲的長期定居,只是不斷見證傳統的生生不息。生老病死的人間禮儀──什麼時辰唱什麼歌、用什麼顏色、送什麼花,對什麼人用什麼遣詞與用句,井井有條。春夏秋冬的生活韻律──暮冬的化妝遊行以驅鬼,初春的彩繪雞蛋以慶生,夏至的廣場歌舞以休憩,耶誕的莊嚴靜思以祈福。千年禮樂,不絕如縷,並不曾因「現代化」而消失或走樣。至於生活環境,不論是羅馬、巴黎還是柏林,為了一堵舊時城牆、一座破敗教堂、一條古樸老街,都可能花大成本,用高科技,不計得失地保存修復,為了保留傳統的氣質氛圍。
  傳統的「氣質氛圍」,並不是一種膚淺的懷舊情懷。當人的成就像氫氣球一樣向不可知的無限的高空飛展,傳統就是綁著氫氣球的那根粗繩,緊連著土地。它使你仍舊樸實地面對生老病死,它使你仍舊與春花秋月冬雪共同呼吸,使你的腳仍舊踩得到泥土,你的手摸得到樹幹,你的眼睛可以為一首古詩流淚,你的心靈可以和兩千年前的作者對話。
  傳統不是懷舊的情緒,傳統是生存的必要。
  我發現,自己原來對「現代化」的預期是片面的。先進國家的「現代化」是手段,保護傳統是目的。譬如在環境生態上所做的鉅額投資與研發,其實不過是想重新得回最傳統最單純的「小橋流水人家」罷了。大資本、高科技、研究與發展,最終的目的不是飄向無限,而是回到根本──回到自己的語言、文化,自己的歷史、信仰,自己的泥土。
 文化的進退失據
  於是我看見:越先進的國家,越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傳統;傳統保護得越好,對自己越有信心。越落後的國家,傳統的流失或支離破碎就越厲害,對自己的定位與前景越是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台灣的人民過西洋情人節但不知道Valentine是什麼;化妝遊行又不清楚Carnival的意義何在;吃火雞大餐不明白要對誰感恩;耶誕狂歡又沒有任何宗教的反思。凡節慶都必定聯繫著宗教或文化歷史的淵源;將別人的節慶拿來過,有如把人家的祖宗牌位接來祭拜,卻不知為何祭拜、祭拜的是何人。節慶的熱鬧可以移植,節慶裡頭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移植不來的。節慶變成空洞的消費,而自己傳統中隨著季節流轉或感恩或驅鬼或內省或祈福的充滿意義的節慶則又棄之不顧。究竟要如何給生活賦予意義?說得出道理的人少,手足無措的人,多。
  台灣的領導人要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更是真正的不知所云。語言難道是一支死的木棍,伸手拿來就可以使?
  語言不是木棍,語言是活生生的千年老樹,盤根錯節、深深紮根在文化和歷史的土壤中。移植語言,就是移植文化和歷史,移植價值和信念,兩者不可分。殖民者為了更改被殖民者的價值觀,統治的第一步就是讓被殖民者以殖民者的語言為語言。香港和新加坡就這樣成為英語的社會。嫻熟英語,通曉英語世界的價值觀與運作模式,固然使新加坡和香港這樣的地方容易與國際直接對話,但是他們可能也要付出代價,文化的代價。英語強勢,可能削弱了本土語言文化──譬如漢語或馬來語──的發展,而英語文化的厚度又不足以和紐約或倫敦相提並論,結果可能是兩邊落空,兩種文化土壤都可能因為不夠厚實而無法培養出參天大樹。
 國際化,是知識
  本國沒有英語人口,又不曾被英語強權殖民過,為什麼宣稱要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把英語列為官方語言在文化上意味著什麼後果?為政者顯然未曾深思。進退失據,莫此為甚。
  不是移值別人的節慶,不是移植別人的語言,那麼「國際化」是什麼?
  它是一種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
  找到「別人能理解的方式」需要知識。不知道非洲國家的殖民歷史,會以為「台灣人的悲哀」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不清楚國際對中國市場的反應,會永遠以政治的單一角度去思考中國問題。不瞭解國際的商業運作,會繼續把應該是「經濟前鋒」的台商當作「叛徒」看待。不瞭解美伊戰爭後的歐美角力,不瞭解聯合國的妥協政治,不瞭解俄羅斯的轉型,不瞭解開放後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瞭解全球化給國家主權和民族文化帶來的巨大挑戰……不瞭解國際,又如何奢談找到什麼對話的語言讓國際瞭解台灣呢?
  越是先進的國家,對於國際的知識就越多。知識的掌握,幾乎等於國力的展示,因為知識,就是權力。知道越多,掌握越多。如果電視是一種文化指標,那麼台灣目前二十四小時播報國內新聞,把自己放大到鋪天蓋地的肚臍眼自我沈溺現象,不只是國家落後的象徵,已經是文化的變態。人們容許電視台徹底剝奪自己知的權利,保持自己對國際的淡漠無知,而同時又抱怨國際不瞭解台灣的處境,哀嘆自己是國際孤兒,不是很矛盾嗎?
 Starbucks還是紫藤廬
  我喜歡在Starbucks買咖啡。不見得因為它的咖啡特別好,而是因為,你還沒進去就熟悉它的一切了。你也許在耶路撒冷,也許在倫敦,在北京,或者香港,突然下起冷雨來,遠遠看見下一個街角閃著熟悉的燈,你就知道在那裡可以點一大杯拿鐵咖啡加一個bagel麵包,雖然這是一個陌生的城市。
  「全球化」,就是使你「客舍似家家似寄」。
  我更喜歡在紫藤廬喝茶,會朋友。茶香繚繞裡,有人安靜地回憶在這裡聚集過的一代又一代風流人物以及風流人物所創造出來的歷史,有人慷慨激昂地策劃下一個社會改造運動;紫藤花閒閒地開著,它不急,它太清楚這個城市的身世。
  台北市有五十八家Starbucks,台北市只有一個紫藤廬。全世界有六千六百家Starbucks,全世界只有一個紫藤廬。
  「國際化」不是讓Starbucks進來取代紫藤廬;「國際化」是把自己敞開,讓Starbucks進來,進來之後,又知道如何使紫藤廬的光澤更溫潤優美,知道如何讓別人認識紫藤廬──「我」──的不一樣。Starbucks越多,紫藤廬越重要。
 

 


路过
3

鲜花
38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4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58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玲子

    2011-12-22 08:23

    说的都是精辟的人生哲理,好几个台湾作家的文章也是这种风格。
       回复
  • hidden 好运妈妈

    2011-12-22 09:25

    收藏了,好好学习,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tangli810

    2011-12-22 12:25

    收藏了。
       回复
  • hidden shunshunshun

    2011-12-22 12:37

    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ly211

    2011-12-22 14:06

    现在的孩子缺挫折教育啊。
       回复
  • hidden 欢乐岛

    2011-12-22 14:47

    也收藏了哦!
       回复
  • hidden 一然宝贝2225

    2011-12-22 16:21

    收藏了,真是好文!
       回复
  • hidden sara

    2011-12-22 21:51

    佳文五就是我转过的那个,原来出处是这么来的~~~
       回复
  • hidden 爱小宝

    2011-12-23 07:42

    好文,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娃爱的墨墨

    2011-12-23 09:33

    收藏了,不错
       回复
  • hidden grapeputao2003

    2011-12-23 10:38

    不错,分享了
       回复
  • hidden yinhao9678

    2011-12-23 10:39

    很长,搬个凳子慢慢看
       回复
  • hidden coolbrook

    2011-12-23 10:41

    很不错的文章,有空也要打印下来给女儿读
       回复
  • hidden luogao

    2011-12-23 11:12

    很好的文章,收藏了!
       回复
  • hidden taki

    2011-12-23 16:07

    很好的文章,收藏了!
       回复
  • hidden angela_fu

    2011-12-23 22:17

    看看。。。。。。。。。。。。。。。
       回复
  • hidden littlebear

    2011-12-24 11:49

    文章同我们大陆语文课文风格实在不一样。
       回复
  • hidden 迷恋卡卡

    2011-12-24 13:08

    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霜冷长河

    2011-12-24 15:21

    谢谢分享,也打算阅读了
       回复
  • hidden qyaeon

    2011-12-24 23:31

    很感人的文字。
       回复
  •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