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 1600-1800) 1600 个,其中(800-1000)80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 (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诗文50 篇(段)。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 。(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 ( 2000) 1800 个左右会写。
3、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写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 、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附录
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要求1-6 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此处仅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其余部分(也包括中国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可由教材编者和任课教师补充推荐。
1、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 )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 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 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 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 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 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 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李白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 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 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柳) 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杜甫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孟郊
29、江雪(千山鸟飞绝) 柳宗元
30、渔子歌(西塞山前白鹭飞) 张志和
31、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 卢纶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 刘禹锡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离离原上草) 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撑小艇) 白居易
36、忆江南(江南好) 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胡令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绅
40、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贾岛
41、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杜牧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杜牧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杜牧
44、乐游原(向晚意不适) 李商隐
45、蜂(不论平地与山间) 罗隐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 范仲淹
47、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 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 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 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范大成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范大成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 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翁卷
65、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 王冕
66、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于谦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郑燮
68、所见(牧童骑黄牛) 袁枚
69、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高鼎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龚自珍
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 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现当代童话等;
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今寓言等;
故事:成语故事、神话故事、中外历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间故事等;
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
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及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
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一)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二)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
三)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四)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并列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
五)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