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语言学习的模型

热度 6 已有 679 次阅读 2013-12-31 22:52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模型

语言学习的模型
一、             线性模型
1、  输入量X,已理解量a*X,a<1。经过学习后的理解量变为输入量X, X=a*X+(1-a)*X。如果a=0.8,就是有人说的输入量保证有80%的已理解,20%是通过学习后增加的新的理解量,通过这个过程持续下去,理解量不断增加。如果新增量是常量也是可以的。
2、  这个模型毫无新意,只要打开小学语文课本,读者立马发现,我们的语文正是这样教的。就拿我儿子二年级的课本来说吧,每课一篇课文,从中都会新增加6-8个生字,和几个新词。我记得我们的英语课文也是如此,通过课文每学一课,新增10-20个单词。这说的是文字学习。听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是听课文,那么每新听一课,都是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加了些不曾理解的东西。
3、  这里暂且不说声音还是文字,只说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模型。你可以明白“可理解输入加1”只是通常的学校或培训机构教语言的一个套路。而且一点也不稀奇。如果你把孩子交给普通的学校或培训机构,他的语言学习过程必然如此。
4、  这种知识量逐步增加的过程,是一个线性过程。其特点是学过的必须掌握。如果上的新课用到旧的知识,你一时想不起,老师会很不开心地批评你,“怎么前学后忘?猪脑袋呀!”“你怎么把老师教的都还给老师了!”这个过程解释不了语言回生的现象。还有其他等等问题不再说了。
二、             非线性模型
      但是几乎所有的语文老师都知道一个常识:课外阅读的积累才是语文水平的关键。英语也是一样,培训班的老师都知道光靠兴趣班上的课是无法实质提高水平的。很多英语学得较好的孩子掌握英语中用的方法是会调整改变的,而使用素材的量比教材要大得多。这其实就是告诉你,语言的学习过程并不是什么“可理解输入加1”的线性过程,而是另有玄机。
1、我要描述的这个模型比较复杂,我先说一个简化的模型例子:
      以婴儿理解“妈妈”这个词为例。如果妈妈拿着奶瓶,说“妈妈”,想让婴儿学会理解妈妈这个声音。因为婴儿很可能会认为“妈妈”这个音是指奶瓶。因为他很可能是关注奶瓶了。如果你用手指着自己,说“妈妈”,婴儿有可能把“妈妈”的音与手指头对应。孩子成长中这样的误解是经常会发生的。但是如果对应于相应的场景,婴儿听到了“妈妈来了”,“妈妈走了”,“妈妈抱抱”,“妈妈笑”,等等。婴儿会通过类似总结的方法学习掌握“妈妈”的音是指眼前你这个人。
      这个例子想说明,一个语言点(比如单词、短语、句式表达等)的掌握,不是孤立掌握的,特别不是那种类似于查一次英汉字典式掌握的。而是通过多个使用该语言点的场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猜测逐步加深理解的。什么叫理解?理解是反复的过程。有句词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个“愁”字,怎么叫理解了?够你一辈子去理解了。
2、再看一般的模型的例子。
     我们就以看动画片学英语为例。孩子早期看动画片阶段,常常理解程度是非常低的,比如可能只有5%-10%。但是随着看的动画片的量的增加,涉及到相同相似的场景会越来越多,这样的场景下,相同的语言点也反复出现,这样孩子就会加深这样的场景对应的语言点的理解。比如一些赞叹词“It’s awesome!”“Excellent”,还有跟人打招呼的常用语,埋怨的常用语等等。
    同一部动画片还可以通过反复看,来加深理解。因为情节的理解需要一定的熟悉程度。越是熟悉就越能记忆场景和语言点,并作为基础去理解别的语言点。而反复听与此类似,也有同样功效。
    每看听一遍动画片,其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非线性的。事实上,作为引导者和学习者都是不知道,这一遍会增加哪些理解到的知识点,有很大的偶然性。而必然性则是,孩子一定会与以往的知识点产生共鸣,加深很多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并通过已有的语言理解能力去猜那些第一次出现的语言点(也可以是以前出现过但不理解的语言点,也可以是以前出现过但已经忘了的语言点, 也可以是以前理解较肤浅的语言点,也可以是理解有错误的语言点)。
    反复阅读和大量阅读的作用,与看动画片的学习机理是一样的。为什么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为什么会有读经活动?读经的孩子开始时对内容的理解可是几乎不懂的。不再详细分析了。
    从我讲述的模型,你很容易理解,孩子学语言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会有前学后忘现象。为什么你认为孩子肯定看不懂,而孩子会津津有味看、反复看。为什么死记硬背的东西,其实都是假理解、没法应用。为什么有老师建议孩子分级阅读的级别不要跳得太快,在特定的一个级别会停留很久。为什么孩子接触的素材难度有时可以是跳跃式前进的(也就是:提供的不是80%的已理解的素材)。
     这个模型或者说是学习过程,还有纠错功能。就是提供的素材有少些错误,也不会影响整体的学习。因为多次重复出现的语言点会帮助孩子纠错。这样的模型中,孩子的学到的知识即使不完整也没关系,比如单复数问题、固定搭配问题等等。孩子在学习的很长时期内并不会留意这些细节,但孩子依然在进步中。甚至今天记得foot的复数是feet,过了几天又变成foots了,也不用大惊小怪,因为这个语言点的积累量还不到而已。
三、             结束语
    我本想用数学语言描述一下这个模型,想想还是免了吧。讲点直观的例子,自然就明白了。你还以为漏屋真的懂英语学习原理吗?我说他的理论不完善,是不是有道理呢?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5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qinbaoba

    2014-1-1 09:07

    强!你也可以出书了
       回复
  • hidden caiyongqing

    2014-1-2 11:12

    非常有用,但是还得因材施教
       回复
  • hidden 旺半仙

    2014-2-5 22:06

    “反复阅读和大量阅读”,有收获!
       回复
  • hidden nen12345

    2014-3-23 04:57

    大繁至简,知道你的理论,坚持反复多听多看,更有耐心了。
       回复
  • hidden feilongzaitian

    2014-10-12 02:45

    是的,对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非线性的,对人的深入了解也是非线性的,你认识的很到位!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