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你永远不能代替孩子长大

已有 116 次阅读 2018-2-6 13:25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但为人父母这件事,却是世上最难的考试,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批改试卷的老师却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给你一张画满红叉的试卷——那时,两鬓斑白的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教孩子的方式是有问题的。可是时光不会倒流,留在孩子身上的错,就成了伴随孩子一生的一道疤。

 

我们父母在孩子身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为什么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继续阅读《爱弥儿》,从古老的智慧中获得一点启发。


卢梭的目标是把把孩子培养成能力与欲望相一致的人,《爱弥儿》第三卷中,讲述的是如何让12-15岁孩子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欲望:引导,切勿代入父母/老师自己。


1

 为什么你留不住孩子的好奇心?


每一个孩子来到世界上都带着满满的好奇心的,睁大眼睛,伸手伸脚,想更多地触摸这个陌生的世界。是什么阻止了他的探索?是成年人在他探索之前就告诉了他答案。于是,孩子和成年人一样,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以偏见去代替经历,好奇心渐渐熄灭。


“一方面他生来就有谋求幸福的欲望,而另一方面又不能充分满足这种欲望,因而他不得不继续不断地寻求满足他的欲望的新的方法。这就是好奇心的第一本原……”


——《爱弥儿》第三卷


为什么电子阅读器的名字叫kindle?因为kindle是点燃的意思,读书,就是点燃好奇心。而比起书籍,父母更能点燃孩子的好奇心:


 


为了培养他的好奇心,就不能那么急急忙忙地去满足他的好奇心。 你提出一些他能理解的问题,让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东西,不是由于你的告诉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


2

为什么你必须推着孩子往前走?


“该看书了啊,电脑关了。”为什么孩子总要听见你这句话,才肯不情不愿地去看书?学习真的那么痛苦吗?


你是否记得孩子小时候,自己在小花盆里种下第一株植物,每隔几个小时就会去看一下植物的情形?那是他的植物,他迫切地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个时候,他心里有一股力量在推着他。


可是当他无法了解一个简单的英语知识点的时候,他却没有同样的好奇心呢——形容词后面加上ly,不就是副词吗?为什么记不住呢?


很简单,因为他心里没有那股力量去推动他获得答案!而那股力量,就来自他对生活的体验和感觉。孩子只会对他感觉到的世界作出反应,他感觉不到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不存在的——其实不仅是孩子,我们每一个人不也是这样吗?


如果孩子不了解英文世界的美妙,他又怎么会关心形容词到副词的变形呢?他甚至还没有形容词和副词的概念呢!他没有欲望去了解的事情,他又怎么会付出行动呢?


 “凡是我们不知道其中的联系的因果关系,以及我们对之没有一点概念的善恶和我们从来没有感觉过的需要,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存在的;它们是引不起我们研究它们的兴趣的。


 我们在十五岁的时候对贤明的人的幸福的看法,和三十岁的时候对天国的光荣的看法是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想象不出这两种东西是什么样子,他就不会尽力去争取;再说,即使是能够想象,但如果他没有得到它们的愿望,如果他不觉得它们是适合于他的,则他是更加不愿意去争取的。


硬要一个小孩子相信你教他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这做起来当然很容易;但是,如果你不能使他从心眼里相信,则强要他相信是办不到的。平平淡淡地讲一番道理,即使能使我们对一件事情表示赞同或非难,那也没有用处,只有欲念才能使我们有所行动:我们对不感兴趣的东西,怎么会产生欲念呢?”


——《爱弥儿》第三卷


所以,你必须推着孩子走的根本原因,就是你没有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脆弱的需要你时时刻刻去呵护着。如果孩子是航船,父母就是灯塔,指引孩子前行的航程。你会为你的孩子指引怎样的一条航线呢?


 


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习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


如果他搞错了,就让他搞错,用不着去改正;你静静地等着他自己去发现和更改好了,或者,至多也只能在适当的时候画几下,引导他自己觉察出他的错误来。如果他一直没有出过错的话,他就不会学得那么好了。




3

为什么你讲了几百遍的道理,孩子永远记不住?


你今天告诉孩子: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孩子边听边应,仿佛听懂了。可是第二天做数学题,这个隐藏条件又被忘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年纪小,他是无法理解的,无法理解的东西就不能有印象,就不能时时记起。


但你如果在地图上画一条直线和一条斜线,再带着他走走试试看呢?这样孩子就会觉得走斜线的时候很累,累的感觉和直线最短的概念就这么嵌在他脑海里了。


 《爱弥儿》第三卷里,有这样一个例子:卢梭教爱弥儿,他们所在的小镇和森林的相对位置,爱弥儿就问卢梭:我学这个有什么用呢?卢梭没有讲大道理,而是在午饭前带着爱弥儿去森林散步。两人散了一会儿步就找不到方向了,这时候小爱弥儿记起来上课说过的:森林在小镇的北边,按照太阳投下阴影的方向就能找小镇了!饥饿伴随着探索知识的感觉,会让爱弥儿一辈子也忘不了。


说教是无用的,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让孩子自己生出求知欲来,只有经验才能让理论变成脑海里活生生的记忆。


“我们要把我们的感觉变成观念,但是不要从感觉的对象一下就跳到思想的对象。…… 以世界为唯一的书本,以事实为唯一的教训。孩子读书并不等于就是在运用思想,他只晓得读书;他不是在受教育,而是在学文句。”

 

“纯理论的知识是不大适合于孩子的,即使孩子在接近于长成少年的时候,对他也是不大适合的:不必叫他去深入钻研理论物理学,而要使他们用某种演绎的方法把他们的经验一个一个地联系起来,以便凭这个锁链把它们井然有序地记在心里,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回忆得起来;因为,当我们没有回忆的线索的时候,是很难把孤立的事实和论据长久地记在心里的。”


——《爱弥儿》第三卷


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都是从感觉到观念,孩子小的时候,许多观念都没有形成。这就像很幼小的孩子可以学国画,但是却不能学素描一样,因为素描涉及立体透视,这是六七岁的孩子没有的。


拔苗助长的结果就是孩子对知识产生厌倦,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而自我怀疑——但这些知识,如果到了恰当的年龄学习,是可以学得很好的。


“如果你尽量教孩子学习在他那个年龄看来是有用的事物,你就发现,他的时间是充分利用了的。……你为什么硬要他牺牲适合于他今天学习的东西,而去学习他未必能够长成到那样大的年龄的人才适合于学习的东西呢?”


“我们真正的老师是经验和感觉,一个人只有根据他所处的关系才能清楚地觉察哪些东西是适合于他的。”


“一个小孩子是知道他要变为成人的;他对成人的状况可能具有的种种观念,对他来说,就是教育的理由;但是,他对这种状况不能理解的地方,就绝不应该让他知道。我这本书全是继续不断地在证明这个教育原理。”


——《爱弥儿》第三卷


4

为什么天天在学,可还是有那么多不明白的?


这个问题要用庄子的一句话来回答:“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诶!”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要失败的。

 

教育的目的,不是获得尽量多的知识,而是获得正确的观念。——你想成为一个walking Wikipedia(行走的百科书),还是一个有判断力的人呢?


“你要始终记住,我所施行的教育,其精神不是要教孩子以很多的东西,而是要让他头脑中获得完全正确的和清楚的观念。”

 

“既然每一个错误的命题的反对面都是一个真理,所以真理的数目也同谬误的数目一样,是没有穷尽的。……在我们所能获得的知识中,有些是假的,有些是没有用的,有些则将助长具有知识的人的骄傲。……问题不在于他学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而在于他所学的知识要有用处。这样一来,你就把你要教的东西限制在一个同现时的事物有关的很小的范围了;不过,这个范围,以孩子的思想衡量起来,仍然是一个很广阔的境界。”


——《爱弥儿》第三卷


《福尔摩斯探案——血字的研究》里,作者把人的脑子比作阁楼,吸收进大脑的知识就像阁楼里的物品。你必须把知识分类装进大脑、只吸收对你有用的知识,知识才能在你有需要的时候,立即发挥作用。否则大脑就像一个堆积满杂物的阁楼,你又怎么知道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呢?


“如果你从学问的本身来看学问,则你将掉进一个充满暗礁和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海洋,而且永远也不能从海中游出来的。 ”


当我看见一个热爱知识的人,沉湎于知识的美,学了一门知识又赶快去学另外一门知识,而没有一刻停息,我就认为,我所看到的这个人就好比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起初拾了一些贝壳,可是看到其他的贝壳时,他又想去拾,结果扔掉一些又拾到一些,及至拾了一大堆贝壳不知道选哪一个好的时候,只好通通扔掉,空着手回去。”


——《爱弥儿》第三卷


教育是宏观的,要教导孩子了解宏观全局、重大关节,而不是细碎的知识——哪怕考试会考一个非常非常细的语法点。把课堂学习的要紧关节抓好,孩子的成绩已经可以保证他升学的机会了,用宝贵的时间拼第一名,孩子除了表面上的荣誉,又得到了什么呢?而本来孩子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教师的艺术是:绝不要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琐碎的事情上,而要不断地使他接触他将来必须知道的重大关系,以便使他能够正确地判断人类社会中的善恶。同学生交谈的时候,必须善于启发你在他心灵中所培养的思想。 ”

 

“对整体有很好的了解的人,就能了解每一个部分应有的位置,对一个部分有彻底的研究的人,就能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至于要成为一个有卓见的人,那就需要对整体有彻底的了解了;需要记着的是,我们想取得的不是知识,而是判断的能力。


——《爱弥儿》第三卷


而最终,卢梭这样描述爱弥儿,他的教育对象:一个具有学习能力、有判断力的人


 


他有一个能包罗万象的心胸,其所以这样,不是由于他有知识,而是由于他有获得知识的能力;他心思开朗,头脑聪敏,能够临机应变;现在,正如蒙台涅所说的,他虽然不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但至少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只要他能够明白他所做的一切有什么用处 ,能够明白他为什么 相信他所知道的种种事物,我就感到满意了。因为,再说一次,我的目的不是教给他各种各样的知识,而是教他怎样在需要的时候取得知识,是教他准确地估计知识的价值,是教他爱真理胜于一切 。


(注:上文的蒙台涅就是法国思想家蒙田) 


5

为什么童年聪颖的孩子,最终成了一个痛苦的普通人?


——“我家孩子小时候可机灵了,为什么现在一上学就变成了木脑瓜?”

——“我家囡囡以前特别乖,越长大却越不懂事了,只想着自己。”


 父母责备孩子长大了失去了灵气,变得自私不懂事,变得和父母之间有了隔阂,可是要知道,每一个来到世界的孩子都是一张白纸,而要把他变成什么,大部分取决于父母在白纸上画了什么


现在的孩子过早地成人化和世俗化,一个原因是网络和现代传媒的普及,但我们的父母,难道就全无责任吗?很多家长教孩子识别奢侈品,识别金钱的意义,让年幼的孩子早早社会化,被世俗的偏见蒙蔽,可能会让他一生都找不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所谓的“赤子”之心早已不在赤子的胸中,这是多么悲哀的一件事啊。


卢梭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自然地获得他和世界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用大人的偏见去教育他。


“为了使一个青年能够成为明智的人,就必须培养他有他自己的看法,而不能硬是要他采取我们的看法。”

 

“在评价所有一切自然的物体和人制造的东西时,他所根据的是它们对他的用处以及他的安全、生存和舒适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因此,铁在他的眼中看来,应当比黄金值钱,玻璃应当比钻石值钱”


——《爱弥儿》第三卷


只有自然的知识才是不变的知识,而人类社会的秩序是会不断变革的。也许西方的富翁们都了解这一点,所以才会有捐出所有财产、让孩子自食其力的行为吧。而中国过去的富不过三代,也是因为大多数二代都躺在一代的钱袋子上睡大觉。


你想依赖现在的社会秩序,而不知道这个秩序是不可避免地要遭到革命的,而且,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预料或防止那将要影响你的孩子的革命。大人物要变成小人物,富人要变成穷人,贵族要变成平民;你以为你能避免命运的打击吗?”

 

“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

 

“你当初只教育他追逐富贵,将来落到卑贱的地位时怎么办呢?这个只知道靠黄金生活的税吏,将来穷困的时候怎么办呢?”

 

——《爱弥儿》第三卷


你教他的事情太多,他就不会自己去思考了,于是聪颖的孩子不仅变得世俗,还变得木然,也许他有一天也会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是那也不过是他人的工具,他的思想,早已消失无踪了。


你一旦在他心中用权威代替了理智,他就不再运用他的理智了,他将为别人的见解所左右。”


“不能让孩子照别人的话做,除了他自己觉得对他是有益处的事物以外,其他的一切事物对他都是没有益处的。


当你经常要他去做非他的智力所能理解的事情时,你认为是在未雨绸缪,其实你是没有懂得未雨绸缪的意义的。你为了拿一些他也许永远也用不着的徒有外表的工具去装备他,你就不让他使用人类的万能工具——常识;你使他习惯于听从人家的指挥,成为人家手中的工具。你希望他小时候是非常的柔顺,这就等于要他在长大的时候成为易受欺骗的老憨。


——《爱弥儿》第三


可怜天下父母心,你们把自己认为是最好的教给孩子,可这造成的结果,只是让孩子重复一遍自己的路——你们有没有问过孩子:这是不是你想走的路呢?甚至也许更糟,孩子因为极端,走了下坡路。


 


由于我们始终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教育他们,所以,当我们把一系列的真理告诉他们的时候,也跟着在他们的头脑中灌入了许多荒唐和谬误的东西。




《爱弥儿》第三卷之中字字珠玑,以上五条其实暗含着同一个道理:智慧的父母不会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强加在孩子身上,他们一定只是引导孩子去往最好的方向,而绝不是灌输自己以为对的知识。这之中哪怕只做到一条,也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改变。


父母是灯塔的掌灯人,引领孩子的航船走最好的航线,却不能放下手里的灯,代替孩子驾驶他的船。


你不能代替孩子长大,

但你能够帮助他,

成长为最好的人。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