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你怎么学习不动脑筋呢?

热度 6 已有 286 次阅读 2019-7-16 15:19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育儿心得 , 后设认知

之前,小D一遇到她不会做的事就容易沮丧,然后就会大哭大闹,我们花了挺多心思让她慢慢学会用动作和语言寻求帮助,之后很大的一个进步就是,会主动对我说,“帮帮我!”但最近,我和小D在纽约的认知老师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她太容易提出让我们帮忙的要求了,以至于有些事情明明她自己有能力做或者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做到的,她也“懒得”自己做了,直接就是对我们说,“帮帮我!”

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方法,坚持让孩子自己做,家长减少包办,老师和我分享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叫后设认知(Mega-cognition)。

认知:人们知道和想到的;后设认知:人们是如何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反思

什么是后设认知?

我们回想一下自己读书时,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做一道数学题总是做错,明明老师已经讲解过一遍了,我们还是做错。回家订正时,父母又和我们讲解一遍,我们还是错,反反复复好多次就是做不正确。这时,父母最经常会说的话就是,“你怎么不动脑筋呢?学习时脑子不在啊?”

这个评价虽然简单粗暴,倒是挺贴切通俗地说明了“后设认知”这个概念。后设认知,维基百科的解释是,“认知的认知”或“知识的知识”,简言之,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思考。所谓“学习时不动脑筋”,其实就是说明孩子缺乏“后设认知”,他们只是单纯机械地模仿“被教授的内容”,而没有有意识地去考虑我该选择怎样的学习策略去掌握这个知识,从而有能力支配这个知识,解决其他问题。可见,这个能力对于学习是特别重要。

举两个例子,当孩子不会做某件事时,后设认知强的孩子会自我反思:“我哪里不会?为了可以完成,我需要具备哪些技能?我该如何掌握这些技能?”,而不是简单地说,“我做不了!”

当孩子解题解不出时,后设认知强的孩子就会进行自我谈话:“我刚刚尝试了运用策略A来解题,貌似行不通。那我以前还学过什么其他方法可能会有帮助呢?”,而不是直接放弃。

“教育的本质不是学习知识,而是训练大脑学会思考”-爱因斯坦

由此可见,当我们具有足够强大的后设认知后,我们就不会被很多问题的表象而困住,而是可以透过表象发现问题,从而给自己全新的视角来改变,而这就是通常意义上讲的“会动脑筋”。

后设认知也是需要启蒙训练的,美国不少小学都有成体系的教材进行培养。因为小D才2岁,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对于学龄前儿童,我们家长可以怎么做有意识地进行在家启蒙。当然,还是那句话,自己目前也是在实践中探索,分享出来和大家一起探讨哦。

美国小学训练后设认知最常用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过阅读绘本进行的,我们的孩子还太小,所以今天只分享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方法。

展示家长的思考过程

孩子通过模仿家长来进行学习,这点对于小孩子特别重要。因此,要让孩子掌握如何思考,最简单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有意识地向孩子展示我们的思考过程。英文里有个词叫,"Think Aloud",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下次当你的孩子在向你求助时,不要直接替她做了,而是把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思考过程一步一步说出来,这就是在展示我们的思考过程。

小D有个农场玩具,之前推荐过的,戳->聪明玩具库|语言、想象力、数学启蒙,这套玩具就够了。有一次,她想把一个挺大的牛塞进农场的盒子了(当然塞不进),尝试几次后,她就向我求助。我当时就是边帮忙,边把自己的思考过程说出来。

“我看到你想让牛回家,我在想要让牛可以住进这间房子,我们需要先看看牛和房子哪个大。(放在一起对比一下),牛大,房子小,所以放不进啊。那怎么办呢?嗯,我们可以找一间更大的房子(拿了另外一个纸盒),再看看房子和牛哪个大(再次放一起对比一下),房子大,牛小,这次就可以放进去了(然后把牛放进盒子里)。嗯,房子要更大,才能让牛进入房子。房子太小,牛就无法进入房子了。”

是不是特别简单的一个例子啊,当孩子来寻求帮助时,关键就是不要直接跳到解决方案,而是把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像剥洋葱一样一步一步展现给孩子看。这样的边说边演示,就是在帮助孩子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参考这样的思维步骤进行,甚至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形成自己独有的一套解决问题方法。

联系新旧知识

后设认知高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会学会调运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发展不同的策略来尝试解决问题。因此,对于学龄前孩子,我们在和孩子日常的互动中,有意识地把一些新旧的知识联系起来,也能帮助发展孩子的后设认知。

小D有个绘本叫《Opposites》,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反义词。不要光满足于读绘本,可以带着她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这些反义词,比如去了公园让她摸摸树干,再摸摸草,这就是“硬”和“软”;回家后吃的晚饭里有米饭,还有樱桃,这也是“硬”和“软”。

我就会顺势问她,“我们今天还看到什么是硬的,什么是软的啊?”像她这个年纪,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我提醒才会复述出来。但坚持启发她不断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养成这样的好习惯。那到了上学后,遇到难题她就会自发地去调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帮助解决新的难题,也就是所谓的“融会贯通”。

学会问一些启发式问题

等孩子再大一些,语言发展更加成熟,可以和我们进行交流对话后,我们可以通过提问来让他们更加有意识地察觉自己的思考过程。比如当孩子表述了一个观点后,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是可以问,“你为什么这么说呢?”和孩子读完绘本后,可以问一些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是小红帽,你会怎么做呢?”当孩子向我们求助时,可以问一些启发性问题,“你觉得你目前了解的知识有哪些?哪些方面是你不了解的?我们可以从哪里入手呢?”

人的思维惯性是很可怕的,有时我们就是会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错误”却丝毫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的这些提问就是在帮助孩子的脑中按下一个暂停键,让孩子可以跳出来看整体,从而对情况有更加好的判断。当一个孩子从小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后,慢慢地这就内化成她自己的思维模式,就不再需要外人的提醒而是可以自发地进行内省。

之前,我分享过自己决定给小D选择“以玩为主”而不是背诵诗歌认字的幼儿园,但有个误区必须澄清,不要以为国外教育就是“自由、快乐、玩耍”,其实所有的“玩耍”背后都是有心机的,都是在帮助孩子武装学习能力和思维模式。像今天分享的这些方法,都是不需要一本正经坐下来教孩子的,就是日常游戏互动中进行的,但是它却是能让孩子受益一辈子的。


路过
3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7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努力学习

    2019-7-16 18:38

    又学到一个名词
       回复
  • hidden xuanjiangsara

    2019-7-16 22:28

    努力学习: 又学到一个名词
    很遗憾,你学到一个错误名词:meta不是mega,前者meta拉丁文词根是1)after,2)changed, 3)beyond, on top of, 后者mega是巨大的large, great。

    这个说法我是以前看过,就算没看过也会奇怪为毛mega会有“后”的意思。当然,再退一步就算如果我不知道mega,没察觉有问题,我也会去google这个词,为了得到更多信息去理解这一观点。这时候好心的google就会狠狠抽朋友圈一嘴巴,告诉你正确写法是啥。

    据我推理,一般转发的人都不会细查内容就被灌满了很知足,那么肯定是写稿的人浮躁写错了。然而一个人如果真正英语好,是完全区分的了这两个词根的,不应该是笔误。而是作者本身就不细心。

    什么叫后设认知。造这个词作者真懂了么?这个是定义:
    metacognition
    Learn to pronounce
    noun
    PSYCHOLOGY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one's own thought processes.

    也就是一个人思考的时候,还能全局观察审视自己思维过程。而不是只是大声把思考说出来。

    自己想的离谱的地方,思考需要修剪另开路的地方,都需要这个beyond层去察觉干预。初期,父母可以随着孩子错误操作,通过提问提高孩子察觉能力。

    最后是,父母自己清醒些:看朋友圈带点盐,学会察觉。
       回复
  • hidden high5

    2019-7-17 00:35

    xuanjiangsara: 很遗憾,你学到一个错误名词:meta不是mega,前者meta拉丁文词根是1)after,2)changed, 3)beyond, on top of, 后者mega是巨大的large, great。

    这个说法我 ...
    给你这个回复点N个赞:)
       回复
  • hidden friday1103

    2019-7-18 08:54

    xuanjiangsara: 很遗憾,你学到一个错误名词:meta不是mega,前者meta拉丁文词根是1)after,2)changed, 3)beyond, on top of, 后者mega是巨大的large, great。

    这个说法我 ...
    我个人觉得她用来处理的“think aloud”的方法,并不是很好。一来,孩子容易形成依赖,遇事就找家长,二来,为啥孩子想完成这个任务,就一定得现在完成。而不是给孩子低一等级的挑战,等孩子能力具备后,再探索。做不出来,就等等,在其他挑战中培养能力,等能力到了,再来做这个题目,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

    我还是觉得不断尝试,不断总结(这个可能只发生在孩子脑海里),才能形成真正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回复
  • hidden xuanjiangsara

    2019-7-18 15:11

    friday1103: 我个人觉得她用来处理的“think aloud”的方法,并不是很好。一来,孩子容易形成依赖,遇事就找家长,二来,为啥孩子想完成这个任务,就一定得现在完成。而不是 ...
    不知道她那个小牛农场是怎么玩的。只看文字的时候,我是觉得家长如果和孩子共同讨论,孩子去演示他的思路,家长负责提问引导更好。我想她这里写的think aloud意思是,娃,你看妈思考的时候是讲出来的,这样说出来后思路清晰,别人听懂也可以帮忙。

    我觉得现实很难操作,如果是别人不问,就要求操作者边做边说。自己做做就知道了,脑子无法分工。说的时候也变得简单了。低龄娃普通智商的时候自己说的时候是自己觉得说的清楚其实很乱。

    反正我觉得让娃思路说出来但是是通过讨论让他看清自己想法是否有问题或者可以继续。这样减少依赖家长。

    不过你说的不具备能力时通过别的锻炼再挑战,得依赖家长用心。因为有的娃转换能力很差。比如她按照乐高说明图总拼不好烦躁的话,家长需要观察是立体图识别不好,还是手部灵活度差拆卸安装困难,还是拼的时候急哄哄没考虑顺序。通过相应的练习才可提高。而不是带去做数豆子养成细心习惯(我见过有这样支招的)
       回复
  • hidden friday1103

    2019-7-18 15:49

    xuanjiangsara: 不知道她那个小牛农场是怎么玩的。只看文字的时候,我是觉得家长如果和孩子共同讨论,孩子去演示他的思路,家长负责提问引导更好。我想她这里写的think aloud意 ...
    你最后一段的那种,属于病急乱投医了。

    还是看家长的观察和分析,家长有点像动物学家,观察,记录,分析,反馈。哈哈!
       回复
  • hidden xuanjiangsara

    2019-7-18 16:57

    friday1103: 你最后一段的那种,属于病急乱投医了。

    还是看家长的观察和分析,家长有点像动物学家,观察,记录,分析,反馈。哈哈!
    可不,不然怎么说神操作呢,我还纳闷为啥不想想她家是不是这种情况就去试。我觉得观察记录分析反馈其实蛮好玩的。

    不过能理解家长工作一天已经累得贼死了,怎么可能像科学家那样心态平和的去观察呢。特别是如果是生了普娃的话,各种困难是牛妈无法想象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