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入门须正问题

已有 37 次阅读 2020-2-3 15:24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博森李安谈SAT的入门须正问题 

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写道,“夫学诗者以识为主: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若自生退屈,即有下劣诗魔入其肺腑之间: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头一差,愈骛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 

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并引用这段诗论,是因为我在教学SAT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普遍的现象:花了很多功夫学SAT,最终没有学上去的同学,是入门就有问题:入门正了,功力不到可以补课,但很多是入门不正:如果路一开始就歪了,越努力离目标越远,即:路头一差,愈骛愈远。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想和大家交流我是如何看待SAT的学习入门问题的。 

先举几个例子说明:1)很多同学把SAT就看做是词汇考试,认为词汇过了,SAT就问题不大了,于是疯狂背词;时间花了,词汇有没有背下来先不说,就是背下来了,阅读还是很烂;2)很多同学认为语法就是规则的考查,于是学习语法的落脚点就是记忆和理解大量语法,很多同学的语法笔记让你看得心惊肉跳:这么认真,这么丰富,但是全是规则!有的同学的书的语法部分写得真是详细,你看了之后只有一个看法:他要是语法错了2个,就没有天理可言,但最后错12个;4)有些同学为了学阅读把很多句子找来分析,相信分析透彻了就把阅读提上来了,但逐渐发现分析是个无底洞:这个句子懂了下个句子又分析不下来了;最关键的是发现句子短了不需要你分析,句子长了你要分析就做不完题目。 

上面所有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一个:入门不正,立志不高。 

那么什么就是入门也正,立志也高呢?我们先不说立志需要多高,我们先只说入门需要哪些正。这是我老李和英语打了那么多年交道,尤其是和GRE/GMAT/LSAT/SAT打了无数交道,得出了的实战实用的入门须正要点: 

1 关于词汇:有条件反对读多了词汇量自然大的观点,也有条件反对词汇量你背就自然大的观点。反对前者因为那是理想化的说法,很多人没有那么大的阅读量也不可能读了就把见过的词都记住了。反对后者是因为一本词汇书你常常背不下去,更别说记住。我的做法是要专门背,核心是:1)一次量大,多次重复,2)找人比赛,激活大脑;同时还要阅读,在阅读时把生词标出来,用深色笔,这样颜色的反差使得单词特别显眼,加深记忆效果。我认为有这两条用20天拿下4000词根本不是问题。我当年背GRE就是这样干下来的(20天7000),我还自己编写了不少故事把单词编写进去,再在故事中用粗红色标出来,故事看熟了,词也差不多了。多年后,GRE的读故事记单词之类的书就冒出来了。

 2 关于句子: 这是我讲了很多的,也是做过录音放上来的,现在网络上可以直接搜索下载。但现在还是有许多人在学某些大牛的方法做句子分析。我的看法是:句子短不需要你分析,句子长你分析不了。要想能实战,你就得告别分析:顺着读,用意思完整没有清楚没有取代句法分析,比什么都强! 以前我自己教过的GRE/GMAT/LSAT还有现在的SAT句子,很多我都能一字不漏地写出来,这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认为是我拼死背了几个句子来表演;他们不知道句子是可以很容易就记住的:只要你读英语的方式是顺着读,按意思完整没有往前走,句子自然而然就完了!

如:Yet those who stress the achievement of a general consensus among colonists cannot fully understand that consensus without understanding the conflicts that had to be overcome or repressed in order to reach it.

我的读法:然而那些人(问:他们怎么了?),他们强调(问:强调什么?)达成(达成什么?)普遍共识(在哪里?)在殖民者中,(他们怎么了?) 他们不可能充分理解那一共识如果不能理解冲突,这些冲突是必须克服或压住的,为了达成共识。

简单说:不理解冲突,就不能理解共识。

这句话摆在面前,读完--准确讲,眼睛过完--意思就全有了。更复杂的句子如一个讲女权主义的句子是88个字,一样的能一次读完,意思全明白还装脑子里!

刚上我主页的同学以前没讲过我的句子讲解的可以到这里再下载:记住,读句方式变了以后,听力也会好很多,因为你不需要把句子意群挪来挪去,你就可以与语音输入同步了!

 3 关于语法:我不反对规则,我也相信规则,但我反对大家记忆很多规则,再用规则约束自己。其实基本的规则大家都知道,关键是很多同学自己总结的规则太多,而且把规则当作了全部。这就既加大了记忆量,又制约了自己!

什么是关键?规则下的语义!语义的一致性和结构的一致性!最后才是简洁!简洁不是最重要的,不是最高原则!

例如:Mary was surprised when sh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Peter, never imaging that five years had passed before seeing him again. No error

这是一个考试句子的简化版:很多同学就是看着答案都不明白怎么来的,更别说自己去挑答案出来!为什么?脑子里有抽象的规则但好像都没法解题!

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复杂,你把意思读出来,遇到动词把动作的发出者和接受者都里出来,什么都有了.

这句话的意思:M很吃惊收到PETER的信,从没想到5年后才见着他。谁见着谁?玛丽见着彼得,而不是5年见着彼得! 因此SEEING 错了,应该写成SHE SAW才对。

我想说的是:做语法一定记着,在规则之下是语义为绝对的老大,学会贴着英语把意思读出来,什么潜在的毛病都能瞧出来!

 4 关于阅读:我只讲一点—一定要学会叙述自己读了什么:用简单中文告诉自己这段复杂的英文都在讲什么。这个能力太重要了!很多考题和问题都从这里出来:文章是讲什么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这句话有什么用?更关键的是,有了自己的叙述能力,别人的元语言写成的考题你就来得快了;往远处讲,你今后在美国念书经常要做PRESENTATION或者回答问题或者写文章,你是不是都要用这个?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

 例如: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名满天下,来到牛津大学后却感到很不适应。因为他是德语国家的人,不适应英语国家?他的母亲就是地道的英国人,他本人的英语超级娴熟,对英国文化也适应。是因为牛津大学学术压力太大?他本人在波动力学方面的造诣当时在全世界(牛津也不例外)无人能及,而且他的深厚的整体物理数学修养令爱因斯坦也甚为叹服。

这是我老李瞎编的一个自然段,故意没写不完整,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请回答:这一段的整体结构是什么?

A 陈述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然后给出原因。

B 给出一个奇怪的现象,后面跟的是原因解释。

C 给出一个观点,随后是几个支持。

D 陈述一个奇怪的现象,随后是几个不可能作为原因的猜测。

E 给出一个观点,然后陈述几个已经被作者否定掉的原因。

 

简答:第一句话更像一个现象,而不是观点。后面的句群是这样构成的:每个问句后面都有一个回答,但这个回答都是否定的,说明用这个疑问去解释最开始提到的现象是站不住脚的。因此相对更好的答案是D. 去考虑第一句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还是奇怪的现象是放错了地方的思考,因为这句话在你看来是奇怪的也许是因为你不了解薛定谔这个人,而别人是知道的。真正重要的是后面跟的是能作为解释的解释还是不能作为解释的解释,因为选项就要求你把这个当重点区分。

 

我现在还经常看《道德情操论》的英文,因为很多自然段或句子都很长,我直接看,看完形成一个简单的叙述,或大意,或逻辑。我觉得这样蛮好,因为我的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可以借此保持稳定。各位倒不一定要看《道德》,但无论你看别的什么书,或者做无题阅读,你最好还是把这个工作抓一抓,回报是丰厚的。

 

顺便说,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去当交换生,交换一年下来阅读就会暴涨。这个说法太天真了。呆一年美国中学,耳朵和嘴巴会管用很多,就是听说确实会有上升,但阅读尤其是SAT类阅读,还真不一定就能暴涨,常常没有涨!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