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 骏爸谈记英语单词

热度 2 已有 267 次阅读 2012-9-29 15:11 个人分类:英语学习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英语单词

     学习中,感谢中……
 
      我们以前学英语,首要的工作就是背生词。遇到一个生词,就要记住它的读音、拼写、词性、中文意思、时态或数的变化、固定搭配、特殊的用法等等。老师要针对生词进行反复的领读、讲解和操练。不但要领读,还要点名让学生读,还要同桌或小组互读,有点“教学艺术”的老师还会设计游戏来帮助学生记这些单词。到学课文时,一篇有趣的课文,也来不及去领略它的趣味了,主要教学目的还是要帮助理解和记住刚才学到的生词,于是把课文分解开来讲解单词的用法,相当于把维纳斯打成碎片,研究每一片的作用。匆匆讲完课文,时间所剩无几,老师赶紧拿出预先设计好的题目,让学生操练刚才的生词。布置家庭作业时,千叮万嘱要学生回家记单词拼写,甚至要求家长考孩子并签名确认。英语的笔头作业,主要就是抄单词、看图写单词、把打乱的单词和图用线连起来、给单词补上所缺的字母、圈出不属同一类的单词、选择正确的单词补全句子等等。下一堂英语课,第一件事是听写上一堂课的生词。
        看上去背单词几乎要花去我们学英语的一半时间和精力(另一半则被语法耗尽了)。
        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错误的认识:
        第一,要求学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掌握单词的方方面面;
        第二,要求学生掌握得精确无误。
        我观察骏骏掌握英语单词的过程,走的完全是另一条途径。当他听到一个生词时,他很少急于追问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可能首先是记住它的发音,然后从上下文或当时情境大概猜一猜它的意思,就这么囫囵过去了。他更关注的似乎是整句话的意思,如果不招致误解,就放这个单词一马。由于接触的语言量比较大,这个单词可能会在另一个上下文、另一个情境中再次出现。这时,这个词已经不是完全陌生了,骏骏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对这个单词的读音多了一重记忆,而且,由于上一次已经在某种上下文和情境中猜测过意思,这次换一种上下文和情境,可以起到确认或修正上次猜测的作用。当这个单词以后继续在不同句子中出现时,它的读音、意义和用法会越来越清晰,理解会越来越准确。如果孩子试着在自己的语言中使用这个单词,更可以起到确认或修正的作用,因为他可以从大人对他的话的反应看出自己的理解是否有误。对于大多数单词,骏骏似乎就是通过这一途径掌握的。随便举个盒子,例如 both 这个单词,我从来没给骏骏作过任何解释,他就是自己从自然的语言中理解了意思、学会了应用。
        这个途径跟传统背单词的途径有两个不同:
        第一,孩子不是一下子掌握某个单词的方方面面,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里逐渐掌握这个单词的方方面面;
        第二,孩子在掌握过程中会犯错,但是会自行修正。
        事实上,这就是掌握母语词汇的途径。
        传统上记外语单词的途径,老师直接把单词正确的意思告诉孩子,不是更便捷吗?掌握母语词汇的途径,要经过那么多摸索,不是更费时费力吗?那么,为什么学母语那么容易,学外语那么难?
        事实上,传统的背单词,要么就象上面所说的那样做大量枯燥的反复操练,要么就随意记随意忘。而母语掌握词汇的途径,记忆深刻,把握精准而全面。
        记单词,跟我们记住一个人有相似之处。我们初见一个人,首先记住他的高矮胖瘦和大概容貌。下一次接触时,可能又观察到他的肤色深浅、头发曲直、鼻梁高矮、眼睛大小等细节。再继续接触下去,了解到他的见识宽窄、趣味高低、为人好坏等一些更深层的东西。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符合我们的认知规律。如果你每见到一个人,我就把这个人的高矮胖瘦、容貌美丑、肤色深浅、头发曲直、鼻梁高矮、眼睛大小、见识宽窄、趣味高低、为人好坏等等用文字告诉你,并要你背下来,还要你通过这种方法认识几千个人甚至几万个人,你受得了吗?
        掌握一种语言之初,是会要求背一些单词。但是,记单词最主要的途径,还是从大量听和大量读入手,根据母语习得的过程,让孩子自己去猜测,去试错,从而掌握大量的单词。
        有人问我在双语养育中,孩子不懂的英语单词要不要解释,怎么解释。我的回答是:孩子不追问就不解释,孩子追问时,能够不用语言解释就不要用语言解释,能够用英语解释就不要用中文解释。我的回答就是基于母语词汇掌握的自然过程。
本文摘自:http://www.ebama.net/thread-10592-1-1.html
 
—— 没有英语口语环境的家庭,可以尝试营造学英语的氛围。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学英语,例如:记身边各种物品的英语单词,看谁记得多,不知道的就一起查词典,有时可以互相考这些英语单词,说得出来的得一张贴纸,看谁得到的多。对于孩子所学的内容,家长要尽力跟上。到跟不上的时候,仍要继续关注孩子学了些什么。家长对英语的热情,家长的坚持,对孩子是一种鼓励。英语就是个细水长流的活,时间长了才会看出效果。

学校的学习方法就是精读精讲,要把一篇小小的文章分析得“入木三分”,甚至其延伸得到的知识点都要一一讲到。这样很容易导致知识的枯燥化,就象一口肉,咀嚼得太久,都变成肉渣了,营养也许还有,味道却已全无,对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打击很大。
适当的精读精讲是必要的,对于加深孩子的理解能力、提高孩子的水平都有帮助。但是,如果只有精读精讲,就象一个只吃精米精面的孩子,营养难免不全。其实,粗读泛读的量要比精读精讲大得多才好,孩子从每一篇中所得的东西也许没精读精讲多,但从不同材料不同角度得来的知识加起来,恐怕要比精读精讲多得多,而且这个过程的趣味性也要高得多。
仍以单词为例,精读精讲是很好,但是,这些精读精讲过的单词,与其让孩子机械地去记去背,还不如让它们在大量的泛读材料中、在不同情境语境下再次呈现,对孩子的帮助可能还更大。
因此,对于某首英文歌的意思,不必象学校象老师那样去深究了,孩子从中得到了多少,也许无法用中文来告诉你。你这样用中文介入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学英文,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呢。那些拆解、分析,也许反而破坏了歌曲本身的趣味。还是让孩子单纯地去体验歌曲自身的乐趣、让语言自己潜入孩子的大脑吧。
 

路过

鲜花
1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maiduo

    2012-9-29 17:06

    学校的英语教育更多的像是“填鸭”,所以接受者非常难受。而慢慢地让英语浸润进孩子的生活,会轻松很多。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