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 教学怪物(更新3)

已有 279 次阅读 2012-11-26 17:12 个人分类:数学思维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怪物 , 教学

教学怪物(更新3)

原创/小米爸爸

http://blog.sina.com.cn/zhitianqiong

1

一位书教得好,能将教材上方法讲清、讲透的老师意味着什么?学生的好成绩?高水平学生?有可能!好老师确实可以造就好学生。--------这真是废话!

若孩子有几个课讲得好,差不多能讲完、讲透教材所有方法与概念,但有些专制的老师,他会怎样?若再加上一个这样的妈妈呢?这样的妈妈实在是太多啦!结果是什么呢?

一个孩子有这样的老师与母亲意味着:只要顺着老师与母亲的思路与方法即可获得不错的成绩与学习效果。无需思维上的独立与独创,因为一旦真的独立、独创,那意味着:要花大量的时间,且效果还不一定好。万一分数下降则会招来同学的嘲笑与老师的批评,嗯,还有妈妈的不高兴---------“你今天怎么了?是不是有些不舒服”^_^

当老师思维上的处理比较专制与全面时。学生容易放弃自己对思维的主导与再创,一昧顺从老师的思路、方法。成为一个思路与解题方法的“背诵”者,这很大地影响孩子的成绩与思维发展,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很常见,在数、理、化等理科课程尤其突出。

理科教师经常有这种感受,教着、教着,发现下面点头的,唯唯诺诺的学生很多,分数也可以,但是具备思维上的灵活性、深度、独创性这类学生越来越少。学生成绩提高困难。

因为,一旦学生放弃了自己对思维的主导与控制,顺着别人的思路。那就产生了依赖性与思维惰性,这些思维依赖性学生更多顺从教师与妈妈的思维,依赖教师思维输入,教师不输入思维与方法他们就很难从观察、体验与实践中形成新的想法、观点与思路,教师不得不反复输入,反复输入又加重了学生的顺从与依赖。教师陷入矛盾中,不输入吧,成绩退步,输入吧,加重依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这种情况在全中国都存在着!这种类型的学生可以是好学生,但成绩多数处于中下。在高中班级里占有一定比例。较大影响教学成绩。今天的高中生很多是在顺从老师的思维,是在用“背”来学习数、理、化!!

在与17位一线优秀数理化教师讨论时,他们均证实这种情况的存在,涉及面约35个重点高中普通班.

这类高中生在我这所学校约占27%多(实验班除外),在小学与初中是更高还是更低,由于设有调查,所以没数据。

在这个问题中,专制起了很大的作用。教师是硬性专制,母亲是软性专制。好妈妈是超级软性专制。这很普遍。

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先得解决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真正的理科思维,就是在安全、平静的状态下周围环境在他头脑中的映射。但是这点对于应试思维是否适用,我说不清。

思维启发很重要,学生自己的发现与应用很重要,不要老是输灌。

 

(2)

还有类学生,本是优秀的孩子。因为,学业或其它方面重大打击,影响了安全感,使他退回到某个角落,躲起来了--------------所以,老用成绩打击学生是错误的,老让学生考差,用成绩打击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尤其是专制与严厉教学风格是造成这类孩子的直接根源。孩子都不知道怎么做好,因为一旦做不好、不符合父母与教师的要求就会被他们臭骂或受打击。他走投无路,只能在心里找个角落躲了进去。并在角落与外界间造了座墙。

这类人麻木、被动、放弃努力,需要优越感,但只在内心实现优越感----即幻想。要求低,听命于现状,不抱怨生活,作学习的旁观者。认为:对学习一无所求就不会失望。这类学生是放弃的那种类型。

他们的麻木是从感情、思想、行动上的全面性麻木,好象对什么都没兴趣。他们在班级可以不吵,但比较懒散、缓慢、低效。好似身边的事儿跟他无关。因为他已放弃了。

他们的麻木、隔绝、被动性表现在行为上,只有父母、老师叫他做事的时候他才会做,但好似没有投入什么感情、思维与主动性。他可能答应老师与父母做某事,但过后就忘,他可能答应父母与老师改掉自己的缺点与害处,但过了之后仍是老样子,什么都没变,似屡教不改。但当你去找他谈话时,他的态度可能又是很好的,当他离开办公室,又好象一切又忘了,还是老样子。反复几次,连老师自己都被这类学生搞绝望了。只好放弃他们。

在学习上,这类人好似割断了跟老师思维上的联系,他至多听你一会儿,然后,老师讲老师的,我想我的,他们睁大着眼好似在认真听,但老师说的东西根本就没进入他们的大脑,他们双眼看到的一切如烟消散,老师多次重复讲解,他们仍未听进分毫,他们与老师之间的思维通道根本没建立,他们的耳朵似关闭了,你可能以为他们的纪律很差,不啊,恰恰相反,他们很可能一直睁大着眼睛望着你------听着呢。他们让老师束手无策。

他们跟父母与老师的情感之间、思维之间隔着堵墙,他们就在那墙后,那墙割断了父母、老师、别人跟他们的联系,让你的教诲、教学全打在墙上,而没到达他那里,失去作用。

这类人在班级里相当多,较大地影响着班级的活力与成绩,且随着年级的升高人数逐步增多,教师的切身感受就是随着教学进度的继续,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学生似越来越听不进去了。

这类学生与前面的顺从型的学生随着教师教学进度的继续将会越来越影响一个班的成绩,但是这类放弃类型的学生是割断了与老师思维的联系,第1节里那种顺从教师与父母思维的则是消除了自己的思维主动,屈从了教师思维所致。

干预办法,对于这种孩子,有效解决的策略非常少,也非常难,只能先消除他的安全感问题,不让他继续恶化。而真正要解决问题,需要非常漫长的路。中国的学校也不太会给这类学生机会。所以重在预防


 (3)

第三类学生是完美主义者,班级里优秀学生的经典特性。

他们的共同点是:寻求对外界的绝对性控制。将真实学习状况与心中的理想状况等同起来了,对自己与别人都有非常高的道德与智力要求。

完美主义者因为标准高,对自己的缺点很难接受,所以一旦失败,他感受到的打击与压力将非常大,这种压力虽可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动力,但也成为他下次行动的包袱,他时常想若不成功会如何?做事前即已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而更难成功,不成功又会给他造成更大的打击,从而使他形成非常强的自我憎恨与无助感。

很多优秀的学生,在学业上都给自己定了个高标准,一旦达不到,即产生很强的失败感,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好不容易达到要求,却害怕下次达不到标准,意味着下回面对更高的标准与更大的压力,成与不成都是一个会压偏他的包袱,使他一直处于压力中。

这种学生将他良好的学习成绩与行为织成了一个自我保护的盔甲,让他觉得他在这个盔甲里很安全,他在用这个盔甲证明自己。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盔甲坏了或是根本没法编织成功,他没有这个盔甲了,所以他的不安全感导致的压力与焦虑是很大的。会使他不断地设法去织这个盔甲。在恶性循环中不断反复。

从这个角度看,人们所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没有多少科学性,这种高标准、高要求只会使人更容易摔跤,更没有安全感,产生更大的压力。

有这种问题的人还会用这种高标准去要求他人,当别人达不到标准时,会看不起那些人。

有完美主义个性的老师容易用这种个性要求学生,不管他的方式是温和的还是严厉的,这种温和与严厉的背后都是严酷的标准,学生达不到要求时,他就会鄙视这些学生,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与伤害,却使学生更易走向失败,严重危及学生安全感,使学生产生心理与行为上的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高分数要求易使学生内化这种要求,形成完美主义。

父母在公开场合当面夸奖孩子,也易使孩子形成完美主义。

成绩优秀的孩子最容易形成完美主义。

干预策略:

1.降低老师的标准。

2.改变学生的解释风格。让孩子更多的将成绩归因于自身,而将坏成绩归因于环境。

3.教学生努力认真地做事,但不用要太在意事情的结果。

4.接纳学生的不完美性,然后学生才有可能接受他自己的不完美性。

5.不要在公众场合表扬孩子,这很容易诱发孩子的完美主义行为。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