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迫令(driver)源起于童年时期,在与父母长辈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他们的言语、情绪、举止、态度,使我们内心产生一种后天、非本能的驱迫性感受。所谓驱迫性的感受就是:我应该如何、如果不的话会怎么样,在心中有一种非去做什么不可的驱力和冲动。当这种驱迫性的感受逐渐在生命中内化,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而成为一种驱迫令时,如影随形使我们的内心时时感到紧张、焦虑和压迫,而无法享受自然、愉悦的生活,长大后这股力量仍支配着我们。下列五个深具影响力的驱迫令,你可以进行自我的探索与评估。
第一个影响我们的驱迫令是:“快一点!”(Hurry up!)
有一些内在焦虑、性格急切的父母,他们常会催促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快一点。父母亲的焦虑与急躁的个性,会很强烈地通过眼神、讲话的速度、腔调、言行举止呈现,孩子会很敏锐地捕捉到这种非语言的信息中所蕴含的催逼性感觉。
这个驱迫令对我们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我们的内心会经常处于焦虑的状态,使我们很难真正放松下来。其实,受驱迫令影响愈强的人可能在物质生活或社会成就上获得较多的成功和肯定,但这些人在自己的心灵或身体健康上,却往往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
第二个驱迫令是:“要更努力!”(Try harder!)
这个驱迫令来自于要求完美、成就导向的父母。从小总是给你一个信息,你做得还不够,你还可以做得更好,与这种完美主义型的父母长期互动下来的结果,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总是觉得自己的努力还不够,会不断地追逐外在的成就感来建立自我的价值,一旦处于无事状态,内心便会出现一股强大的驱力,不断鞭策自己再去寻找下一个努力和挑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