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家庭教育探索之“德为关注”

热度 3 已有 309 次阅读 2011-4-28 15:26 个人分类:教育摸索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上小学以后,很多孩子,觉得家长都把“关注”放在了学习、成绩、作业上了,对他们的心理关注少了,这也是很多时候孩子“反抗”家长的一种重要诱因。我们成人世界的种种竞争/压力/责任,会不经意地会体现在生活中,孩子的观察力是超乎想象的,他们可以观察到大人的心态、家庭的氛围……等等方面。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嘘寒问暖”、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避重就轻”。所以“任何时段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都会说“关注孩子”,谁家不关注啊?就这么一个独宝贝!可是关注也分种类的:“身心关注”“智育关注”“德为关注”……

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或者整个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家长大多做到了“智育关注”和“身心关注”,减少、甚至缺少“德为关注”。

      智育方面,很多孩子都走在了前列!甚至现在所谓的早教都延伸到了婴儿期,孩子在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强化班围困的时候,我们是否考虑过她们的承受力和真实想法?蔓也在上培训班,我尊重她的选择,这样她不会反感和痛苦,更乐意为自己的喜好付出!但然有针对性的选择很重要,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蜂拥而上”。

“德为关注”:就是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潜移默化过程。在此我想说下,在玉妈妈的介引下,我们几个家庭组成了一个国学读经小组,用国学经典去感染和熏陶孩子正处于成长期的“德为”。都说孩子是张白纸,我们在手把手的引导孩子画一幅人生的画卷。

    我们的国学小组,每周一次课,一次一小时,已经进行约1年的时间了,现在已经能够背诵《弟子规》全文;《大学》全文;《易经》屯卦之前的内容。可能大家不赞同这种背诵式的学习,我个人认为国学的精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理解和领悟的,在孩子的“黄金记忆期”把握好这一特质,将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植入孩子心底,有朝一日,孩子用自己的成长和经历慢慢消化/融汇。

“德为”不是一招一式不是一朝一夕,是长久的坚持和信念。德为不是一次考试失利的责骂,不是一次无心之过的责罚,不是摇摇欲试的“获胜”,不是沾沾自喜的“得志”。是低分的鼓励,是过失的诚恳,是获胜的冷静,是得志的自我解剖。

考试失利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包括孩子本人。责骂是一种手段,却不是目的!当然,有的孩子可以会因为责骂而“长记性”,但是更多的孩子,对此表示反感甚至会排斥!孩子已经开始分辨对错与好坏,低分并不是她的初衷,可能换句话说“如果你这里再仔细点,高分就是你的!”更能激起她的高分欲望。我常跟蔓说:95分你基本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但是最后的几分呢?只有仔细、细心才能获得满分!

得志可能是因为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许,但这也许只是短暂的嘉奖,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从根本改变本质,使之成为一种常态。

“德为”不是口头的背诵、不是心口不一的行动,是种在心底的莲种,是发自内心的诚挚。

孩子的记忆力是惊人的,流失也是很快的,我们常说“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说的就是孩子的分辨能力没有成熟和完善的时候,通常意义上的背诵是短暂的。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种长效的习惯,而不是今天提及明天就忘记的文章。莲花通常被认为的“清廉高洁”神圣之花,其实每个人甚至是孩子都有“慧根”,只要加以时日,孩子用纯洁的心灵培育出的“莲花”更为绚丽。

“德为”不是袖手旁观的教诲、不是“己所不欲”的期望,是点滴的言传身教,是惠泽普众的言行。

我家电视坏了快半年时间,刚买了新的,任何时候闲置的时间会比使用的长。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我尽量不去做其他的事,但然也不老是“盯”着她。我是在想,如果你一边要求孩子去端坐写作,一边自己在看电视。孩子的“不公平意识”会相当强烈的。我记得有这么个美国故事,有个孩子爸爸对孩子说:你看这个孩子跟你差不多大,看看人家多出息,多能干?孩子于是反问,那你看总统呢?跟你一样大啊!我们需要尊重和公平对待孩子,因为她不是你的私有财产!言传身教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是共同成长的财富!

每个家庭、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希望孩子有个良好的将来,和一个健康充实的品德行为,这就意味着 “责任重大”。家庭是孩子终生的教室!家长自然是第一位教师,更称得上是“一对一的私教”。每个孩子的特质各有不同,这一点做父母的最有发言权。这也就需要我们“因材施教”,有针对地帮助和引领孩子走向更高更远的人生路程。

“德为关注”不是口号,是切实可行的教育导向,是可以预见的“成功”。


路过

鲜花
2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lfwy129921

    2011-4-28 20:11

    恩,把这篇文章要好好读读
       回复
  • hidden liuna0724

    2011-4-28 20:36

    可是好多家长让孩子学国学的出发点就不对,为了再造一个赖思佳%唉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