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人本实验班老师分享,和孩子的沟通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热度 3 已有 78 次阅读 2017-12-21 10:48 个人分类:教育相关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人本实验班老师分享,和孩子的沟通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杨琦老师,13年教学经验,8年人大附中第一实验班数学教师,4年班主任,曾任初三备课组长,原仁华学校四年级备课组长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评论:“比卖知识更高明的,是卖焦虑感.”现在制造家长焦虑感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我觉得有必要站出来,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把我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真实案例与家长们分享,如果能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今天首先想和大家聊的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影响。
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孩子拿回了刚考完的数学卷子,上面好多低级错误,最简单的计算也会错,要么就是不审题,难题又不会做。家长看了以后先气个够呛:“这么简单的你怎么都错,上课好好听讲了么?给你买的练习册你怎么不做啊?以后不许玩手机了!”其实家长说的都对,也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效果呢?孩子往往听不进去,最终不欢而散收场,严重的还会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

关于这个问题,我仔细想过,其实孩子也很可怜,当他在学校里拿到满目疮痍的卷子的时候,自己内心一定是不好受的,也许看到了同桌的高分又受到了一次打击。可能放学后还被叫到办公室被老师批了一顿,心情已经低落到谷底,回家后再被家长说一顿,孩子已经很难承受批评式的教育了。

可是这也很难怨家长,家长们往往并不知道孩子在学校里一天的学习情况,辛苦工作了一天,自己可能也遇到些不顺心的小事,晚上回家孩子的成绩又添堵,自然说起话来就顾不了许多了,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可是,有一首歌的歌名说得好---------《最爱我的人伤我最深》。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孩子最看重的还是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父母的鼓励和陪伴,无论从家长还是老师的角度,对孩子都应该是既严格要求,又不会因为孩子没有完成目标而否定他的努力或者对他失去信心。

下面再给大家讲几个真实的例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Y,一个忠厚老实的大男孩,一看就是那种很听话的孩子,学习一直也很好。有一段时间成绩突然下滑了一点,他妈妈很着急,就到学校跟我沟通情况,在充分让我感受到了她的焦虑之后。
她问了我一个让我很惊讶的问题:“杨老师,我对他已经无语了,你看我们家小Y是不是比他同学笨啊,怎么老出错”我赶紧说:“小Y挺聪明的啊,学习又踏实”“可是他这几次都没考好啊(注:其实也就是92/100这样的成绩),我都急死了,天天在家跟他说都没用,您看现在应该怎么办?。”此时的我心中一惊:“您不会跟小Y也说过他笨吧??”“额....好像也说过”
在学校工作刚刚两年的我鼓起勇气:“我觉得现在孩子考试状态不好很可能主要是您老说他的缘故,解决方法很简单,从今天开始您不要再说他了,只能夸他,不要说他半点不好。如果孩子的成绩没上来您再来找我。”小Y妈妈终于还是被我说服了,也感觉到了自己平时有些话不该对孩子说。后来孩子的发展证明小Y妈妈执行的非常好,因为很快小Y的成绩就提高到他应有的水平了。

我的感悟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有些话可能自己说完了也没在意,可是孩子的心里已经造成了伤害了。从朋友的角度帮他分析问题,有同理心非常重要,要让孩子觉得没有心理压力。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报喜不报忧,考的不好的时候甚至把卷子藏起来,就是因为他已经能预想到可能来临的暴风雨(因为之前已经发生过了)。反过来讲,如果不管孩子考的多糟糕,我们都能和孩子一起正视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孩子自然就愿意主动的和家长沟通。该批评的时候一定要批评,该表扬的时候一定要到位,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不光要“说”,更要“听”,要让孩子开口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家长先要卸下自己的偶像包袱,多了解现在的孩子喜欢的事物,多陪孩子交流那些自己看起来很无聊很幼稚的话题。做一个好家长,从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开始。

静待花开
关于粗心或者马虎的话题已经被无数人谈过了,很多人都认为粗心和马虎是借口,都是概念不清楚或者学的不扎实造成的。
这里我想说说我的看法,我认为马虎是客观存在的,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就把1+1算成了3,我事后分析了一下,大概是我算出2以后把1又加了一遍。总不能说我十以内的加法学的不好吧。

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我有个习惯,就是学生考试的时候我通常都跟学生一起做,有时候也跟孩子们玩各种花样,比如让他们先做15分钟,然后以我做完的时间为准收卷。那次1+1=3就是因为我为了和孩子们比赛,做的特别快,孩子们40分钟的卷子我用了不到10分钟就写完了,加上也没检查,自然就容易出错。这是一种情况,就是过分提速会导致正确率的降低

另外,精神状态不佳也是一个重要的导致低级错误的原因,简单的说就是犯困的时候容易错,我相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体会。所以这里顺便提一句,让孩子睡好觉非常重要,在学校里专注的听一天课和迷迷糊糊的混一天效果完全不一样。

这里想说的是一种比较特别的情况,我们称之为无法解释的马虎。有一个孩子在初三某次考试中考了117分(满分120),他唯一错的一个题是第一题,全班正确率高达98%的一道题,换句话说,只有他一个人做错了。

他当然很懊悔,同学们也善意的笑话他“这也能错?”。于是他发誓下一次一定要做对第一题,结果不幸的是,还是熟悉的题型,还是同样的位置,第一题他又错了。而且他这次的分数还不到117。这就比较奇怪了,这个题他肯定是会做的,上次做错了也提高警惕了,怎么又错了?

他妈妈也很着急(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不断的跟她说,孩子平时的学习问题不大,得给他机会慢慢调整状态,平时还是得多鼓励。有时候他越想着我要仔细我要仔细,考试的时候被这些因素影响,反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就容易出错形成恶性循环了,所以还是应该让孩子放松下来,不要给他压力。

第三次考试的时候听说他还跟同学们打赌,说这次一定要做对第一题,做不对的话请全班吃薯片,结果诡异的是,这次他居然又做错了。。。我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了,可想而知家长必然会很着急,可是大家要知道,最没有作用的就是“着急”了,尤其是“干着急”。
我思前想后,孩子的学习状态还是不错的,知识上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可能主要还是个心理状态问题

所以我一直对他还是充满信心,也没少跟孩子和家长鼓劲(此处省略500字),我想表达的一点就是,你的能力和努力不是完全靠一个分数才评定的,只要平时该做的事情我们做好了,就会有应得的结果,下次就不要想自己要考多少分了,就认认真真的把每个题做好就行了。幸运的是,这个孩子在中考里没有出现任何失误,数学稳稳的考了满分。这才能让我把这个作为一个正面的案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我的感悟
反过来想一下,如果这个孩子中考丢了几分就代表他不努力,学的不好么?显然不是!我经常跟我的学生们说:“别人永远抢不走的就是你自身的能力。”考的分数高没什么可骄傲的,没考好也不必气馁。所谓的成败只是一时的,踏踏实实的学到真本事才是王道。
关于孩子在平时学习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和一些具体好的做法,我会在以后的文章里进一步和大家交流。

最后再回答几个家长留言出现的问题

Q
杨老师,我有个儿童教育的疑问:我家孩子二年级,看到身边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语文,数学的辅导班,这样的辅导班很多是提前教了课本内容,我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但是也担心自己孩子会不会因为不提前学而被落下了,毕竟提前学习的孩子学了两遍,请帮忙分析一下,谢谢!

A
您的问题很有普遍性,可以说从小学到中学的家长都有这个困惑,现在甚至发展到针对学龄前的孩子都已经各种辅导班遍地了。
这里最关键还是一个心态问题,就是家长的心理是否足够强大,我的建议是follow your heart,您既然不赞成这样的作法,那就应该遵从自己的想法,而且我也比较支持您的想法。
一个人的强大与否不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得来的,只要孩子处于一个好的学习状态,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想超车是分分钟的事情。用一个量化的指标来说,很多孩子提前学习是提早达到了85分的水平,等到他应该学这个东西的时候可能仅仅能提高到90分。而一个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可能因为没有提前学,之前是20分甚至0分,但是到该学的时候他可能能达到95分甚至100分。提前达到某个高度的意义毕竟有限,最后能达到的最高点才重要,所以不必争一时之短长,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

Q
以奥数竞赛为目标的学习,和训练数学思维为目标的学习,除了练习所需的时间长短外,还有其他不同吗?

A
首先这两个事情本身不矛盾,奥数竞赛不是洪水猛兽,训练数学思维也不是伟大光荣(绝对是正确)现在标榜训练数学思维的课程很多,应该不会有人承认自己是纯套路纯应试,可是实际情况就没那么乐观了。
无论是数学竞赛也好,还是基础的数学学习也罢,数学思维的培养都是在每一个知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每一个题目的讲解中渗透的,有点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我的建议是没有必要去学习过难和过于复杂的东西,一步一步把基础打扎实了很重要,即使在高水平的竞赛中,也是基本功过硬的孩子最有竞争力。这个跟武侠小说里练武功很类似,缺少根基的速成往往容易出问题。所以最好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学的有兴趣,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就好,其他的都是水到渠成的。

路过
2

鲜花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山东妈妈

    2017-12-21 12:01

    写得不错,学习了!
       回复
  • hidden 玻璃翠

    2017-12-21 14: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