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2014年6月《许多孩子,许多月亮》

已有 102 次阅读 2014-6-19 11:37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2014年6月《许多孩子,许多月亮》

作者带孩子画画的观察与体会。很有收获,看过对于童画欣赏有帮助,对于孩子的涂鸦更欣赏与宽容。等待一个缓慢的过程,希望孩子喜欢画画,以后可以用画画来表达自己。

字太小,理论很丰富。有些看不进去。

 

艺术教育:即是在于此-培养感受能力的教育。透过感受能力的发展,让他所喜爱的东西更能和他结合成一个个体,让他所喜爱的东西完全融入他自身的发展之中,成为一种气质、个性,并从持续成熟发展的状态中散发出此一气质、品行。

 自幼失明的人,晚年得以修复眼睛重见光明,可是他们依旧无法恢复正常的视觉,反而陷入另一种“失明”状态。一位病人如此描述:他初看见的那一刻,完全不知道自己看见了什么。他看见光、动作与颜色全都混杂在一起,都毫无意义,只是一片模糊。

为何会如此,视网膜已经修复,但是,他们却只能看见模糊一团的世界,无法区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无法分辨远近,高低不同的平面连成一片。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那段“学习之窗”的时间了,视觉神经因自幼失明而未能建立辨识的系统,他们其实就处于类似婴儿最初阶段的视觉状态。这说明了,人看见四五分辨远近的能力和学习说话的能力一样,必须在脑补还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就开始学习,一旦,脑部停止成长,整个学习就难以展开。

 

婴儿手在眼前挥来挥去,摇头晃脑,这正是孩子在建立探索空间远近感和视觉系统的练习。经过无数次的探索,我们才能建构出空间感来。

看见,确是一件需要学习的事。

绘画的目的在于教导人们学习观看。

 

空间起源的状态,那是什么状态?

眼盲,而后重获光明的病患身上看见这个初始的空间状态。我们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丧失距离、令人迷失的、具有未知深度的白色空间,并引向未知的空间的可能。

纸的空白,就像那团白雾状的空间,画家以笔花开这个尚未开封的空间,换言之,我们可以想象,画家的手和笔,仿佛可以深入纸中,自由运动探索。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手自由地在眼前的空间中进行某种前后的移动,也就是说,不是平平地像在平面的纸上作画那样,而是有一种厚度体积的空间。

 孩子和动物之间:摆脱认知像不像的限制,任谁都可以在画中动物看到孩子自己。孩子趋向、认同动物,而他们笔下的动物也在趋向、模拟孩子自己。这是谨慎分析家温尼克特所说的再“潜在空间“里发生的一种交会和融合的游戏:”在画画期间必定有这样一段时间,画者经验一种感觉--他与他所画的东西合二为一。逐渐地,直到作品完成,画者才从画中分离开来。而一个人越能主动滴穿梭在合而为一和分离这两个领域中,他就越有创造力。“

 

2014年7月28日:

孩子画画不按图施工的,画画是一个开放的游戏,孩子投身其中,变成色彩和线条,成长和变化。

孩子根据他对所见到的,所经历的事物的感受,以他所能掌握的技术将感受表达或是转化出来。

每张图都要求赋予一个专有名词,因为那是一个新的创造物。每张图都索求着一首诗来为它命名。

抽象,其实不抽象:绘画是用“身体”画出来的。画者用身体和世界自然的身体相共感。用这样的方式来看世界,我们就会看见每棵不同的树就是不同的节奏,每片云彩也有着不同的流动。。。。。也正是如此,源于节奏韵律的共应,人可以化为一块石,一片山云,乃至一缕清岚。

 

 2014年8月1日:

我想:仔细地看孩子的画三分钟告诉他我们对他的画的喜爱和干搜,胜过给他一百分也胜过鼓励。

“这张画”和“那张画”之间不存在着好坏之别,存在着的是两者之间的差异。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