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孩子是怎么被分裂的

热度 9 已有 384 次阅读 2011-4-30 08:29 个人分类:心理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Phoenix Homeschool 吴建平

  我在《人的能力与生俱来》一文中论述了人的能力是天生的,我们能为的就是把握好他的节奏。从《黄帝内经》讲,我们一出生就有神灵入住,这个神灵就是你的魂、你的魄。西方哲学称之为自(本)我,他通过感觉、知觉、直觉和思四种能力来体现。

  其实,感觉也好,直觉也好。其重点落在感和知之上。直觉说白了就是觉。思考是大脑对感、知、觉三种功能传递来的信进行归纳、分析、判断和整理。并造就一个与物质现实和谐而精彩的心理现实也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或者叫个性。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通过知觉、感觉、直觉、思维(考)来不断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如我们能通过(知觉)来知道湿、冷、热、饿等。通过感觉知道氛围的变化,直觉能直接告诉我们该做什么。感、知、觉能让我们感受到心的存在,思从中国文化讲就是意。

  
  人与生俱来虽有感、知、觉和思的能力。但如果我们不去用它们,或者被否定、被剥夺,那我们感、知、觉、思的功能就会削弱,从而导致自我感缺失,心和意分离。甚者人格分裂。人如果没了自我感,没了个性,就像一滴墨滴掉进一池清水,很快就被吞没。就像没了灵魂的机器,让人觉得冰冷和没有人气。没了自我感会相信他人对自己的定义就是自己本身。人会变得失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或被人灵魂附体。
  
  分裂主要是因我们的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不当造成的。在婴幼儿甚至童年,我们主要是依靠别人的反映来了解我们内在的体验。从别人确切的表达中学会了解内心的感受并知道怎么去描述。例如,有人很同情地对我们说:“看起来你好像受伤了,让我瞧瞧。”实际他是在对我们的体验下结论。这样我们就能清醒地了解内心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感受。否则我们就不知道如何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此时父母或养育者不能随便给孩子下定论,因孩子会全然地接纳你的定论。即使是虐待孩子他也会接受并当作是正常的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真笨,生了你算是倒了八辈子霉了。”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是笨的,是不详的,是没用的。如父母施暴,孩子也会接纳并认为是自己不好,不会认为是父母的错。“裸浴求婚”中的干露露,其对母亲的种种行为总是维护的,不管怎么样母亲是为了我好。美国的虎妈,当有人谴责她时,她女儿总会出来维护她。这些人都是在婴幼儿她们刚开始认识世界和自我时,就被父母所替代,早就没了自我感。孩子的魂魄——神灵早就被母亲劫持了,母亲的灵魂占据了孩子的心田。
  
  孩子的感、知、觉被扭曲也会导致孩子分裂。当孩子被别人逆向定义时,扭曲现象就出现了。孩子说:“饿!”,你说:“刚吃了,怎么会饿?”。孩子说:“不饿”,你说:“今天你都没怎么吃,怎么可能不饿?”。孩子哭着说“疼,”你说:“宝宝不疼,别哭,哭丑死了。我们要坚强,要勇敢”。孩子不愿分享。你硬是要孩子甚至从孩子手上抢过来分享。孩子还没尿尿,你为了自己方便,时不时就给他把尿。这时,孩子的知觉被扭曲。孩子被人恐吓,如“保安叔叔会抓人”,“天黑了,大灰狼会把你吃掉”等等,会让孩子的感觉扭曲。孩子整天就像站在一面哈哈镜前。不知哪是真,那是假。不知自己的感、知、觉对呢,还是别人的定义对。如此一来,孩子就分裂了。

有一天,我和phoenix在公园玩,看到如下情景。

  “我要玩滑滑梯”孩子说。

  “那太脏了,”妈妈说。

  “我要玩滑滑梯,”孩子又说。

  “去跑步好不好”。

  “不,我要玩滑滑梯吗” 孩子说。

  “去跑步吧,你今天还没跑呢。”妈妈说。

  “不,我就是要玩滑滑梯,”孩子哭。

  “唉,好吧,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妈妈说。

   

  以上母亲只管自己的想法(意),并不想知道孩子的需求。孩子的个性遭到否定,孩子被明确地告知,你的需求(自己的心)是错的,妈妈的说(意)的才是正确的。还好,最后结果是称了孩子的心,但却不如妈妈的意。

   

  孩子没有接受她妈妈的独断专行,他没有被说服,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许多孩子都会屈服于父母或教育者的权威。这孩子能抵挡住攻击。说明孩子的神灵(蒙特梭利说的精神胚胎)够强,或是身边有一个对她影响很深的人在不断地支持和帮助孩子保持自我。如没有强大的神灵保佑或别人的持续肯定,孩子会很容易接受父母或老师的判断而放弃自我。所以,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逆向定义时,回家后,父母一定要重新肯定和支持(当然不能当着老师的面,否则会更糟糕),不能落井下石,伤口上撒盐。这样,孩子才不会分裂,保持个性。否则,这孩子就完了。除非其与生俱来的魂魄(神灵)够强大,不怕你们折腾。

  

  对孩子来说,父母、老师是神圣的。但是,这些神圣的父母、老师,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把孩子搞得无所适从。对特定情境的虚构和疏忽,即便是成年人自己都很困惑。何况孩子呢?国内有些华德福学校,老师们个个没了脾气,都永远柔声细语、笑不露齿。这种过份营造的“春风化雨”般的氛围。虽然很善、很美,但却少了一份真。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错觉和分裂,也易遭人反感。如对春晚的主持人就有人很反感,虽有五、六个主持人,但个个好像被什么(或标准或前辈)附身似的。没了个性,失了味道。就如乡下的巫婆、神汉让人反感。

怎么教育孩子或者怎么与孩子相处,我在《由读经热说开去》已有了阐述,这里要补充的是,父母和老师一方面要将自己的能力和知识隐藏起来。让孩子们自己学会去总结归纳自己的经历,并通过思考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要以真诚自然的方式展现和流露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不能刻意隐忍也不能装腔作势。同时尊重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达方式,以及了解不同心灵成长阶段的不同特点而因材施教。

  

  除了以上被动走向人格分裂之路,孩子还可能自己主动分裂。如果父母态度冷漠,对孩子的个性不接纳,不断地给孩子定论,孩子就要忍受长期的被排斥感。这种折磨是痛苦的,因而,他们会积极寻求改变,希望被父母接纳和欣赏。所以孩子会努力效仿父母的行为,以期得到父母的爱和认可。如此,孩子将主动放弃自我,主动分裂。这不仅是为了逃避被排斥所带来的痛苦,更为了被他们那些感情不外露的父母所接纳。这时,男孩子会更倾向于模仿那些感情内敛的男人,就像影视中那些“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我们homeschool曾有这样一位2岁多的“男子汉”,从不见他哭。好几次该哭的,都被他忍住了。他也不爱笑。即使是笑,也是笑不露齿。我想他的成长经历里,家里是不允许他哭的,或被灌输成“男孩子哭是丢人的”、“要坚强、要勇敢”。  


  人一旦自我感丧失,失神了,感、知、觉、思的能力就会就变得迟钝。如“手上什么时候划了一道口子?”,“这个伤口是怎么弄的?”都没感觉了。我们曾经有一个学生,不管你问他什么,他都说不知道或以“随你”回答你。这种就是典型的自我分裂。这种人需由别人来告诉他什么是他所需要的,他的感受应该是怎样的等等,他并不清楚自己的真正感受。他们通常不相信自己的感觉,也把握不了自己的经历有什么意义。人一旦丧失自我,就会没有自信。没了自信,就越是会忽视自己的觉。如此恶性循环,人就被毁了。

相反,自我感强,个性分明的孩子,那神可是足足的。一个聪明、健康的孩子,只要站在你目前,你就能感觉到。因他的精气神已扑面而来了。会让人觉得真诚又充满爱心。他们能明白自己的感觉、动机并能描述它们,并且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他们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感受,比如恭敬、勇敢、责任、表现欲、惊奇、悲伤、恼火、兴奋或者彷徨。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了解自己,没有什么能够妨碍他向别人奉献真诚与爱心。

  
  为了不让孩子分裂,父母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最好跟着孩子走,不要去逆向定义孩子。不要过早的过集体生活,因集体价值是否定自我,鼓励分裂的。要让孩子养足神,神养得足足的,孩子就会——觉,孩子觉,也就不会分裂了。

路过

鲜花
6

握手

雷人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4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semain

    2011-5-2 22:38

    这个文章只是做了分析,但是并没有提出一些positive的建议,所以好像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回复
  • hidden 小资情调

    2011-5-3 11:52

    有所启发,谢谢分享!
       回复
  • hidden yifangguo

    2012-4-23 20:12

    谢谢这篇文章。学习了
       回复
  • hidden itsdone

    2014-3-21 23:01

    學習了謝謝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