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已有 311 次阅读 2012-1-11 16:08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为了让他们能自己管理自己练琴,相互监督,我早晨临出门前想了个办法,时间来不及了,就直接拿个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个表格,把两个人的名字以及要练的内容列出来,再在每个要练的内容下面画三个小方格,告诉他们每练完一遍就在下面画个对勾,每个练三遍就可以了,晚上回家来我再检查一遍或两遍,就可以搞定。谁知晚上我回到家门口,没听到琴声,自己还以为两个人白天已经练完,但一开门儿子的就一句话就是妈妈,我们没练,因为我们有的不认识。我真是无语了,不能怪孩子,他们是小孩子,又没人监督,只能是这样的结果。我问弟弟,你不会的音符有没有问哥哥,他说没有,我告诉他下次再不会的就问哥哥,如果哥哥也不会就打电话问我。晚上前跟姥姥交流了一下,告诉姥姥要让他们俩利用白天的时间来练琴,姥姥虽然不懂,但可以要求他们进行练习,今天没画的表格可以明天接着用,明天一定要按照这个执行。
新课一般第一天都比较费时间,第二天就好多了,两个人共用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把琴练完了,先练他们喜欢的《happy new year》哥哥练完遍,弟弟再来练,哥哥去另一个房间边看动画片,边玩拼装。弟弟练完后再去玩,换哥哥练小汤三的《蜜蜂》,这首更简单,哥哥也很喜欢这首曲子,之后练《拜耳》因为第9条比较长一点,就练完7.8条后换另一个人,另一个人也练完这两条后再分别练第9条,今天进行的相当顺利,相信明天可以完全独立的练琴了,这种感觉真好!
前两天读经都是我领读,他们跟读,三个人轮流指读,每句我都得读两遍,每次结束后我都口干舌燥的,正好昨天MP3音箱来了,我可以不用领读,三个人可以都进行指读跟读了,可是我只买了一套读经教材,不可能三个人同时指着这一套教材吧?我前天白天在网上下载了《三字经》《易经》和《孝经》的内容,整理打印了两份,可是回家后发现内容与我买的教材内容有些差异,只好再按照教材的进行校对,《三字经》完全校对更正了一遍,《易经》把这周要读的第一章也校对更正了一遍,《孝经》只有一章的内容也很快校对更正完毕。三个人可以跟着MP3一边指读一边跟读了。但因为《三字经》是从中间开始的,听录音时还要选择一下正确的位置才能开始。这是读经的第五天了,《易经》上哥哥有几句已经可以录音里面说下句,他就直接说下句了,小孩子的记忆力是不可晓视的。
双胞胎二姨家的小姐姐也考完试了,准备过两天来家里过寒假,二姨家的小弟弟可能也会来,到时家里就更热闹了。我问双胞胎:你们喜欢姐姐还是大硕(弟弟)?两个人回答都喜欢。现在的小孩子不知道是真是这样还是为了不使别人失落。我故意逗他们:那他们两个你必须选择一个,你们最喜欢谁?最后两个人还是都选择姐姐,毕竟跟姐姐相处的时间长,而且姐姐总带着他们玩。哥哥还说:如果大硕长大了,我就不喜欢他了,因为他长大了,会跟我打架,不听我话。等到他们四个长大了,姐姐一枝独秀,估计跟他们玩不到一块了,三个臭小子肯定能玩到一块去。突然间想起小时候我和妹妹每天暑假就去三姨家和姐姐一起玩的情景,现在还能回忆起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