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我看到的蒙氏教育兼舞蹈班小记一则

热度 17 已有 595 次阅读 2013-11-7 13:14 系统分类:育儿心得 舞蹈班

      小可舞蹈班里的小朋友一直很难相处。他们大部分是来自某蒙氏幼儿园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个人意志强大,而且有自己的小团体,对其他小朋友很排斥。即使小可主动找他们玩,也很难有好的回应。到后来有个小朋友还会对小可大吼大叫。而且如果小可终于找到一个伙伴玩一会,就会有另一个小朋友过来说,不要和XX玩,然后两人窃窃私语手拉手走了。如果我在场,她会抬头看看我,我就会对小可说: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这不是你的错。她就会好受一些。分享食物时也会单单绕过小可,可想而知,小可心里是多么难过。主班老师在看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会干预一下,但我觉得老师每次都这样真的是太辛苦了,也不是一个好办法。老师后来跟我沟通说,小可的包容心很大,总是会原谅对方。(我心想,不包容咋办呀?她是这么喜爱舞蹈课,不愿意因此放弃)后来我想了想,她不是包容心大,是她后来已经不怎么在乎这些小朋友了,只要对方没有明显的伤害行为即可。

  上周二和周五的舞蹈课,主班的囡妮妈妈出差,由助教嘟嘟老师上课。因为助教老师年轻,没有应对这些孩子的经验,这两次课,小朋友们的不友好行为尤其强烈。周五我给小可买了新的舞蹈服,她很喜欢,紫色的蓬蓬的纱纱舞裙,有个粉红色的小披肩,她非常非常喜欢,穿上以后自己在镜子前面摆动作臭美,别的小朋友见了撇撇嘴说:真难看,丑死了之类。我看着小可,她没啥反应,好像没听见一样。我心里暗自叹气,非常不理解这些小朋友的行为。虽然上了半年课,跟这些妈妈们已经很熟了,相处也很融洽,但我仍然不理解这些小朋友的家长,这么不友好不礼貌的语言,不需要引导改正吗?蒙氏教育就允许孩子说这样的话吗?这些妈妈们的观点是:孩子有权利选择他们的朋友。嗯,这条我完全同意。但是不是忽略了有个前提:在不伤害自己、他人、环境的前提下,孩子们才有权利决定他们的行为。

    下课的时候,小可罕见地第一个出来,出来就说回家吧。换衣服的时候,她抬起手说,小朋友把她的手挖破了了,我看了下,是一条杠子,确实破了,不过没流血。我没在意,说小朋友不小心的,没事。她立马哭了,说,她就是故意的。我问了下原因,大概是因为小可和谁拉手,那个小朋友不高兴所以就挖了她的手。我说,那你有权利要求对方跟你道歉。她得到了我的安慰,心里有了底气,雄赳赳地过去跟那个孩子说:请你跟我道歉。谁想那个孩子傲慢地高抬着头,一手把小可划拉到一边,不耐烦地拉长了声调说:对~~~~~~~~~~~~~。小可哭着跑出来了,非常伤心扑倒我怀里大哭起来。我能做什么呢,我只有抱着她,给她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怀抱,让她的情绪发泄出来。整个过程那个孩子的家长就在旁边,没有做任何动作。小可在回去的路上,坚决要求换班,不希望跟这些坏孩子呆在一起了。换班对我而言,时间上非常不合适,劝说了一下也没办法,只有答应她。第二天跟囡妮妈妈电话商量了一下,我感觉囡妮妈妈的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特别是身体里的坏精灵和好精灵的比喻一下子就能让孩子们感觉到情绪的流动转变,对孩子们情绪管理是有帮助的。而且我也很赞同她的这个观点:孩子长大总要和各种人群相处,她也需要锻炼这种人际交往能力。

  但小可还是坚决要换班,虽然她已经差不多把这件事忘了。所以我调了时间。没想到周二接她放学时,她主动跟我说,想去跳舞,不换班了。不知道她怎么想滴。这次上课换衣服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因为上节课没来,所以没看到小可的新舞裙,这次看到了,和其他孩子反应一样,与另一个孩子(也是挖破小可手的那个)窃窃私语说着难听的语言,不过这次老师马上把她叫进去,过了一会,她出来对小可说对不起。

    这么多年我也看了不少育儿书籍,孙瑞雪和李跃儿是我育儿路上的启蒙者,他们的书、论坛基本摸了个遍,我也是蒙氏教育(理论上的)坚定拥泵,我理解的蒙氏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是有秩序、懂规则、内心平和而强大、温文尔雅的小淑女和小绅士,为毛我看到的蒙氏孩子(不是全部)这么的。。额。。张牙舞爪,行为和一般孩子不一样可以理解,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但关键是你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的不平静,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感到他们内心的海洋又在波澜起伏,我总是担心他们又要对小可做啥可能伤害到她的事情。另外,我也难以理解父母的教育理念,有个爸爸说,你要想孩子有主见,有自我,就要对孩子放任不管。OMG。如果这是真理,我觉得从事教育工作或者说满足父母要求的教育工作真是太简单了,啥都不管不省事吗?除此之外,父母们对纪律也很在意,认为纪律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其实,我也部分赞同,太多的纪律要求很有可能不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的,而是从教育管理方便角度订制出来的。但从教学角度出发,一点纪律要求没有可行吗?纪律的本质是一种规则和秩序。我们大人在办事的时候,也需要遵守纪律啊,比如排队,我记得去比如世界的时候,就是因为有些家长不遵守让孩子自己排队的规则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对骂的都有。不管是蒙氏还是华德福,我感觉有些家长信奉了某种教育理念,自认是新锐父母,对传统教育一刀切,认为其他家长守旧,教育方法有问题,不屑一顾,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我看到的蒙氏教育实践用一句话可以总结:有爱,有自由,但没有边界。我很希望有有见地的爸爸妈妈们看到这篇博文,而批评我说,你说的不对。也许我真的理解有误,我也很希望能修正我的育儿观念。

 


路过
7

雷人

握手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23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菲比寻常1983

    2013-11-7 13:50

    小可是好孩子。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在有规则的地方,自由才能生存。绝对的自由,就是绝对的监禁。
       回复
  • hidden 我的可意

    2013-11-7 14:35

    菲比寻常1983: 小可是好孩子。自由是相对的,只有在有规则的地方,自由才能生存。绝对的自由,就是绝对的监禁。
    谢谢。我对规则的理解也是这样的,但我难以相信专业的蒙氏幼儿园和这么多的蒙氏家长们竟然不知晓这个浅显的道理。所以我禁不住怀疑起自己来。
       回复
  • hidden 菲比寻常1983

    2013-11-7 15:12

    我的可意: 谢谢。我对规则的理解也是这样的,但我难以相信专业的蒙氏幼儿园和这么多的蒙氏家长们竟然不知晓这个浅显的道理。所以我禁不住怀疑起自己来。
    爱和自由。自由是因为有爱。这个爱不是单向的,不只是成人对孩子的爱,也包括孩子对他人的爱和尊重。像《易经》中的《谦》,其他的卦象起起落落,但谦卦基本上都很吉祥和平和。这才是最高境界的自由。
       回复
  • hidden 我的可意

    2013-11-11 09:36

    菲比寻常1983: 爱和自由。自由是因为有爱。这个爱不是单向的,不只是成人对孩子的爱,也包括孩子对他人的爱和尊重。像《易经》中的《谦》,其他的卦象起起落落,但谦卦基本上都 ...
    亲,看一下李雪写的这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a246c70102eh90.html其中提到的关于立规则“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而且还还是家长提出的问题,就是说立规则竟然不是一件已经达成共识的事情。我好费解。
       回复
  • hidden 我的可意

    2013-11-11 09:39

    还有规则下面的“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也是主张不需要干预,仅仅是陪伴着就可以。这是因为坏习惯的形成是由于孩子缺乏爱
       回复
  • hidden 菲比寻常1983

    2013-11-11 09:47

    我的可意: 亲,看一下李雪写的这篇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a246c70102eh90.html其中提到的关于立规则“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 ...
    〉〉有爱,有自由,但没有边界。
    肯定是要有边界的。人的思维可以没边界,人的想象力可以没边界。但法律,规则,人与人交往时的潜规则等等,怎么能没有边界呢?

    如果每个人都觉得遵守规则=难受,那我们可能连基本的人生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些富二代,完全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开着宝马横冲直撞。那些没有道德的记者,完全可以信马由缰,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还是道德的六个层次,让我比较有认同感。
       回复
  • hidden 菲比寻常1983

    2013-11-11 09:52

    我的可意: 还有规则下面的“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也是主张不需要干预,仅仅是陪伴着就可以。这是因为坏习惯的形成是由于孩子缺乏爱
    其实孩子,特别是3岁前的孩子,还是有不少的动物性的。犹太人认为3岁前的孩子可以适当地体罚。

    3岁后的孩子为什么不体罚了?不仅是因为他长大了,而是因为他在父母和社会的教化下,学会克服自己的动物性。对于一个社会人,体罚会伤害他的心灵。

    如果父母仅仅是陪伴,我个人感觉是不够的。至少爸爸妈妈要旗帜鲜明地告诉他“你打人是不对的。我爱你,但是我不喜欢你打别的小朋友”。
       回复
  • hidden 我的可意

    2013-11-11 11:29

    亲,我太同意你说的了,谢谢你,坚定了我的观念。
       回复
  • hidden leaf_fall

    2013-11-12 14:35

    我女儿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遭到全班女生的孤立,男生迫于女生的威慑,也不敢对她示好,刚换来的班主任也是巴不得赶快混完这最后一年完事.换班?换学校?我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可孩子往往比我坚强,坚持在这个学校这个班读完,最后成为他们学校那一届考上全市最好初中的两个孩子中的一个.现在在一个优秀的班集里,老师和同学都很喜欢她,每天上学都是开开心心的了.楼主你们这种一个星期才见一次的没必要纠结了,也让孩子心胸放开阔些,特别是女孩子们!
       回复
  • hidden 菲比寻常1983

    2013-11-12 15:20

    leaf_fall: 我女儿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遭到全班女生的孤立,男生迫于女生的威慑,也不敢对她示好,刚换来的班主任也是巴不得赶快混完这最后一年完事.换班?换学校?我挣扎了 ...
    对的。可以用一些别人的故事来启发孩子。比如说,妈妈像你那么大的时候啊,balabala,但是妈妈没有放弃。妈妈觉得舞蹈的魅力更大,妈妈愿意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感受舞蹈的美妙上。慢慢地,妈妈的舞跳得越来越好,有时候还教别的小朋友动作。后来,也交到了好朋友。

    之类之类。
       回复
  • hidden chengzi777

    2013-11-12 17:01

    其实有很多事伪蒙氏教育,在商业化的运作下,再好的教育理念也会越走越远或者,走了相反的道路
       回复
  • hidden 我的可意

    2013-11-12 21:47

    不是拉,班里的小朋友不是故意排挤,只是他们的心里似乎放不下其他圈子里的人,他们接受的理念也和我们不太一样,怎么说呢,就是挺特别的。他们的家长有很多做法其实是值得我学习的,比如不强迫,不呵斥,总是温柔地协商。我和这些孩子们的妈妈相处得也非常愉快,但我总觉得蒙氏的孩子自我太大了,有时候过了界。而且我也不能同意蒙氏中有不好的行为出现时家长不引导不干预的做法。我是在纠结自己是否过于严厉了。
       回复
  • hidden 鹤之泣

    2013-11-12 22:28

    唉,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蒙氏教育,经过中国化之后的典型症状——四不像!
       回复
  • hidden risingsun420

    2013-11-13 09:01

    如果一个小孩子被整个团体排斥,那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伤害。反正我是不会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呆着的。我初中的时候,身边就有被排斥的同学,我觉得对她终身都是伤害,至少也是极其不愉快的回忆!
       回复
  • hidden abemei

    2013-11-13 10:25

    很多东西原本是好的,移植到中国就变样了。个人感觉孩子还小没有足够强大前在一个好的氛围里成长比较重要,等她们慢慢成长抵御能力逐步增强了就可以面对一些负面环境了。
       回复
  • hidden abemei

    2013-11-13 10:25

    就比如同样一本钢琴教材,老师不一样,教的水平就完全不一样。
       回复
  • hidden llwang1115

    2013-11-13 14:23

    其他孩子应该是有个小团体,而小可因为不是这个团体的小朋友而遭到排斥,这个很正常,希望小可能够坚持下去就能交到朋友。毕竟这个和幼儿园还不一样,幼儿园是天天见面,而跳舞的话一周才一两次,可能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
       回复
  • hidden 我的可意

    2013-11-13 14:54

    llwang1115: 其他孩子应该是有个小团体,而小可因为不是这个团体的小朋友而遭到排斥,这个很正常,希望小可能够坚持下去就能交到朋友。毕竟这个和幼儿园还不一样,幼儿园是天 ...
    是的,没有时间培养友情是造成不被这个小团体接受的一个原因。我并不为这个担心,孩子们有选择朋友的权利。只是觉得拒绝方式上在我认为的不礼貌范畴。不过这恰好是孩子学习不同人群交往的契机。我观察了一下,她并没有觉得受到了很大伤害,她只是不在乎其他小朋友了,也是她应对的一种方式吧。
       回复
  • hidden 认真的雪8187

    2013-11-13 16:46

    尽信书不如无书,谁敢说自己的理论都是绝对能站住脚的?无论哪个理论哪种学说都是给人来参考的。不要全信什么所谓的爱和自由,这只是一个理念,要你去注意给孩子自由,但是不能完全放任她们。只能说那些孩子的家长不是书呆子就是自私的人。打着自由的旗号去欺负别的孩子这是有素养的家长吗?我认为你一定要让孩子学着保护自己,因为在小孩子的世界里没有太多道德束缚,道德感还没建立,因此只有让孩子自己出面反击才能让别人不再欺负她。如果有别 孩子嘲笑我家孩子,我就会回去教孩子学会嘲笑她。如果别人抓他,我也会让他抓别的孩子。其实小孩子之间打打闹闹这种事情不是多大的事情,不要把它想的太有负罪感。毛主席不是说嘛?以斗争求团结。这是生活哲学。
       回复
  • hidden larrisa

    2013-11-14 10:02

    从中学习了不少东西,我也赞同不可能给孩子绝对的自由,如果不学会去尊重别人,也不可能奢望别人来尊重你,那些孩子在这个舞蹈班里是小圈子里的一员,到其他的环境里呢?尽不到小圈子里就要受孤立,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不管正确与否,使出浑身解数进入小圈子吗?难道不会失去基本的是非观吗?
       回复
  •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