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如梭,匆匆而过。转眼小一下学期过一半儿了。(很象小时候的作文开头,但确实是内心真实感受。)略微做个总结吧,目标清晰一点。动起总结的念头源于群里的一次聊天以及和同学家长的几次对话,说实话,有点受刺激。
小学上到现在这个程度,最深的感受是:再也无法回到之前轻松悠闲的时光了。如果说之前对小学生活有很多期待的彩色泡泡,不敢说全部破灭,至少从现在开始陆续破灭,不知道是否会全军覆没。举例来说:
1、之前认为回家坚决不再给孩子额外布置练习,只做老师的布置的。目前来看,如果你能承受得住测验达不到A(全对是A+,错1-2是A)以上,也能承受得住老师短信、目光、含蓄的言语的刺激,那完全可以。只是,我心里还是太脆弱了,承受不住。

就数学来说,老师基本没有作业,但如果你因此觉得数学轻松、万事大吉就大错特错了。不多做练习以求熟练,不多看题型以开阔思路,不做课本外的拓展训练以提
高水平,不知道别的孩子,就小可来说,拿到A是比较困难的。上次小可的同学跟我说,阿姨,我妈妈让我每天做三张卷子,数学语文英语各一张。还有口算。我真
是吃了一惊(但这孩子成绩数一数二)。群里大部分妈妈基本都要给孩子做额外练习,不然成绩就不佳。(不可免俗的成绩。但任何一项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没有教学
评价也是不科学的。)我不赞成大量的做卷子(不值得为此投入过多精力,以及时间成本的原因),但必要的练习不可少。教育部出台的不留家庭作业规定就忘了吧。
语文也是同样的道理,大量的生字,组词,笔顺,偏旁,不反复复习,孩子一会就忘记了。好在仿写和看图写话小可还比较不错,一点就通,省了一点心。不过对语
文来说,绝对是一个“功夫在诗外”的事情,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谐的亲子关系,加上一点个人天赋,我感觉是语文成绩好的关键。还有重要的一
点,是书写。群里晒了一次孩子们的作业,书写优美的确实让人赏心悦目,一般那都是练过的。所以,我也打算假期把墨鹤的写字班续上,坚决续上。
英语是我最不担心的学科,但书写肯定又是一个关口。听力再好,口语再佳,总是要落到纸面上的。这半年要在拼写方面下点力气。
2、之前我是一个懒散的妈妈,时间管理很松散,也不希望给孩子太多压力。但我逐渐感受到,轻松有轻松的回报,忙碌有忙碌的回报,看你想要哪一种。无论你放
松还是抓紧,孩子的状态就在那里,如影相随。孩子的状态直接反应了你的状态。不是从成绩这些大面,恰恰全是一些小事。比如早餐晚餐吃了什么(曾经我还打算
中午接小可回家吃饭,现在打死我也不会这么想了),衣服是否整洁得体,鞋子是否合脚(因为衣服鞋子都要随季节,当天气候、孩子身形变化而及时予以关注),
学习用具是否准备妥当(丢橡皮很常见、铅笔要削好),老师要求的事物是否准备好,下午及晚上时间如何安排(各门学科的复习、练习、预习、改错,户外锻
炼),周末的安排(周复习、单元复习;户外活动),课外班的调整(练琴、练球)。这些小事要
每天做好,对我这样的妈妈来说,是一个挑战。你可以不去认真做这些事,有一搭没一搭地,但你也得做好孩子呈现出对学习有一搭没一搭的状态的准备。
只有妈妈做好时间管理,孩子才能做好时间管理。而时间管理对小学来说太重要了。在爸妈网上看到一篇日志,题目就是:时间是最大的敌人。不能赞同更多。
3、之前对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这个期待不是很具体的什么,就是朦胧的对孩子的大致描画。一个做幼儿教育的朋友对我说过:幼儿园的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到了小学就会发现原来不是。

我倒不至于那么夸张认为是天才,不过小学之前我确实认为小可哪儿哪儿都是好的,一级棒。有点问题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
但上了小学就知道,以前不是问题的还真是问题,比如速度慢,说起来就三个字,它的影响真是太大了,站队,整理物品,写字都受到影响,包括你在做时间管理的
时候都要考虑到。另外,和同龄孩子相比,小可不仅身形小,而且心智方面还没有启蒙,还是一副天真烂漫的梦幻的心理状态。当然,我不觉得不谙世事是什么不好
的事情,但这个特点仍然会对上学有影响,比如她不太会理会老师的批评(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总是笑嘻嘻的,这多少会考验老师的耐心。一旦老师失去耐
心,板起脸来,小可就会感到惊慌,局促,羞愧。(她的原话是我觉得很害羞)。
所以,要降低对孩子的期待,不能再提额外的要求,要真正和孩子站在一起,共同应对学校发生的事情,让孩子感到有依靠。我现在的期待是,只要小可你不是最后
一名,和自己相比,能做到今天比昨天进步就好了。
总结:做家长不易,既要有“道”的修炼,又得有“术”的钻研,育儿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