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寻访那段亲切的记忆——第二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朱虹

已有 117 次阅读 2013-8-19 08:47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全国英语 , 世纪

寻访那段亲切的记忆——第二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亚军朱虹

来源:《为成功而演讲》    日期: 2010-09-25

朱虹,女,1997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美语言文学专业。在校期间,每年均获复旦大学人民奖学金优等奖,并获茅诚思奖学金、董氏东方奖学金、三和银行奖学金。19973月,代表复旦大学参加第二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获二等奖,并于同年5月赴英国伦敦参加全球非英语国家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大学毕业后,进入国际著名的咨询公司- 埃森哲(Accenture) 咨询公司,为国内外大型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目前任埃森哲亚太地区外包业务部门经理。

  几天前意外地接到中国日报社记者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是一个青春、灿烂的声音,终于联系上您啦!明年是我们“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十周年纪念日,我们想请历年来获奖的选手写点学英语的感受……”电话那头还在继续解释征稿活动,而我的思绪已经飞到了7年前的领奖台上……

  在休息室里,每个参赛选手都在焦急地等待结果,随着其他同学一个一个地走出休息室,走上领奖台,我预感到我离胜利的距离越来越近。当主持人报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要去英国了!这件事在现在学术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看来,可能是小菜一碟,可在当时的确是一个莫大的荣誉。我至今还记得在北京国际机场的登机口,Lady Appleyard (注:当年英国驻中国大使夫人) 亲自为我和李舒送行,引起了不少乘客好奇而又羡慕的眼光。

  伦敦之行给我留下了无比美好的回忆,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坎特伯雷大教堂(Canterbury Cathedral),伦敦塔桥(Tower Bridge),伦敦塔(Tower of London),英国议会(Houses of Parliament),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大笨钟(Big Ben),雅芳河(River of Avon),格林尼治线(Greenwich Mean Time Line),伦敦郊区(Great Malvern),还有热情招待我们的Bracher一家,JimSonia夫妇,以及Valerie Mitchel夫人。对于初出国门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那么新鲜,有趣,让人难以忘怀。唯一让我无法适应的是在伦敦每日午餐必备的各式三明治,和那让英国人引以自豪,用来款待贵宾的水煮土豆(带皮)。虽然与各国小伙伴一起在伦敦参赛、参观和活动的经历让我开了不少眼界,但是真正让我至今都十分怀念伦敦的是与当地三个英国家庭一起生活的短短几天。伦敦郊区的安静宁和,午后坐在太阳伞下用不同茶具和餐具,品茶和品尝自制小点心的乐趣,听英国老先生讲英国传统笑话的那份期待(通常要品味20秒才能笑出来)…… 这也许是我英国之行的最大收获和回忆吧。遗憾的是,工作后虽然也去过不少国家,但是至今也没有机会再去伦敦。也许时过境迁,即便旧地重游,也难拾当年的心境了。

  要说当年获奖三位复旦大学的教授功不可没。

  我的演讲稿是上课时听了陆谷孙教授介绍的一篇外国散文而有感而发的一篇随笔。陆教授总是把国外杂志上最新的、具有社会和文化意义的文章摘录打印出来,与我们分享。我至今还记得几篇在当时相当前卫和流行的一些看法,如Grade Inflation (大学教授给学生的成绩评分偏高,含金量缩水)Male Chauvinism and Feminism (大男子主义和男女平等主义)Clone Crisis (克隆人可能带来的人性危机) 等等。(注:学习那篇关于克隆人的文章时,克隆技术尚未成熟,还未在动物身上试验成功。) 所有这些新鲜、先进的文章和思想对我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开拓思路,激发创新有着莫大的帮助。

  John Rosenwald是当年在我们外文系的客座教授,他和他太太Ann Arbor组织的读诗会总是引得学生们把学校三教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参赛前的几个星期,他每周两次给我矫正读音,把我那不英、不美的口音尽量往美利坚合众国上靠。说到这,想起前些日子我的一位澳大利亚同事开的玩笑,在上海,说英语和澳大利亚语的人不多,但要找说美语的人,可以找到一大把。现在,我和John定期还有Email的往来,知道他还在世界各地的学校进行文化交流。但每年冬天他都会和他太太开上几小时的车回到他们在缅因州的老家,在丛林深处,被厚厚冰雪覆盖的大房子里,写诗,读诗,学中文,慢慢放松每天18小时讲课的紧张神经。

  最后一位不可不提的是黄勇民教授,他陪着我坐火车长途跋涉赶到北京,还在参赛前对我的服装,发型,手势,应答技巧等进行指导,给我打气,使我能稳定情绪,增强信心,临场有较好的发挥。

  这次演讲比赛给我大学生活画上了个圆满的句号。很难想象,如果这个比赛发生在大学三年级,会对我的学习或职业生涯产生怎样的影响。可是因为我早在参加比赛前就已经被我现在所在的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所录用,我的业务专攻也就从英美语言文学转向了企业管理咨询。

  就我本人的理解,学英语有两种方向,一是专功语言文学,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人文,英语文学作品和思想文化,英语语言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等等;还有一个方向就是把英语作为涉足其他科学、社会领域的工具。我觉得大部分学子对英语学习采取的是第二种态度。

  的确,就拿我本身的经历来说,之所以能进入埃森哲咨询公司,很大的因素是我在三轮面试中表现出的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我没有计算机和企业管理的学科背景,但是英语这个有力的工具使我能迅速地查询,学习和吸收到公司庞大信息数据库里的知识和信息。即使在日后的工作中,我也发现因为熟练掌握英语会话和读写能力,我和国外客户和同事间的交流和合作十分顺利和愉快。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会读、听、说英语单词并不等于会理解、体会英语单词的真正含义。文化上的差异和历史传统习惯的承袭是很难通过反复朗读、背诵英语单词可以掌握的。在埃森哲的七年中,我曾经和十几个国家的同事和客户共事,虽然大家是为完成同一个项目和目标而努力,但是看待问题的角度,采取的方式,对压力的承受限度,以及与他人的人际关系,有时侯是大相径庭的。

  现在许多外资公司招收的大学应届毕业生,从简历上看条件相当优秀。大学英语6级优秀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不少学生还获得了高级口译证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用英语书写商务信函和商务报告时,需要用英语与客户、外国同事进行商务会议和电话沟通时,困难也接踵而来,不是下不了笔,就是开不了口,或是下了笔,开了口,但是总让自己和外国人都觉得别扭。

  英语不是一个一朝一夕,通过反复朗读、背诵、收听广播就能掌握得炉火纯青的工具。英语需要日积月累,真正体会含义后,才能运用自如。比如,尽可能地留意、理解和使用外国友人常用的词汇,每个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通常会有其特定的语言和情感表达用语,使用正确的话,会拉近与该国家和地区外国友人的距离。又如,不少公司的文件和演示稿里常有该公司规定或习惯使用的词汇,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能使你迅速地融入公司的业务和运作环境。从这点上来说,我在大学四年的文学语言的专业学习,和七年在跨国公司的工作经历对我了解欧美文化,与欧美同事的合作共处,有很大的帮助。

 已同步至 blackcharm的微博

 已同步至 blackcharm的微博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0 个评论)

还没人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