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我与21世纪杯——第八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顾秋蓓

热度 1 已有 228 次阅读 2013-8-19 08:58 系统分类:英语学习 英语演讲 , 大学生 , 世纪

我与21世纪杯——第八届21世纪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顾秋蓓

来源:为成功而演讲    作者:顾秋蓓    日期: 2010-09-10

  顾秋蓓:1981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会计学专业,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后跨专业直升上外英语语言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大学期间,于2003年获得第八届“21世纪·爱立信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

  2003410日黄昏,南京青年活动中心,我手捧21世纪杯,接受在场所有观众和评委肯定的掌声。时隔一年多,那激动人心的一幕还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鲜花和掌声虽然只是片刻,但是21世纪杯的精神将永远伴随我成长,走过漫漫人生路。

当时我的比赛照片刊登在英文《21世纪报》上,醒目的“surprise winner”的字样至今记忆犹新。之所以惊喜,是因为我是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比赛的。记得那时有位教授说,我的夺冠打破了三个传统的想法,那就是要学好英语一定要出国,一定要是科班出身,而且要从小开始培养。很多人问我是如何学英语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其实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因素还是缘于我对英语的热爱。正因为这份热爱,我现在已不再是当年的“surprise winner”了,正因为这份热爱,使我成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跨专业直升研究生。读了四年的会计本科,硕士却选择了英语,我想我会把这份热爱进行到底的。

  说起21世纪杯,我与之可谓是颇有渊源。记得五年前我刚刚念大一的时候,就听说有个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很权威,是我国迄今为止外语类奖项最重,水平最高,要求最严的英语口语比赛。能参加的选手的英语水平可都了不得。那时我的英语水平在班里并不拔尖,要参加此类的比赛似乎难比登天。虽说当时21世纪杯离我实在很远,但那个时候,我的心中就已经有了她。她,是我的梦,是我奋斗的目标。直到那一年的三月份,我校的陈恒同学获得第五届21世纪杯比赛的冠军,这无疑让我看到了希望,因为榜样就在身边。记得那时我像追星族一样去陈恒与你面对面活动现场占头排的位置,傻乎乎的我就想一睹冠军的风采,把陈恒学习英语的心得认真地记在了小本子上,记在心里,付诸于行动中。次年,我校政音同学又获得了第六届21世纪杯最具潜力奖,它驱使我跃跃欲试地想去参加比赛。

  为了锻炼自己,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演讲比赛,无论是用中文,还是英文。参加了一些演讲比赛后我对演讲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英语演讲与英语口语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其中的一些技巧可谓是别有洞天。在大二那年的暑假,我去北京参加了第二届CCTV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获得了三等奖。慢慢地,我对英语演讲有了更进一步的感觉,自信心也不断地树立起来。

  此时,我的英语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记得有人说过,“Understand is hard. Once you understand, action is easy.”(把事情想明白是最不容易的。但一旦想明白了,行动其实很简单。)我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学习英语的方法,边学边用。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参加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许多社会实践中,我越来越发觉掌握英语的重要性。从一开始做志愿者,例如上海APEC这样的大型国际性会议上担任CEO峰会的注册专员,到后来慢慢地试着从事一些涉外翻译、口译的工作。无论是2002年上海国际儿童夏令营的英语主持,上海电视台卫视两年的实习,还是各种商务会谈的现场口译(大多为即席传译),都让自己的所学得到了发挥。这时我对英语有了初步的感悟。

  那么,是什么让我对英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这还要从大二说起,当时我们学校开了一门选修课,叫《近代美国电影欣赏》,虽说自己英语还过得去,但要听懂电影对白似乎还早。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听了这门课。授课的老师是我校知名的梅德明教授,也就是我现在的导师。精彩的电影、音乐、对白以及人物个性的演绎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有太多我想了解的东西。梅老师独具启发性的评论与解说更让我对英语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之后我经常看英语电影,刚开始听不懂,慢慢地听多了就有了感觉。记得有一天晚上,我突然发现自己似乎全听懂了,每个单词都听得很清晰,这可能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吧!

  现在有很多英语学习者都是想通过观看英语电影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我当初也有这样的想法和目的,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不再是为了提高英语水平去看电影,而是想更好地理解电影中所传达的不同人生体验,不断使自己的英语与native speaker(英语国家的人)靠近。那时我似乎已不满足于听懂,而对其表演、镜头、画面、对白的设置以及他们的文化背景都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一部经典的电影我可以看上好几遍,或者为了能像电影里的主演那样表达思想我还会不厌其烦地再看上几遍。于是我开始大段大段地背诵英语原版电影对白。记得有一次年级里组织英语表演赛,我和几个同学排演了由Al Pacino主演的电影《女人香》的最后一段,赢得了所有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可能你猜不到是谁扮演那位勇气十足的盲人中校(Colonel Frank Slade, Al Pacino饰演)吧!对,就是我。反串的效果还不错,我的精读老师问我是如何模仿的,她说:除了电影里是男声,你是女声之外,别的几乎没什么差别。当时我很难解释,因为同学和老师并不太了解我之前的学习过程,我想现在你们应该全明白了吧!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有多少付出就会有多少回报。英语电影欣赏为我打开了通向英语学习自由王国之门。这也为我之后参加21世纪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为一些来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做口译时,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不同的思维习惯。英语为我打开了另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让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其实学习语言归根结底是对文化的学习与研究。维特根森曾经说过,“The limits of my language mean the limits of my world.” (我的语言的局限意味着我对世界了解的局限。) 无论是人文、地理,是风俗方面,甚至是饮食文化都是值得去研究的。比如葡萄酒,咖啡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喝法又各有什么讲究等等,其实语言学习可以非常有意思,它并不像我们之前所理解的那样枯燥乏味,只要你爱她,她就会加倍地爱你,让你感受到接近她的乐趣以及收获的喜悦。希望我的比喻不会给大家带来歧义,因为这是我真实的感受。

  这样的感受在我之后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更加深刻的体验。自从读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后,我又开始尝试一个对我来说全新的领域:英语教学。讲台上的我兴奋不已,急于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交给我的学生们。我给专升本的学生上口语课,他们和我年龄相仿,但一些经历感受都不尽相似。当他们得知我是21世纪杯冠军获得者的时候,围着我问了一大堆问题。一直以来,此项赛事一直是英语学习者们向往的。

  在授课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培养起了深厚的感情,与其说我们是师生,不如说我们是朋友。同学们经常用英语为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奋斗经历以及人生感悟,许多学生说着说着还流下了泪水。慢慢地,他们一个个也成了演讲高手,每次发言都能博得同伴的热烈掌声。有时,我还会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曾经影响过我的电影以及欧美流行音乐,将一些经典的段子挑出来做成讲义,与同学们一起赏析,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英语语言知识,又增强了他们的兴趣爱好。

  我的爱好很多;电影当然不用说了,家中有近五百部的珍藏可见一斑。我也热爱音乐,我将英语发音教学与音乐元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我还喜欢弹吉他,听各种版本的欧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也许受我的影响,我教过的学生都能背出很多经典电影对白,名人演讲片段以及哼唱几首他们自己喜欢的英语歌曲。有一次在一个班上最后一堂课的时候,学生们热情地要求我唱首歌,于是我为他们唱了一首Celion Dion的《Because you love me》,歌词写得非常感人。唱到高潮处,学生们激动得热泪盈眶。一位学生告诉我,他经历了高考的失败后(但他的英语考得很好,考了137分),往日学习英语的热情也随之殆尽,直到上了我的课,他又重新燃起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圣诞节我收到了许多学生的贺卡,他们对我的鼓励让我感动不已。所以,我决心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为学生们奉献我的所学以及我对于生活的热爱。

  我上课的理念是用尽一切方法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热爱,因为一旦他们爱上了英语,就可以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而且乐在其中(就会像当年的我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就不再需要老师了。所以我经常跟他们说的一句话就是,“The very purpose for you guys sitting here is to get rid of me.” (你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就是把我甩掉。)大家哄堂大笑。并且我认为学习英语应该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活着就应该快乐。我会问学生们“Could you tell me why you are here?”(你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学习?)很多同学回答说要这个那个文凭证书,今后有个好工作,好前途等等。但我告诉他们,“No, you are here to have fun. And you’re supposed to have fun here.”(错,你们坐在这里是为了获得快乐。)起初大家都不太理解,但慢慢的当他们发现自己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的时候,他们明白了:只有当一个人热爱他所做的事情的时候,才能做好这件事。那么你热爱的东西必定是使你感到快乐的东西。我总记着陆谷孙教授曾经说过,“Study English only for English’s sake.”(学英语只是因为喜欢英语去学它,而不是为了其他什么目的。) 当我们光着脚走在草坪上,背诵着自己喜欢的英语散文的时候,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具备了学好它的素质。

  我学英语近十个年头了,但真正学出点名堂还是在上外的这几年。从前大多是老师和家长要你学,考试逼着你学,但进了大学以后却是我自己要学。

  由此我想到了一个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个人兴趣。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从各种媒介中了解到一些学英语的方法。其实每一种方法都有用,但只是对于那些有兴趣的同学而言。当然,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正受着英语成绩不好而又无奈的折磨,更别谈什么兴趣了。我认为,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靠后天培养的。现在很多小孩子老早就开始学英语,从三、四岁,学到七、八岁还没学出什么东西,兴趣却差不多被磨光了,这很可惜,得不偿失。因为培养兴趣不难,但要重拾那些你已经厌恶的东西就很难了。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学英语之前首先要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

  其次,学好英语要善于模仿。如果想模仿一段经典演讲,不光要听表面上的一些发音细节,更要领会其神韵。看原版电影是我学习英语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我翻译的是曾经翻译过百集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的夏平老师。他教我们要把英语学活,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比如美国原版电影、电视剧就是活的英语。要把自己现有的英语语言知识盘活。因此在我的意识中,英语已经不再是一门学科,而是让你更加了解这个世界、汲取世界精华的一个有力的工具。英语为你打开又一片广阔灿烂的新天地,从中你可以学到许许多多超出语言之外的东西。在这样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的过程中,你的思想,你的智慧会得到不断地提升和完善。

前一阵子,DVD市场中“Friends”(老友记)可算是火了一把。我也算是个Friends迷,不光因为剧中幽默搞笑的情节,更是因为我把它当作我再次飞跃的跳板。如果说从前的我可以把大段大段的英语模仿下来(用李阳的话说,就是卖弄大段的英文)。现在的我则是把一些英语中的小词发挥到了极致。在我翻译的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小词更加有用,它会使你的英语更加精练,到位。

  另外,我觉得学英语最好要利用大段时间集中学,而不是一个星期只上两三节课,特别是在打基础的阶段,要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只要将最初阶段的瓶颈冲过去,那之后就会产生滚雪球效应,四处逢缘,八面玲珑。这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一些学习感言。在此,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记得在文章的开篇,我提到了一个词:21世纪杯精神。我觉得无论干什么事都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大学时代的我们纯真而富有朝气,怀揣着理想,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己的寻梦之旅。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舞台,让我们勇往直前,不怕失败,充满自信地在这个舞台上尽显青春的光华。对我们每一个参赛选手来说,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还有很长,有时甚至会充满泥泞与荆棘,但无论怎样,当年那份对青春的执着、追求永远不会停止,21世纪杯就像是一颗种子在我们心里生根发芽,无论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我们都会为自己曾经是她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已同步至 blackcharm的微博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菲比寻常1983

    2013-8-19 15:19

    这个学姐,我貌似见过她。她竞选学生会的职位,台风非常好。后来去了东方卫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