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热度 1 已有 118 次阅读 2016-9-6 09:24 个人分类:教材研究 系统分类:成长记录

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
 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
 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 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
 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
 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2
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1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  (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加法的含义。强调合并

减法的含义  强调含义:去掉


第二单元:比一比  (共3课时)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
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共10课时)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内容  三部分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用数学含其中编排

 

可表示数量也可表示顺序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7.例615以内加、减法)第一次给出加数”“”“被减数”“减数”“等名称,只是认一认,不要求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与原通用教材相比,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注意培养估计意识。如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不用数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的个数。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的题目都可以先估再数。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注意:部分知识和技能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将对今后的计算产生直接的影响按《数学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提出的相关目标,到学期未学生应做到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应达到每分810题。

四、在看图列式时,已知总体求部分,学生列加法算式是否 可以?

由于图中两部分的数目都可以数出来,所以学生这样列式是有一定道理的,老师不应该断然否定。但这不等于可以放任学生的想法,老师还是要正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图中的条件和问题,否则一旦形成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模式,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例如,当数目增大,不能通过数数知道两部分的确切数目,学生的这种解题思路就会受挫。如果在教学中遇到这类情况,建议老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答案作对错的评价,可以先请学生依次说一说这张图提供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然后逐步帮助学生理清图中的条件和问题,明确这类问题应用什么方法解决,从而达到学生正确列式计算的目的


路过

鲜花

握手

雷人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全部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新会员加入

评论 (1 个评论) 发表评论

  • hidden laosha3612

    2016-9-21 16:19

    thanks for sharing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