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阵子, 我家先生突然迷上了烤甜点, 这个想做做, 那个也想试试。 于是去商店买了很多的烤盘啦, 搅拌器啦, 蛋糕纸啦, 反正是搜罗来了一堆的各种工具, 于是甜点实验室就此开张了。
先是看上了戚风蛋糕, 找了一个台湾的一本蛋糕书。 由于上面都是以克为单位, 而我们家里买的都是量杯, 量勺什么的, 就来来回回的换算来换算去的。 高高兴兴的送进了烤箱, 打开一看, 没发起来。
先生就开始总结经验了, 首先是换算有误, 咱们得再去买一个称。 于是就到网上买了一个称。 一做, 就是不如人家做出来的看着那么文理那么好。
先生又总结经验, 咱们家的烤盘不对, 人家说的是八寸盘, 咱们家的这个是9寸。 快, 你赶紧给我买八寸盘去。再说咱家这个盘怎么这么浅, 你看人家的盘这么厚。
这下可苦了我了, 商店里就是没有8寸盘, 还是买了一个厚一些的9寸盘。
先生继续再战江湖, 终于做出来的蛋糕看着着实不错了, 可是一尝, 鸡蛋味太重, 不好吃。
于是, 又总结失败滴原因, 嗯, 这个方子不好, 用这么多蛋黄, 当然蛋黄味太重, 换一个方子。
反正就这样, 换方子, 换工具, 换配料, 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进过艰苦卓绝的不断试验, 最后, 适合我们全家三口人的蛋糕终于出炉了。 刚刚庆贺了一下成功, 我女儿来一句, 这个蛋糕太淡了, 没味。 呵呵, 我和她爸差点没背过气去。
-----------------
说这个经历呢, 就是想告诉大家, 看别人成功的方子, 照着做, 能成功的比率可不是100%. 有的时候, 凑巧了, 也做出来的, 但下一回再做, 又失败了。 而且, 仅仅的看别人做的好看的照片, 或是听到别人如何如何, 这里面是不是有水分那可是不一定的。 就像那些甜点书, 看着各个刘口水, 但真的做出来, 放到嘴里, 可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吃。
照着别人的法子做, 还要看你们是不是具备和别人一样的条件, 哪怕一味料不同, 或是使用的工具不同, 都有可能导致失败。 而培养孩子可不像做蛋糕, 可以不断的失败, 不断的重新做, 顶多浪费些时间, 电费, 鸡蛋, 糖和面粉(有一阵子我家鸡蛋下去的极快)。 可是孩子是不能拿来这么实验的, 时间耗不起这还是其一, 万一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有的伤害可能隐性的)就得不偿失了。
所以, 在教育上, 最忌讳看见一个个案, 好啊, 立刻就跟着学。 最怕的还是那种, 个案看个似懂非懂, 照猫画虎。 这样是最危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