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孔子弟子别传——宰我
引子:
  《大庄严论经》里面,有一段非常有名的故事——“昔有一王,名曰尸毗,精勤苦行,求正等正觉之法。一日有大鹰追逐一鸽,鸽飞入尸毗王腋下,举身战怖。大鹰求王见还,说道:国王救鸽,鹰却不免饿死。王自念救一害一,于理不然,于是即取利刀,自割股肉与鹰。那鹰又道:国王所割之肉,须与鸽身等重。尸毗王命取天平,鸽与股肉各置一盘,但股肉割尽,鸽身犹低。王续割胸、背、臂、胁俱尽,仍不及鸽身之重,王举身而上天平。于是大地震动,诸天作乐,天女散花,芳香满路。
   优秀的宗教文本,往往能通过精妙的叙事结构、精彩的宗教故事,强化信徒对宗教的信念。中国的儒教,讲究出世济人,教导尊卑有序,当然也就不会在文本中出现尸毗王这样的人物。但儒教的文本中,却有一位名字上有这种我不如地狱,谁如地狱境界的人物——宰我。
  
  
  那是一个叫春秋的年代,那是一个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视,不能玩杀人游戏,也不能泡吧蹦迪吃摇头丸吊小妹妹的年代。那时候,穷苦的人家日出而作,有时候天还蒙蒙亮,就背着农具往田地里耕作。那时候,还没有铁器这种东西,只有木具、青铜这样笨重的农具。于是,忙到太阳下山的时候,农夫才修整了身边巴掌大的地块。可是,没有手电筒,没有路灯,也只能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破烂的家中。因为干了一天的活儿,实在太累了。农夫蒸了点小米,扒了几口,就不知不觉靠在墙角睡着了。只有在梦中,他才能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农妇、山泉、有点田。
  
  那时候,统治者的夜生活也单调的很。因为没有照明,晚上最多听听歌曲。可是,刚让那个精巧地能站在盘子里的小姑娘唱了自己喜欢的一首歌,旁边的一个大臣却早已把脸耷拉地像驴子一样,跑过来向他叽里哇拉地大闹一番,什么郑声之乱雅乐也,什么乐则<><>”。意思告诉统治者,你听得这是流行歌曲,不是当主子听的歌,格调太低,会变坏的,只能听我们审定过的先王歌曲,只能听样版戏,才能够反革命。这通话可不能小看,这叫。你不听,好嘛,那时候是春秋,大臣们一拍屁股,跑到别的国家去了。然后,旁边的史官就记下一笔,不对,那时候还没有笔,是用小刀在竹片上划上几刀,某年某月,某人谏,王弗纳。这一刀下去,可改不了了,这叫名留汗青。因为那时候的刀子不够锋利,史官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刻上这么几个字,于是,刻的时候他黄汗滴滴落,不小心滴到了刚砍下的青色的竹子上,后来就这些竹片儿就被叫做汗青。统治者无可奈何,挥了挥手,于是样板戏又开始在王宫里奏响。可是,即使是再好的音乐,也会出现审美疲劳。于是,王也累了,他靠在柱子上睡着了……
  
  所以,那是一个没有夜生活的年代,所有人都早早地入睡了。
  
  但是,就是有一个人,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有点失眠。他喜欢打开窗子,倚在桌前,对着浩瀚的苍穹发呆。他是孔子七十二个最棒的弟子中,口才最好的一个,他的名字叫宰我。(《史记&#8226;仲尼弟子列传》: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德行:颜渊,闵子骞,厓伯牛,仲弓。政事:厓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平日里,他觉得他的同学们都不怎么搭理他,每当他向他们讨论,他们要么跑的远远的,要么就理也不理。他们觉得,他老是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老师讲的人伦礼义,讲的尊卑孝悌,完全不搭界。他们觉得,最好的学生就是最像老师的学生,宰我最不像老师,所以他不是个好学生,于是大家都讨厌他。
  
  
  宰我对着星空,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对啊,为什么大家都说,黄帝活了300岁。人最多能活100岁,黄帝活了300岁,他是人还是妖呢?抑或人妖呢?他怎么也想不通这个问题,于是,就穿上袄子,在大院子里做起了布朗运动。第二天,家里的公鸡都开始打鸣了,他还是没想明白这个问题。他觉得,与其这么想下去,还不如去问他的老师孔先生。虽然他知道孔先生不怎么喜欢他,但是他知道很多很多,他一定能回答自己的问题。于是,他回到卧室,躺下睡着了。
  
  第二天,他睡过头了,没有上课。等到中午,他家的门被推开,他的老师孔先生进来了。孔先生本以为他生了病,却发现他刚从床上爬起,大发雷霆: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8226;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扭头就跑了。
  
  孔先生不喜欢宰我,其实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因为在孔先生看来,颜回最听他的话,所以他最喜欢他。宰我老是在学生面前问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来,他一时又答不上来,老是很糗,于是开始讨厌他。除此之外,宰我时而还诋毁他的偶像,这是他最不能容忍的事情。有一次,就把他彻底给惹毛了。他的学生给他打小报告,说听他在宫里的朋友说,刚刚鲁哀公问宰我关于社树的事情,宰我竟然跟他说,周人种的社树都是栗子树,这样就可以让老百姓战栗。打小报告的男生煽风点火,凑在老师的耳边悄悄的说,老师啊,你一定回去教训教训宰我啊。您平时就教导我们,周代的社会制度是最好的。(《论语&#8226;八佾十四》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现在宰我竟然违背您的意思,说周的坏话,这不是公然和老师您对着干嘛。还没等学生说完,平日里稳重的孔先生气得跳了起来,骂道:这个宰我,过去的事情就不要说了,做都做了的事情就不要追究了!这个宰我啊!(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其实,孔先生也知道周人种栗子树的事情,可是他以为只有他一个人知道,他的学生把他最爱的周代的丑事给揭露出来,他很生气。
  
  但是,宰我是个乐观派,又是春秋时期少有的有哲学家头脑的人。他的同学们只知道听老师的话,从不怀疑老师的权威。而他,却要对即成的记载提出怀疑来。他觉得周围的人都不里他,所以他只好去问自己的老师。虽然,他知道老师很讨厌他。被老师骂了的第二天,他掐着时间来到课堂。屁股还没坐稳,他就走上讲台,把那个黄帝是人是妖的问题抛给老师。孔先生一时语塞,但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又不好下台,于是只好说,你自己去翻书吧,别老问这些上古的事情,我们还要上课呢!可是,宰我确是头强驴子,一定要刨根究底,他追着老师问道;上古的事情,人们是不清楚,所以我们要去深究啊。不懂的东西就不去问,这可不是老师您教导我们的学习方法啊!碰到这样的学生,孔先生实在是头大地不得了,他饶了绕头,敷衍道:其实啊,黄帝这个300年的说法是酱紫的。黄帝其实只活了100岁,但是他死了,大家还敬畏他100年,后来大家又享受他留下的教化100年,这不是300年吗?话音刚没说完,其他学生看不下老师这么被逼问,连拉带推地将宰我赶下台去。(《大戴礼记》: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请问黄帝者人邪?亦非人邪?何以至于三百年乎?
  
  课堂上,孔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起他的仁学来。台下其他的同学崇拜地不得了,宰我却在脑子里咕噜出来一堆又一堆的问题。课间休息,刚才几个霸道的同学都去更衣了,他趁机一个进跑到讲台,抓着老师的手臂问道。老师啊,您刚才讲到为了仁啊,我们什么都可以不顾的。那么,现在有一口井,井里面有你老师讲的仁的东西,那么,老师你会跳下去吗?孔先生真是气恼了,呵斥到,你以为君子都是这么笨的人啊,君子可以被别人欺负,但是不会是个糊涂蛋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听完夫子的话,宰我觉得这个回答还凑合,虽然他认为,仁不是个实体,不是实体的东西怎么会存在井里面呢?这样的回答似乎比较说的通。可是,见到老师有点生气了,他就不敢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有一天,他听说隔壁死了老爹的小王,背着被子往山上跑,据说要守三年之期。他觉得这样的做法很不合理,不仅将自己的身体搞垮,还把田地弄荒了。庄稼都长不出来,社会怎么发展呢?上课时,他又跑过去问孔先生三年之期的问题。他说,其实守一年就够了,守三年,不学习礼乐,回来礼乐都坏了,怎么行呢?况且,一般人家哪有3年的粮食啊,不到一年,没东西,不就饿死了拉!孔先生这次可是十分认真,反问道:守丧不满三年,你就吃白米饭,穿名牌衣服,你心安理得啊?可是,宰我这个捣蛋鬼却应道,我心安啊!孔子气得差点脑溢血,好脾气的他这次居然拿起棒子就追着宰我跑,一边打一边骂你心安,我让你心安!(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 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 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 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 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 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虽然在一片异样的眼光和老师的鄙视之下生活,宰我却是少有几个一路跟随孔先生周游列国数十年的学生之一。后来,当孔先生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践,年老回到家乡,办学校之后,宰我也离开了老师,去了一个叫临菑的地方当官,后来,他和一个叫田常的人一起作乱,不仅自己身首异处,全族都被斩首。据说,孔先生听到以后,一点都不悲伤,他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以后千万别说宰我是你们的同学,是我的弟子,真丢人啊!(《史记&#8226;仲尼弟子列传》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
  
  宰我死了一千多年之后,在唐朝开元八年,也就是公元720年,宰我的雕像和其他11学生一起,被放在孔先生的两旁,配享朝拜者的贡奉。不知道1000年之后,当孔子见到他这位难缠的学生,会不会立刻晕厥过去了呢?
八版
1617 查看 0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还没人评论此主题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