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乐娃生于2007年3月18日,从2012年的7月9日开始正式读经,当时主要参照的就是育心和王财贵教授的一些关于读经的理论,最终决定先读《易经》,一是遵循了先古后今的原则,二来本人也比较赞同先难后易的观点。 然后从选版本到购书也是几经周折,起初选定了东南大学的,但买回来以后才发现书比想象中小很多,纸的质量很好,中间有插图,但整体给人感觉过于花哨,而且拼音和文字的颜色也不一样,给我第一感觉就是有点眼花,个人还是倾向于干净利落的风格,再者文字有点过小,相对来说有点影响视力,而且跟手头的育心电子版一比较,不同之处甚多,于是觉得有点无所适从。
为了再次确定某些字的读音,也为了能换个更称心如意的版本,开始了第二轮的选购活动,最终购买了北京四海的大字带光盘版,由于书更大,字也更大,所以整本书看起来特别的厚,整体还是很满意的,唯一的不足是纸质很脆,很容易烂,目前为止已经用透明胶粘了好几页了,都是翻页的时候不小心撕烂了。
从7月9日开始正式读经,起初是按照育心的137读法,当然我们没有做到一天读三样,但是一样读7天没有问题,都是孩子跟着我读,孩子倒是从没反对过,坚持的还算不错,但时常因为读书很晚,是在床上进行的,有时孩子困了,真的感觉眼睛半睁半闭的不是很认真,这中间也出现过训斥孩子的情况,但无论如何也算是坚持下来了,从读书开始几乎没落下几天不读的。
我家乐乐对字从来没有敏感过,看图画书也是自己翻看着去看那些图画,从来都不会扫一眼文字的,但也经常看着看着自己呵呵的笑出声来,在这方面我从没有刻意的去强迫孩子看书一定要看字之类的,但读书从跟读到自己读这是个必然的过程,迟早会经历的。
每天读两卦新的内容,坚持读一个星期再换两卦新的内容,坚持读到30卦,也就是《易经》的上经读完的时候,反过头来复习的时候才发现跟没读过差别不大,孩子一点都不会,最多就是知道几个卦名而已,从这时起才发现复习远比读新的内容更加重要,于是放弃最初的读书计划,也不再纠结一年还是两年读完的问题。
然后就是无休止的复习,目标锁定前10卦,打算前10卦读熟的时候再读后面的内容,当前10卦读到15遍左右的时候,才发现孩子个别段落能自己读下来了,对于不怎么识字的孩子来说,这个读下来,可以说基本是靠记忆顺下来的,这个时候提醒的文字还比较多,每一卦基本要提醒十几个字以上,不过孩子能为自己能小段小段的读下来似乎有了很大的成就感。
于是继续不停的复习,当读到20遍左右的时候,提醒的文字已经非常少了,有很多段落都不需要提醒,对于孩子来说似乎也更多了份信心。
这中间当然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孩子会经常因为提醒的过多而耿耿于怀,甚至会难过的大哭,不过不知不觉中,不识字的乐乐开始关注文字了。起初要求指读的时候孩子并不是很乐意,但慢慢的孩子开始主动指读,然后就过度到不用指,眼睛跟着所读文字走。再然后乐乐开始关注个别字了,经常会告诉我这个字的上半边是什么字,右半边是什么字,久而久之,乐乐不知不觉中也认识了不少的字。再再后来,乐乐又开始关注拼音了,遇到不会读的,会发现这个拼音和某个字的一样,或者和某个字的一部分一样,还有字的声调也开始关注了。对于这一切,自然是好事情,而且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发生的,没有刻意的学习,但唯一的不好处就是读书越来越慢了,好强的乐乐现在还经常遇到不会的,不让我提醒她,经常读着读着就告诉我:“千万别提醒我啊!”于是我只能慢慢的等待,有时实在憋不住了,就会告诉乐乐,乐乐反倒会生气我告诉她,没有给她自己读的机会。
乐乐读书有个很大的毛病,就是这次提醒的这个字,下一遍还会提醒相同的字,有时会连续提醒五六遍,下次读的时候还是读不出来,为此我想出的对策是,这一轮第一次读的时候提醒的字下面划一道横线,第二次读的时候再在提醒的地方划上横线,这样读个四五遍下来,会发现有些字下面只划了一道横线,有些字下面会划三四道,然后在划线多的字上再圈上圆圈,下次读书之前先读一下这几个总是读错的字,这样几遍下来,提醒的字明显少了,很容易一卦读下来几乎不带提醒的,乐乐读书的兴趣反倒更加浓厚了,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经常会摇晃着小脑袋很投入的样子。
半年下来,我们仍然徘徊在前十卦上,不过目前前十卦已经读的比较熟练,等这一轮读完重点放到第十一到第二十卦上,通过半年来的读书,在乐乐身上明显印证了,复习远比学习新的内容更加重要,一个重要的内容一天读上10遍可能记得并不牢靠,但这个内容如果分成一天一遍读上10天的话,会记得很牢固,而且很久都不会忘记,看来对于一本很厚的经典来说,”化整为零“的方法更适合我家的娃。
上图为我们读书的简单记录,什么时候读的哪一卦,每一卦读了多少遍一看便知,个别的还标注上提醒的字数,适合我家孩子的方法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只有爸爸妈妈用心去了解观察自己家的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希望给有读经孩子的爸爸妈妈一个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