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文化虽是同根同源,但是讲起课来,味道还是不太一样的。
教早的时候听台湾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的演讲,推广儿童读经的。
台湾人的国学基础比大陆这边好,王财贵教授讲得又很有趣,所以很受启发。
也不知道是王教授推动了内地的国学热,还是内地的国学热推动了王教授的事业,二零零几年的时候,大家读经读得挺热闹的。
后来听赖世雄先生的讲座,讲如何学好英语。
此时真正领教了台湾学者的语言魅力和授课艺术。
赖先生讲到自己大学联考时,说自己一举考上了台湾的大学,这所大学的名字叫Cariton University,翻译过来就是“家里蹲大学”。
真的很幽默。
当然,让人受教益的不单单是幽默的部分,而是赖先生传授的英语学习方法(比较适用于成人)。
这两天看了台湾中央大学洪兰教授的讲座,题目是《与父母谈爱你一辈子》。
洪教授与前面提到的两位学者一样,讲话非常有趣,举例很恰当。
与众不同的是,她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神经科学的研究(多数是实验)做支撑,现场有课件演示的。
而且,她能把那么复杂高深的学科专业知识讲得很浅显易懂,当真是深入浅出、润物无声。
已经有坛友在日志里介绍过洪兰教授了,H版也推荐过这部讲座。
具体有多好,我在这里不唠叨,有兴趣的朋友看了就会知道。
当然,台湾的学者不仅仅是我提到的这几位,还有曾仕强、朱高正等,也都很有特点。
以前我听台湾人的“国语”,总觉得别扭。看电影如果发现是台湾人配音,就免看。
现在习惯了,大概是受这些学者的影响。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