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zhaojianxiny 于 2013-9-3 10:50 编辑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声免疫法、完整睡眠训练法,这些方法的确可以训练出一个极少哭闹、让妈妈省力的乖婴儿,只是发表这些观点的人,没有告诉你故事背后惊人的真相。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母婴关系则是重中之重,决定孩子最基本的安全感和存在感。生命的底色是幸福或者不幸,3岁之前便已奠定。做为心理医生,大量个案是母婴关系失败造成的人格破碎,其痛苦难以言表,非常艰难而长期的自我成长才能修复。写下此文,希望妈妈们看到真正的心理学,不要随意使用网络流传的育儿法无谓自坑。育儿,爱与自由是永远的答案。
    二、哭声免疫法在西方的起源“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者乞丐、窃贼,不用考虑他的天赋、倾向、能力、祖先的职业与种族。”这是行为主义创始人约翰·华生的名言。现在国内网上疯传的哭声免疫训练法、延迟满足训练法,婴儿独立完整睡眠训练法,其核心思想皆源自此。行为主义者的理想国就是一个彻底程序化了、光秃秃的,没有情感的世界,人不是神圣的精神存在,而是机器,环境怎么塑造和训练,就输出什么样的结果。我们来看看大师本人的家庭被训练得如何。1928年约翰·华生出版了《婴儿和儿童的心理学关怀》一书。在这部书中,他倡导了一种行为矫正式的儿童养育体系, 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训练、塑造和矫正。华生认为对待儿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脱情感因素,以免养成依赖父母的恶习。这本书改变了美国儿童的养育实践,整整一代儿童,包括他自己的孩子,都是在这种风格的教养实践中长大的。他的儿子们对华生的描述是这样的 “没有同情心和情绪上无法沟通的。他不自觉地剥夺了我和我兄弟的任何一种感情基础。”约翰·华生在学术圈名声大噪之时,他痛苦的大儿子雷纳却背叛了行为主义而学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许是童年匮乏情感的创伤太严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纳。雷纳曾多次自杀,后在三十多岁时自杀身亡。其前妻的二个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儿多次自杀,儿子一直流浪,靠华生的施舍才能生活。倡导并践行“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的华生家族,悲剧同样在第三代延续:华生的外孙女Mariette记忆中,妈妈Mary沉默易怒,秘密酗酒,并曾经多次试图自杀。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瘾者,并多次考虑自杀。悲剧的种子其实早在华生童年已经种下。华生的父亲脾气暴躁,抛妻弃子,华生受同学欺辱,并因暴力行为而两次被捕。童年对爱的绝望,让 约翰·华生倾一生之力,打造了一个“没有情感的程序化帝国”。哭声免疫法因为见效快,让妈妈省心省力,曾在美国风靡一时,被哭声免疫法修整长大的孩子,后来轻则睡眠障碍,重则人格障碍甚至精神分裂。付出一代美国儿童的幸福代价后,此方法终于被欧美深深反思和摒弃,约翰·华生也曾被评为美国人最讨厌的人之一。如今,在欧美生过孩子的妈妈都会得到助产士和医生的“亲密育儿”的建议。亲密育儿,按需喂养,已经成为欧美国家最基本的共识。
     三、哭声免疫法的真实案例1,我的同行,一个从重度创伤童年走出,但不断自省并且带出健康快乐孩子的心理医生,她的姐姐则走向另一端,使用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坚信婴儿是在用哭泣威胁自己,定点喂饱奶后,既任凭婴儿在哭泣中入睡,妹妹极力劝阻无效。等到了上小学的年级,姐姐的孩子被确诊儿童精神分裂,入住精神病院。2,我微博的网友评论;“我哥在加拿大,邻居是俩高知,信哭声免疫法带孩子,出生后单独睡房间,苦得死去活来也不去管。孩子6岁还不说话,现在孩子10岁,从很小就被诊断为自闭症。”3,网友私信告诉我曾使用哭声免疫法冷酷训练孩子,现在孩子被诊断自闭症。4,一名爱护子女、坚持喂哺母乳的好妈妈,疑为尽快教懂3个月大儿子“一觉睡到天光”,昨凌晨纵听到爱儿哭喊亦忍心不予理会,岂料及后男婴俯趴在床窒息死亡。以上个案,哭声免疫法的拥护者可能大呼冤枉,辩解哭声免疫法不是说一直不抱,而是不能一哭就抱,要逐步延长反应时间。经常听到婴儿哭闹却不及时反应的妈妈,可见已丧失很多母性本能,再加上“科学理论”支持,更相信自己的不及时回应是对的。在这些可怕观念的毒害下,妈妈对婴儿越发冷漠,坚信婴儿在用哭泣威胁自己,那心情不佳的时候,放任婴儿哭泣怎可避免? 即使严格按照第一次延迟5分钟,后面逐步加长的原则训练,对孩子一生的人格基础也是摧毁性打击。四 从专业心理学角度解读亲密育儿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已经开始崩塌,承受地狱般的煎熬。――――――――――――――――――――――――――――――――――孩子在出生大概头2个月里处在“正常自闭期”,这个期间孩子对外界反应很少,基本就是吃和睡。因为这时候在孩子的感觉里,世界和自己是一体的,就像还在子宫里一样,尚不存在“外在的妈妈”。母亲的积极关注和陪伴,维持了孩子的这种“全能自恋”,既世界与我一体,呼奶唤抱,无所不能。在“以婴儿为中心”的母婴关系里,婴儿自主地微笑,激荡起母亲的喜悦,也发自内心地对婴儿微笑;婴儿夜半啼哭,母亲哪怕在另一个房间也会同时醒来冲过去抚慰婴儿。母亲以婴儿的感受为中心,与婴儿共振,给予积极的回应与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会成为心理学所说“自我实现”的人,他们会发自灵魂深处对生命充满热情和创造力,于人友善,同时会坚定的捍卫自己。用印度瑜伽的说法,“心轮”较敞开的人自然有这种呼应能力。如果妈妈自身也得到爱比较少,更偏重头脑,心的感应能力偏弱,尤其是头脑还被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占据时,更容易遵循教条而不是心灵。孩子的全能自恋较充分满足后,心智自然向前发展,逐渐把自己和外部世界分开,不仅仅关注自己,也开始关注别人,爱向内灌注满了自然会流向外界,这就是所谓的“主体客体分化”,完成这种分化后,婴儿对世界有一个最基本的信任,将来不会在遇到挫折时就想要毁灭一切。连环杀人狂,精神分裂症等最严重的精神疾病,都有全能自恋重度受损的心理基础。
   哭声免疫法等行为主义婴儿训练法,破坏孩子的全能自恋感,孩子吃惊地发现“这个世界居然不如我所愿,我哭的时候TMD的居然不及时回应我!”可能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在尚未形成逻辑性空间思维能力的小婴儿感觉里,整个世界开始破碎,地狱般的煎熬似乎永无尽头。一些网友的微博回复:“小时候常被可怕的梦魇缠绕,梦境怪诞没有内容,多是一些诸如不断旋转的无底洞或者象蛇一样盘旋的奇怪线条。我总在恐惧中哭着醒来,却发现自己一个人躺在沙发床上,哭了半天却还是没有人理睬。父母从未真正意义上陪伴过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长大后总感觉缺乏安全感以及与父母亲情连接断裂障碍的因素之一。““以前宝宝哭,我有时候,是偶尔,不是经常,会故意不理,听她哭我会觉得隐隐开心。后来我明白,原来是我小时候经常被漠视,曾经被放在村子的路上哭了一天没人理。懂了这个后,我再也不会漠视宝宝哭了,也不会觉得高兴了。”在得不到回应的煎熬中,婴儿会累积巨大的恐惧和愤怒。到了儿童期,可能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会让孩子无理取闹大爆发,对父母拳打脚踢,疯子一样不可理喻;有时候面对一点危险都没有的事物,却惊恐发作,害怕得恨不得躲进子宫里。完全不像正常儿童,面对新鲜事物,可能有点害怕,但还是满怀好奇去探索。我在新浪微博上批判了哭声免疫法之后,网友们的评论,让我再次震惊这种方法的危害是多么广。
    很多妈妈反馈,在使用了哭声免疫法后,宝宝脸上的快乐越来越少,不爱笑也不爱看人,宁愿自己玩,果然“乖”了很多。其中一个让人特别吐血,妈妈定点哺乳,极少抱孩子,现在2岁多异常的“乖”,很少哭,而且大人一说他,就马上止哭,脚被划伤,拖了一地血脚印,却不哭不叫疼。2岁多,就已经像“僵尸”一样,这孩子未来精神分裂或者重度人格障碍的可能性极大。如果妈妈渴望一个安安静静的“乖婴儿”,只有吃喝拉撒的需要,此外任何“无理取闹”都不愿理睬甚至打击,孩子只能主动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仅剩一点维持活着,不再对这个世界发出呐喊,成为一具悲哀的行尸走肉。特别宅的人,很可能是因为曾经的欲求不被看到,从而削弱自己的生命能量,弱到再无法和人产生交集和共振,成为一个不惹麻烦,一切都自己搞定的“好人”,人群中如同孤岛,这是好深好深的终极悲哀。五 夜哭,因为孩子需要你有些专家说孩子夜醒频繁会影响大脑发育,建议戒夜奶,训练完整睡眠。如果任凭婴儿哭,确实会哭累了自己睡着,脑神经继续发育,只不过发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执分裂”的神经回路,为严重的人格障碍打下基础。――――――――――――――――――――――――――――――――――有些婴儿经常会在夜半啼哭,于是一些“专家”又跑出来指点,说夜奶频繁会导致婴儿睡眠不足,影响大脑发育,要戒夜奶。相信这些说法的妈妈,如果你自己夜里饿了,或是做噩梦惊醒,是希望老公不搭理你呢,还是给你热点牛奶,来个温情的拥抱?婴儿和成年人不同,尚未建立“客体稳定性”。就是说,一个东西,看见的时候就是存在的,看不见就不存在了。我家猫就是这样,乒乓球如果滚进沙发底,小猫咪不会去找,大猫咪知道乒乓球虽然看不见但还是存在,会去沙发底寻找。这就是为什么,婴儿喜欢玩“藏猫猫”游戏,大人用手把脸盖上,再打开手露出脸,婴儿会很惊喜的笑,因为刚才你明明不存在,怎么又出现,然后又消失,又出现,太神奇啦。大一些的孩子,已经建立了客体稳定性,这个游戏就不再逗笑。有时候妈妈仅仅去上了个厕所,婴儿也会大哭,因为真的以为妈妈消失了。婴儿需要经常透过妈妈的抚慰,确认自己和妈妈的存在。就像镜子一样,婴儿透过妈妈温情的容颜,映照出自己,感受到自己。有些“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记不住自己和别人脸部的细节,因为他们曾经很少得到妈妈深情的注视,即使看到妈妈,也常是空洞无物的眼神。《生化危机》系列电影,如同噩梦一般,很像婴儿的思维过程。婴儿的世界充满幻想,没有逻辑,既有美好创意的一面,也有如《生化危机》一般的破碎和噩梦,佛洛依德称之为“初级思维过程”。这个过程,通过父母的抚慰,逐渐人性化,逻辑化,同时成为天马行空般创造力的来源。孩子莫名其妙的夜哭,焦躁,惊恐,很可能是感受不到母亲的存在,陷入混乱的初级思维过程,无法将现实和幻想区别开来。这个我自己深有体会,《生化危机》里的小女孩还有超级武器型妈妈,而我的梦里只有僵尸怪兽和死亡。如果这个时候还要训练孩子“独立坚强”\\\\\\\\\\\\\\\"完整睡眠”,就是将他推进无底的地狱。不知道那些为孩子脑神经发育着想的专家,这时候是要保护孩子发育什么呢,发育被迫害妄想的神经回路?
     摘录一些网友的观察体验:“还记得我给儿子断奶的时候,平时从没看过孩子的奶奶和姥姥都跑来强行让我和儿子隔离,才7个多月的儿子突然看不到妈妈,一整天哭得撕心裂肺!好似他的整个世界都崩塌了!我记得那天下大雨,从外面赶回家的时候自己也哭成泪人!一进家门,儿子看到我时那个眼神我永远都忘不了”“小月龄宝宝夜奶有着填饱肚子和满足心理需求的双重作用。大宝宝吃夜奶满足心理需求居多!快三岁的小小米同学依然会在生病,遭遇挫折等等之后要求频繁夜奶,之后明显心情修复的十分不错。“断夜奶”只有伤害!”“说到我心坎里了,瓜哥是个夜奶频繁的孩子,我也经常被提醒或者教育说夜奶频繁对孩子发育不好。对比我持置之不理的态度。我没听说过谁家孩子因为夜奶频繁长大成了傻子,我只听说过三岁定八十。我小时候就有对黑夜的恐惧,我想我的孩子也一样,所以在他每一次夜醒的时候我都会把他搂在怀里,告诉他妈妈在。”所以,孩子哭,很简单,依母亲的本能,去抚慰他。任何违背人类本能的育儿法,都会带来人性的逆转,当然,这也是心理医生有饭吃的基础。为了避免你的孩子将来花大量时间和金钱看心理医生,尽情的亲密育儿吧。无论他的\\\\\\\\\\\\\\\"正面\\\\\\\\\\\\\\\"行为,如微笑,还是\\\\\\\\\\\\\\\"负面\\\\\\\\\\\\\\\"行为,如哭闹,都能得到及时而温暖地回应,他会感觉自己的双脚扎根大地,踏实而心安。他可以成为灵魂深处召唤他成为的人,世俗的价值体系可能会嘲笑他,最终,他的成就让世人惊为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其实,他只是一个最正常的孩子,得到了本应得的爱。孩子夜哭夜奶频繁,确实会让母亲疲惫不堪。如果母婴之间心的链接增加,孩子经常感受到母亲的存在,可以减少夜哭的次数。若和孩子之间的链接不深,请不要责怪自己,因为你自己在婴儿时期,也没有经常被母亲深情地“看见”。平时可以有意识的多去感受婴儿,比如让自己全身放松,观察婴儿的呼吸,同时也感受自己的呼吸,母婴之间呼吸的节律,如协奏曲一般。这就是一种催眠练习,非常好的增加心与心的链接,让人活在当下,存在感十足。当人体验到当下的存在感,“头脑的我”却很容易焦虑恐慌,练着练着就想逃离当下,思绪飘走。如果有情绪升起,则继续观察这个情绪,不评判,不阻碍,不逃跑,让情绪自由流动。这就是提升觉知力和平等心的“生活禅修”。婴儿天然地活在当下,和万物链接,借助婴儿的存在,觉知自己,事半功倍。请珍惜这个神奇的生命,深爱他,就是重新疗愈自己“内在的婴儿”,让曾经受伤的自己和孩子共同长大,再一次面向心灵去生活。
     六、如何辨别真伪育儿经网上育儿经众多,真伪难辨,如果父母拿孩子做了实验才知道对孩子影响如何,实在是难以挽回的悲剧。其实父母并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养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辨别育儿经:让你看后愈发觉得孩子有问题,需要教育改正孩子的,那只是头脑的排泄物;如果育儿经让你读后愈发反省自己,增加自我认识,则是真正成长的力量。
3689 查看 50 收藏帖子 (6)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304571126

    2013-11-17 14:55:25 使用道具

    hxr1128 发表于 2013-8-10 17:25
    太可怕了,说实话我早就看过孩子哭不抱,不哭抱的说法,还有定时喂奶,晚上不喝夜奶,可是我做不到,看到孩 ...

    同感,孩子一哭就不忍心。我孩子有几天是整夜的抱着
  • jiankan

    2013-11-17 14:10:17 使用道具

    我是亲密育儿法的坚决反对者,因为我外甥7岁了还要妈妈喂饭吃。现代父母普遍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而现在的孩子呢,啃老,不独立,精神脆弱,脾气暴躁。
    让孩子哭真的不行?会觉得不行的都是现代父母。我问过我外婆,当年一个人带五个娃你怎么过来的,她说让孩子哭去呗,谁管。我妈妈家五姐妹没见一个精神有问题的。我自己45天进保育院,我不信一个阿姨能抱一群娃,所以我坚信我自己也是哭大的,但我同样不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
    我家宝是实行了一半睡眠训练的,哭泣免疫家人反对就没实行,只实行了定点睡眠断夜奶,实行后明显性格比以前好多了,我很庆幸给他实行了训练,此刻他准点醒来(2点),在乐呵呵的看我用平板回帖呢。
  • 灵儿102

    2013-11-16 21:10:01 使用道具

    没对这个说法感冒过,我一直认为有家庭温暖,能感受到父母爱的孩子,才是健康完整的,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疼爱,当然也要掌握方法,决不能溺爱~
  • 丁丁小屁股

    2013-11-11 13:17:34 使用道具

    dandancing 发表于 2013-8-15 16:34
    发现现在网络给的知识太多了,什么事情都有很赞成+很反对。母乳喂养、亲密育儿、英语学习、中医还是西 ...

    我支持你的说法
  • 周鱼

    2013-11-11 12:52:23 使用道具

    不想说扫兴的话,但现在就庆幸是否早了一点。。。
  • 桃媚

    2013-11-11 12:47:54 使用道具

    小宝宝用哭声来引起注意,寻找安全感,能把这个行为理解成要挟的大人估计本身挺缺爱的
  • 帅帅猴的妈

    2013-11-11 09:55:54 使用道具

    我是不会置之不理的。换位思考下,你还能用这GP的方法么?
  • zhaojianxiny

    楼主 2013-11-11 09:22:45 使用道具

    zhixuchuan00 发表于 2013-11-10 17:32
    感谢乐乐妈妈发的帖子,我的宝贝现在6个月,因为看到了育儿书上写的哭的时候不抱,宝贝很小的时候有月嫂,月 ...

    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很高兴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 zhixuchuan00

    2013-11-10 17:32:15 使用道具

    感谢乐乐妈妈发的帖子,我的宝贝现在6个月,因为看到了育儿书上写的哭的时候不抱,宝贝很小的时候有月嫂,月嫂每天抱着,后来自己带的时候有好几次宝贝哭我都没管,一直让她哭着睡着,还好她的姥姥姥爷不让这么做,总是抱着,如果我一直这样待下去后果我都不敢想,现在只要她一不高兴我就会很及时的哄她,拿玩具逗她,或者亲亲她,宝贝现在很爱笑,见了谁都笑,可是可能是我很少带她出去,所以不让别人抱,一抱就哭,等天气暖和就多带她出去,让她喜欢和不同的人接触
  • zhaojianxiny

    楼主 2013-10-25 16:53:59 使用道具

    多多多宝 发表于 2013-10-25 14:53
    我也是不认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我怀孕看的“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比较认可里面的观点,可这在孩她 ...

    咱们都一样,有时候我觉得乐爸侵犯了孩子的界限,孩子生气打他,他就认为我没教育好孩子。我也觉得孩子打人不对,但是我肯定不会用打他的方式使其改正,而且教他生气时跺脚,打枕头,说我生气,乐爸就觉得我根本没管孩子。{:soso_e140:}
  • zhaojianxiny

    楼主 2013-10-25 15:04:48 使用道具

    hexingying 发表于 2013-10-25 14:39
    别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后悔就来不及了。

    有些明知道会伤害孩子的当然不要尝试,问题有些教育理论是截然相反的,究竟怎么才对孩子好也难免彷徨。
  • 多多多宝

    2013-10-25 14:53:04 使用道具

    我也是不认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我怀孕看的“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比较认可里面的观点,可这在孩她爸看来,就是宠孩子,唉。
  • 月儿妈12

    2013-10-25 14:52:43 使用道具

    真的是拿孩子做实验了。我家原来夜奶很频繁,也有人建议进行睡眠练习。我那时犹豫了很久,但是考虑到孩子担小(外人看她都会哭那种),就强撑着随她。
    我家从来是亲密育儿法,现在已经很不错了,到外面敢跟第一次见面的小朋友说话玩了。
    看了这个,我更庆幸。几千年的育儿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 hexingying

    2013-10-25 14:39:43 使用道具

    别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后悔就来不及了。
  • zhaojianxiny

    楼主 2013-10-25 11:38:24 使用道具

    泡芙5180 发表于 2013-10-25 11:32
    感觉说得很有道理,之前的理论我也以为是很正确的,不过在实践过程中(宝宝哭我不睬会哭得更凶,而且很难哄 ...

    对呀,都需要妈妈用细腻敏锐的爱心去观察体会。
  • 泡芙5180

    2013-10-25 11:32:10 使用道具

    感觉说得很有道理,之前的理论我也以为是很正确的,不过在实践过程中(宝宝哭我不睬会哭得更凶,而且很难哄好,奶也不吃,如果及时去哄抱,并喂奶就会不哭,吃完后会满足的睡,时而会笑着睡着,这让我对前一种理论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或者说我家宝真心不适合那么做,所以说任何的理论都要实践,这种实践一定是小心慎重的。
  • tianyirao

    2013-10-24 10:12:40 使用道具

    学习了,回家自省
  • zxcdenise

    2013-8-28 00:42:54 使用道具

    我坚决不相信什么“哭不抱,不哭才抱”,“让孩子哭吧”这些狗屁理论,小婴儿突然来的陌生的世界,内心多么恐惧无助,当然会希望多得到父母的拥抱呵护了,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什么“不能惯坏孩子”,小婴儿的时候就害怕多抱会把孩子“惯坏”,甚至冷漠地对待哭泣的孩子,还自以为自己是伟大的、不溺爱孩子的人,真是可笑

    18个月前的孩子是可以无条件满足他的,真正的爱是不会惯坏孩子的,让孩子在生命的最初阶段,感受到的是父母温暖的怀抱、及时的回应,对今后安全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孩子小时候也是高需求宝宝,6个月前白天睡觉都放不下的,一定要抱着,我们家里人就轮流抱着他睡,外人都说我们惯坏了孩子,不能由着他来,但是我们舍不得就一直这么抱了,后来天气很热了抱着睡受不了了,孩子居然也慢慢能自己睡了。我一直都信奉亲密育儿,相信爱和自由的教育,我家宝宝从来没有被骂过打过,但他很讲道理,不会撒泼耍赖。
  • zhaojianxiny

    楼主 2013-8-26 15:02:52 使用道具

    kitty_miao 发表于 2013-8-26 12:43
    我家小妞是个折腾的小家伙,敏感,情绪化,脾气大,所以从小的哭闹也比较厉害,曾经被好几个长辈说过是我们 ...

    能有为自己顶住长辈压力的父母,孩子有福。
  • kitty_miao

    2013-8-26 12:43:30 使用道具

    我家小妞是个折腾的小家伙,敏感,情绪化,脾气大,所以从小的哭闹也比较厉害,曾经被好几个长辈说过是我们没有教好,不可以哭了就抱之类的,但是我狠不下这个心。现在快3岁了,很快乐很阳光,虽然脾气还是一样的大。回想起以前,还是庆幸没有去实践那个哭声免疫法。两年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 softstar

    2013-8-20 11:28:50 使用道具

    假哭还是要冷静对待的,我家宝宝现在回自己对着镜子练习假哭。真哭时还是要立即反应的。
  • 黄昏的故乡

    2013-8-19 21:13:53 使用道具

    我是从来不理那种理论,那样的孩子长大了也会冷漠,因为没有得到过家庭的温暖,也会不懂得爱别人的。
  • mayi520

    2013-8-19 15:57:38 使用道具

    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应该适可而止
    孩子哭了,抱还是不抱?
    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以让孩子感觉到舒适,又不能娇纵孩子为准,还有抱的时候讲究方式,不能说“行行行,来了来了来了”之类的,一哭就抱,会让孩子理解为哭是抱的意思,那我们可以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让他理解为其他的行为指征是抱抱的意思。
    总体说来,孩子不能娇纵着惯着,也不能“冷漠”的看着,毕竟人类还是情感动物,多给孩子一些温暖和爱还是应该的。
  • 小饼饼82

    2013-8-19 10:06:33 使用道具

    不要违背母亲的本性
  • qiuyi

    2013-8-18 22:19:38 使用道具

    这理论害了多少孩子多少家庭,违背自然界动物本能的伪科学。
  • 李辰辰

    2013-8-16 22:22:05 使用道具

    现在的观点太多了,无法分辨,孩子的成长又不可逆,太纠结了
  • future363

    2013-8-16 14:40:13 使用道具

    我不完全反对也不是完全赞成,要看具体环境和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zhaojianxiny

    楼主 2013-8-16 10:27:52 使用道具

    zhaojianxiny 发表于 2013-8-16 10:24
    谢谢,可是我真的不会去灰底,我都不知道它怎么上去的。

    我终于知道怎么改了。{:soso_e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