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萧愚 于 2013-10-15 10:12 编辑
窦文涛:周老师我问你,你喜欢生活在美国吗?要是让你生活在美国。
周孝正:那肯定是不喜欢,因为什么呢?因为语言不行,习惯不行,思维也不太行。所以我还是愿意生活在中国。
窦文涛:为什么呢?
周孝正:首先语言啊,你主持人都主持16年了,你这语言到美国要是到美国用英语那就不行了,我也一样啊,我当老师我也用汉语说,对不对,我用英语说那我就没有优势了。
窦文涛:但是现在不都讨论,还批评说中国英语教育吗?
周孝正:过分是过分,因为首先你得把母语学好,完了你再上中学,你再学英语,或者是别的语,你说你从小就来个双语教学,比如说一个美国人,一个中国人组成个家庭生孩子了,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说汉语,那么这孩子从小思维就容缓,容缓的代价就是一流的人才他永远当不上。
窦文涛:是吗?
周孝正:对,双语教学的一流人才当不上,创造力没了,英语说的没得说了,基本上他们翻译还是可以的,但是他的思维,因为他老变换,因为中国的思维跟他那个英文的思维,他就不一样,各有所长。就说你先得把母语学好了,你再学英语,再学第二外语,第三外语。
窦文涛:你的主张是先后,不能同时。
周孝正:这不是我的主张,这是有人研究的一个,应该说比较严肃的一个结果。
窦文涛:但是双语教育现在家长们都很时髦啊。
周孝正:是啊,他不想让他的孩子当一流人才,有创造力的,像比尔盖茨,他想将来混点钱就不错了,他是这个意思,所以为什么中国创造力不行。
梁文道:但很多国家是有双语教育,但那个时候所谓双语或者三语是后来的事,它一定是初期阶段那个根基要打得很深的,初级阶段根基一定要打的非常严肃、非常深,但我们现在中文到底有多好,我觉得这个真的是很难讲。
参考我写的另外一篇文章:好苗子平庸化的背后
http://www.ebama.net/thread-169980-1-1.html
我简单点评一下:
凡事无绝对。
一流人才的一个特点是创造力。而创造力怎么来?
上万小时的艰苦积累,需要集中精力。
如果两种语言没有主次,就容易分散精力。
但如果有主有次,又有天然的双语环境,不费力就能学好一门外语,
我觉得那倒没有什么。所以关键的问题是不是双语,而是时间和精力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