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lulm01 于 2014-2-15 21:22 编辑

不打不骂怎么“惩罚”孩子?转(一)犯了错,就要罚。首先需要正确判断孩子的“错”。
    扯一句题外话。克林顿和布什在交接政权之后,克林顿对布什说:“你只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要做正确的事,Do theright things ;第二,才是想办法把事情做正确,Do things right。
    所以,关于惩罚孩子,第一,判断该不该罚?如果确实该罚,那么就是做了正确的事;第二,才是想想怎样罚的有技巧、有立场又不伤害孩子、让孩子心服口服、有利于孩子成长等等,即把事情做正确。
    千万不能孩子一调皮捣蛋就想到要怎么去制服他们,先别急着“罚”,我们必须先要判断,然后才能执行。“犯了错就要罚”,这个原则或许本身没什么问题,可是,什么是“犯错”呢?以我们大人的眼光,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对还是错,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孩子的“错误”在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见,我总结主要有以下三类:
(1)出于好奇心和探索欲的破坏、淘气;
比如,把遥控器拆了、把冰箱门弄坏了、把电器按钮抠下来,等等。
(2)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能力不够,而造成的失误;
比如,吃饭时把碗打碎了、想拉小弟弟走路却把人给拽摔跤了,等等。
(3)故意犯错,道德品质或者是非观念存在问题;
比如,吐口水,偷东西,虐待他人,不爱护公物等等。
    第一类错误,是我们应该鼓励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孩子优秀的天性,我们要保护孩子的破坏力和创造力,还可以陪孩子一起享受这个过程。。
    第二类错误,是我们应该宽容的,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宝贵经历,关键不是罚,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错误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主动想办法避免再一次犯类似的错误。“自食恶果”之后,吃一堑,长一智,例子下文说。
    第三类错误,就是我们不能让步的原则性问题,除了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培养道德意识,我们家长也要及时反省自己的处世方式和教育方式,有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有没有引导孩子遵守社会规范?
(二)我认为惩罚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1、实例:打翻杯子。
    有一次吃饭时,我们每个人都装了一杯饮料喝,笑笑在餐桌前手舞足蹈,一不小心,咣当一下把饮料杯给撞翻了,哗~~饮料撒了一桌一地,幸好我眼疾手快,保全了杯子!
    通常这种情况,家长会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孩子又闯祸了,添麻烦了,脾气暴躁的家长顿时开骂:“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怎么回事啊?你别喝了!”孩子哇哇大哭。【这是完全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第二种,理解孩子的行为,孩子年龄小,心有余力不足,打翻饮料不是故意的,所以非常宽容:“没事没事,妈妈再给你倒一杯喝!”【这种做法表面上看确实是尊重和理解孩子,实际则是放纵了孩子的错误,孩子没有得到任何失败的经验。】

    如何让孩子“自作自受”“自食恶果”呢?
妈妈:“笑笑,你的饮料没了,现在你没有喝的了哦。”
笑笑瘪瘪嘴:“啊?”
【没有饮料喝,这就是打翻杯子的后果,自己承受。】
妈妈:“嗯,而且,请你把桌上和地上收拾干净!”
笑笑瞪大眼睛:“啊?”
【把环境弄脏了需要打扫,这就是打翻杯子之后必须承担责任。】
    笑笑拿起抹布,仔细地擦桌子和地板。看着其他人杯子里的饮料,无比羡慕,笑笑不喜欢哭,但是能看出来他的委屈,他开始央求:“再给我倒一杯饮料好吗?”
    妈妈并非不通人情:“嗯,可以,不过你这次要小心一点哦,告诉我,怎样做,才不会把杯子打翻呢?”笑笑想了想,挥舞着手臂说:“不能这样。”他又意识到,杯子放在桌子的边上,也是比较危险的,容易碰到,于是把杯子往里推了一点,说:“放在这里比较好!”
    OK,大功告成。第一,笑笑已经尝到打翻杯子的“后果”:没有饮料喝;第二,笑笑明白了需要自己承担的责任:打扫卫生;第三,笑笑懂得了下一次如何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吃饭时不要手舞足蹈,杯子不能放在桌子边。
2、实例:油乎乎的手乱抹别人的衣服。
    笑笑吃饭吃的满手都是油,妈妈本来是拿一块抹布来给笑笑擦擦手,谁知,小淘气包居然故意把油乎乎的双手,往妈妈的衣服上抹,抹完之后还哈哈大笑。这属于故意犯错。
妈妈:“脏手不能往别人的衣服上擦,这样不礼貌!”
笑笑还是嬉皮笑脸,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妈妈:“看,妈妈的衣服被你弄脏了,怎么办?”
笑笑不以为然:“脏了就洗呗!”
妈妈非常严肃:“好,你去洗!”
笑笑大惊失色:“什么,我洗?你,你洗!”
妈妈坚持原则:“是你弄脏的,你负责洗干净!”
    虽然笑笑根本洗不干净衣服,只是随便在清水里搓了几下揉了几下,但是,他明白了,他犯下的“错误”,就要自己去承担责任、自己去补救,而不是一笑而过,别人替他收拾。
3、实例:不肯自己吃饭。
    这个例子我专门写过:《我把不吃饭的孩子“绑”了起来》。笑笑想一边玩,一边吃饭,于是嚷嚷着让妈妈喂饭。妈妈用一根绳子把笑笑的双手绑了起来,笑笑纳闷,妈妈回答:“有手的人,都是自己吃饭的,你不想自己吃饭,就像没有手一样,所以我就把你的手绑起来。”很快,笑笑就切身感受到没有手实在太不方便了,不能玩玩具,不能骑车……妈妈趁热打铁:“要么,你有手,你就必须自己吃饭,你也可以玩;要么,你没有手,你不用自己吃饭,妈妈喂你,但是你也没有手去玩。两种情况,只能选择一个!”这个过程,笑笑逐渐意识到手的重要作用:“我不想没有手!”在重获自由之后,主动要求自己吃饭。
    为什么要自己吃饭?因为你自己有手,你就要独立地生活。然而,给孩子讲道理,光靠一张嘴去“讲”,好像不起作用。何不用实际行动让孩子品尝一下“后果”?好,既然你不愿意自己吃饭,不愿意利用你自己的双手去生活,那么,我就暂时剥夺你拥有一双手的权利!
    绑起来,不是“暴力”,整个过程,一点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都没有,没有仗势欺人,也没有强迫和伤害。这种自然的惩罚方式,只是为了让孩子通过实际的感受,理解“没有手”的后果,进一步明白“有手就应该自己吃饭”的道理。
总结:自食恶果、自作自受的惩罚方式
    既然犯了错,那么就要感受一下错的“后果”,让孩子通过自身的经历,去获得教训,获得经验,从而主动避免再次犯错,这比家长一味地批评和指责,要有效得多!
    孩子在受到家长的惩罚时,经常会有委屈感和抵触感,甚至会有仇恨感。但是,如果采用自然惩罚法,他品尝到自己酿下的苦果,就会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责任,避免和家长起冲突,减少了抵抗情绪。
(三)其它惩罚方式:开罚单,约法三章,暂时剥夺权利。
1、开罚单。列一张表格,里面填上不好的行为,比如吐口水、骂人、摔东西等,下方对应填上相应的惩罚。只要日常生活出现不好行为,立即“开罚单”。
2、约法三章。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惩罚条例”,让孩子自己提出具体的建议,然后双方都要遵守。这样孩子感觉被尊重,会有主动性。
3、暂时剥夺权利。比如一旦犯错,就不能看动画片、不能玩皮球。
(四)我不赞成的惩罚方式:打骂,精神暴力,收回妈妈的爱,做家务。
1、不赞成:打骂,行为暴力,语言暴力,精神暴力。
    很多家长一听到惩罚,就想到打骂,有的“单打”,还有父母的“混合双打”。惩罚并不等于体罚,这个我不用多说了,前一阵刚写过《忍无可忍,能不能打孩子》,我认为打孩子是家长愚昧、无能、偷懒、暴躁的表现。打孩子的结果,要么越打越叛逆,要么越打越懦弱,你希望是哪一种?
   “再淘气小心我揍你”,这种方式虽然没有痛下毒手,但这是一种仗势欺人的恐吓、威胁和强迫,属于精神暴力。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性格,也许当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孩子被吓住了,终止错误,不过孩子并没有明白真正的道理。
2、不赞成:收回妈妈的爱。
    “你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是很多妈妈经常脱口而出的话,孩子犯了错就要付出爱的代价,妈妈的爱将被收回。虽然我们心里知道我们依然爱孩子,我们有口无心,但是,当孩子听到这样的话,他会感到恐慌,他会担心,他会没有“安全感”,在此后的日子里,他会不断地验证“妈妈是否爱我”,如果我怎么怎么样,妈妈是不是就不爱我了?
    6岁以前,“安全感”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安全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是自信和信任他人的基础,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常常感到孤独、受冷落、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容易逃避问题、嫉妒别人等等。
    所以,不要让孩子感觉犯错之后就失去了妈妈的爱,要让孩子知道,即便你没有达到爸爸妈妈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依然爱你,这种爱是无条件的,但是,是有原则的。
3、不赞成:做家务。
    好像很多育儿专家和育儿书上都建议,可以惩罚孩子劳动,做一些家务。学校也经常采用这种惩罚方式,让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去打扫卫生什么的。
    我个人相当反对这种方式。劳动本身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做家务是主动分担家庭责任,说明一个人勤劳、能干,怎么与“惩罚”联系在一起呢?孩子以后会想:我才不做家务呢,我又没有犯错误!
(五)惩罚孩子的目的:规范孩子的行为,建立责任感。
1、规范孩子的行为。
    孩子生来是无限“自由”的,随着逐渐长大,就出现了各种各种的“规则”。当他不明白这些规则,就会犯错。心理学家帕德里克?特罗布说:“教育是建立在一系列纪律和规范的基础上,这些规定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是被禁止的,更广义地说,就是区分好与坏。”
    回到本文开头,我曾说: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就会变成溺爱和放纵。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规则,并且遵守规则。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的惩罚方式,孩子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就会慢慢掌握规则。
2、建立责任感。
    即便是成人,谁都会犯错,但是犯了错之后,是不是有勇气和能力去承担责任?我想,犯错的过程,应该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过程。比如,打翻了杯子,就要自己打扫卫生;弄脏了衣服,就要自己去清洗;损坏了东西,就要自己去修理;弄乱了房间,就要自己去收拾……“惩罚”本身不是目的,惩罚使人懂得什么是责任,要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六)惩罚孩子的作用:吃一堑,长一智。
    成长,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吃一堑,长一智。
    人生最重要的是积累经验,成功中有成功的经验,失败中有失败的教训,错误中有错误的缘由。经验教训总结起来,人生才能不断向前。真正高明的“惩罚”,不是打骂、不是罚站、不是取消零花钱这么盲目,而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一味地“说教”,并不一定能教给孩子什么,反而让孩子厌烦麻木,根本起不到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效果。还不如让孩子自己去经历,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思考,先“吃一堑”,然后,从错误中得到教训,“长一智”,以后不再重蹈覆辙,这才是最重要的。让孩子的每一个错误都和进步一样有价值!
(七)惩罚孩子需要注意的原则
1、惩罚孩子必须让他知道为什么,明白原因才能根除错误。
2、越要惩罚,越要尊重,不能进行赤裸裸的人身攻击。
3、家长心平气和的时候才能惩罚,如果自己情绪不好,先放一放。
4、惩罚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不能随心情而定。
5、给孩子一个解释的机会,以免冤枉或者误解。

【结束语】
    想要孩子成长,就要允许孩子犯错。犯错的过程,是亲身体会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让孩子通过“自作自受”“自食恶果”的方式接受惩罚,有助于规范行为、培养责任感和抗挫折的能力。
    没有适当的惩罚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绝不是简单的施暴!怎样惩罚的巧妙又合情合理,让孩子心服口服,却是一门技术。惩罚本身不是目的,如何在惩罚中成长和进步,才是最重要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2 贝壳 +60 理由 收起
tarbaby + 30 感谢你!
cl2039996 + 30 这帖子必须给分!
教育观点
1415 查看 17 收藏帖子 (23)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RubyAtCuisine

    2014-9-16 18:17:31 使用道具

    说得非常好,感谢分享。
  • qiuqiudear

    2014-8-19 12:29:57 使用道具

    小的时候没怎么打过孩子,现在发现真的很难忍得住孩子一再挑战自己的底线
  • jyin1234

    2014-4-21 02:33:38 使用道具

    好文章。要努力
  • 杜杜狼

    2014-2-20 11:38:00 使用道具

    好文章,拜读了
  • 猫妈家的虎妞

    2014-2-20 10:36:13 使用道具

    第三种……小宝打翻了饭碗,或玩不顺时把玩具用力砸出去(甚至打到人)。叫她自己收拾,就不,说:妈妈收!死活不肯自食其果,非要妈妈或奶奶来。——文中笑笑小盆友这么听话的孩子,估计不那么多的。
    昨天为了她自己玩不好发脾气,迁怒于玩具甚至爷爷,罚了她——打了小PP。因为她发完脾气后,听我叫她收拾玩具,不但不收,还继续手脚并用把所有的玩具踢一地!
  • zzmmok

    2014-2-20 10:28:04 使用道具

    我要好好学习一下这篇文章
  • aneyshine

    2014-2-19 16:16:43 使用道具

    多谢分享,我就为教育孩子犯愁,孩子大了,特别能辩。且是胡搅蛮缠的辩。
  • sysxyl

    2014-2-19 15:13:57 使用道具

    学习了,感觉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还不错,原来只是其中的几种方法,真不错,收藏了
  • tdc_001

    2014-2-19 14:41:56 使用道具

    三种错误区别对待,很不错
  • xuyun

    2014-2-19 09:42:10 使用道具

    转得很好,可以用。
  • chping

    2014-2-16 01:54:54 使用道具

    学习啦!!!!
  • yrqtaotao

    2014-2-16 01:31:22 使用道具

    这好像是一笑心晴的博文,可惜她的博客内容都删除了!谢谢楼主分享!
  • 婉竹_2012

    2014-2-15 22:51:11 使用道具

    写得真不错,学习了,谢谢分享。
  • jsxzhl

    2014-2-15 22:36:01 使用道具

    楼主写的很好,而且可操作性又强,还想看,请继续
  • zzyuuily

    2014-2-15 22:22:08 使用道具

    需要酌情考虑
  • zslang

    2014-2-15 22:11:33 使用道具

    好文章,收藏了。
  • 蓝天下的追逐

    2014-2-15 22:08:36 使用道具

    惩罚孩子的目的:规范孩子的行为,建立责任感。
    1、规范孩子的行为。
    2、建立责任感。
       这个思路非常的有启示性。多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