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美华人写的文章,很有感触,大家可以看看。
=============================================================
作为一位高中生的父亲,我应该有资格谈谈这方面的情况,虽然我是放羊派。各地的情况不一样,只说本县的情况。儿子上的是公立学校,普通高中,咱求的是宁为鸡脖子不当牛屁股。
先说说排名
确实有的高中不搞排名,但本县高中有排名,到了高四开学后不久,排名出来了。全年级400多人,从1排到4xx,其中有并列的,比如这一届,有四个人并列第6,于是就没有7、8、9。这个排名不公布,不过前十名大家都知道是谁。大约12月初的时候,县里有一个为各学校排名在前5%的学生举行的晚宴,这是优秀学生的梦想或目标之一,到时候谁在Top 5%谁不在就都知道了。
不过凡事有例外,如果是西语裔,混血也算,进不了5%但在西语裔堆里面最出色的也能吃这顿饭。对于大学招生照顾黑人和西语裔,连白人都怨声载道,就不要说亚裔了。不过比比越南裔菲律宾裔,咱华裔家长就忍了吧。
为嘛叫板Top 5%?因为如果打算进州立的两家比较好的学校,UVA和William Mary,起码要是本校的Top 5%,当然也有不少进不去的,也有少数不是Top 5%的进去的,因为除了学习成绩外,还有SAT成绩、课外活动和特长、老师推荐等等。至于想上更好的学校,就得争取排名更靠前,比如Top 1%。
这个排名是怎么算的?高中前三年所有科目的成绩加上初中两年的数学和外语,加起来一平均,就是GPA。那些不搞排名的学校其实也有其他的办法,总之,大学能有办法知道你在你的学校里的排名或者处于哪个百分比。
这个GPA具体是怎么算出来的?很简单,就是各门课的成绩。各地的评分标准不一,我们州是98以上是A ,算4.3,93以上是A,算4.0,90以上是A-,算3.7。
成绩不仅来自期中和期末考试,也包括平常的小考试、小测验、做的Project、家庭作业等等统统加起来,有些老美的孩子非常聪明,就是不做作业,老师不会找家长的,扣分就是了,这样的话即便考试满分最多能得B 。这种计算总分数的办法一方面验证智力,另一方面验证努力,从某种角度上努力更重要,必须日复一日地努力完成作业、预习,才能拿到A和A 。对于认真预习和交作业的学生,老师有时还要额外奖励,这种办法要比纯靠考试决定高下要客观地多,培养出来的那些好学生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毅力。
再看看课程。
本县原来有四种不同的课程,慢班、正常班、快班、AP课,这几年竞争激烈了,慢班取消了,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太好的去社区学院上课,愿意当手工艺者的到技校去学习等。
课程不同在于难度,比如生物课,正常和快班用的是同一套教材,但快班要从之前的暑假开始做个Project,不是纸上谈兵那种,要真的做一个和生物有关的项目,这样一学年下来,完成一篇小论文,优秀者参加县里科技比赛。这种Project非常花时间,因此选快班的要比正常班的多下很多功夫。AP课更是以堂课恨不得讲一章,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自己读教材。
这样一来就会影响成绩,在正常班拿A 对我儿子这种努力的孩子很容易,但快班拿A 就费劲多了,AP里面的有些课就没有人能拿A 。因此就有保证GPA的策略,有些学生选容易的课,保证GPA,而且也轻松。
学校知道有这种猫腻,采取难度加分,选快班GPA加0.5,A 算4.8,选AP加1,A 算5.3,这样如果选正常班并全得A 的话,最高只有4.3。按近年的成绩,进5%可以,进不了前10名。而且大学也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不具备挑战性。这样就要看个人情况,有人多选难的课程,有人少选,但都得选一些。这几年第一名的GPA在4.7左右,没有若干门AP课是做不到的。
再说说课外活动
高中生的课外活动花很多时间,除非那种不求上进的宅男。课外活动包括运动、俱乐部
、慈善活动等,大学很看重这些,比如领导才能,好的学生都会担任几个俱乐部的头头,儿子担任得太多了,不得不舍去一些,保留着两个科学俱乐部和辩论队的头头,最近自己还成立了一个新的俱乐部,每天上学前和晚饭前的课余时间都搭进去了,周末还经常有活动,对学习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想上好一点的大学,这是必须的。
学校的学生当然不会都这样,走努力学习、全面发展路子的大概四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是混混,剩下居于中间。也有靠专长的用不着努力学习,比如一位短跑拿了全国冠军,是大学上门来找他。
这几年明显作业越来越多、书包越来越重、睡得越来越完,我的任务是每天做好早饭后叫儿子起床,觉睡得不够只好周末补。而且学校里学习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家周围的补习学校如雨后春笋,高中生补习SAT,初中生为好学校的入学考试补习,以印度人为主为了跳班或得好成绩补习,还有学习不好的为了能及格补习等等。
美国的教育不是快乐教育,也不是应试教育,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只不过过去过分强调全面发展,现在要加强的是功课的比重,明显地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不会走中国式的应试教育之路。
儿子的学校常有交换学生,每年也有来自中国的重点中学的学生来短期学习,这些学生和美国普通高中的优秀生相比,数理化的水平高,但整体素质差多了,美国的孩子们更自信、更阳光、心理更健康、更有独立思考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中美教育不是快乐教育或者应试教育之争,而是美国向中国学习,加大课程的难度和进度。中国向美国学习,着重全面发展。高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上大学做准备,更是为了做人做准备,好学生的标准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好人。这一点才是中国式教育最缺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