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文章,突然觉得对自己的思想冲击很大,拿来分享一下,看大家什么意见!
  我们一直强调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从孩子一出生就进行早教,看了这篇文章,突然觉得自己一直相信的东西,难道错了么?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 ——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德国的教育有很多与众不同之处。

1.德国幼儿园没有年级,所有年龄的都混在一起

2.德国学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没有课,只有课外活动

3.英语3年级才开始学习

4.小学4年级毕业,根据老师推荐升学,学习技工,中专或者上以后能上大学的文理中学。上大学的比例还没中国高,

5.没有本科生(后来根据欧盟要求更改了一些),要么就读到研究生,

6.重视实践课程,抽象的数学学习进度至少比中国晚2年

7.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

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徳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盘,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像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儿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像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二、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儿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三、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2.学前教育破坏想像力

与欧洲相反,中国的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已经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基本上都学完了。人们有理由担心,欧洲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已经输给了中国的孩子。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表面上看中国的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暂且抛开中西教育优劣的争议和评判,让我们来关注德国教育的成果: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换句话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一半的诺贝尔奖,而全球另外60多亿人口只获得了剩下的一半。难道这是种族的问题?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八版
1464 查看 15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阳光_大天使

    2014-12-20 00:36:28 使用道具

    德国禁止学前教育本来就是耸人听闻的标题,但是早期孩子在爱的环境下,快乐成长,学会爱和自由很重要
  • 西风夜凉

    2014-12-19 15:41:18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西风夜凉 于 2014-12-19 15:47 编辑

    有时候为了写这种自设观点鲜明的文章还真是会乱编案例
    就拿诺贝尔奖来说: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 —— 我不用查数据也知道是扯淡
    诺贝尔奖中,我知道total犹太人占1/5是对的,论教育犹太人排第二,可能就没人排第一了

    截止2013年左右,获得该奖靠前的国家排名为:
    1. 美国 346
    2. 英国 121
    3. 德国 104
    4. 法国 59
    5. 瑞典 29
    6. 瑞士 25
    7. 俄罗斯 23
    8. 加拿大 22
    9. 奥地利 21
    10. 意大利 20

    另外,德国宪法禁止学前教育 —— 这也早被证明是个谣言
    学前教育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很深远的话题和产业,大量的学术和实践都围绕此展开
    见:http://zqb.cyol.com/html/2014-02 ... b_20140211_1-03.htm

    我不反对大家从各种网络文章中去吸取其中的智慧和正能量,不过还是多点思辨思维比较好










  • 蔚蓝的蓝

    2014-12-19 14:08:20 使用道具

    在中国,就只能按中国的模式来,有能力移民的话,另说。
  • wangli032182

    2014-12-19 13:37:06 使用道具

    教育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资源,从幼儿园到大学,甚至是整个国家国民的观念,不是一时半会能改变的事情。能借鉴的就借鉴,另外一些还得跟着国情走
  • 双城记_

    2014-12-19 13:34:28 使用道具

    关于德国的这个,早就被认为是那个所谓专家的一知半解搞错了。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
  • lucky2000

    2014-12-19 13:31:03 使用道具

    敢放养吗?~~~~~~~
  • 123兜

    2014-12-19 13:29:55 使用道具

    教育本来就是润物细无声的,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渗透,不仅仅是学习,性格培养,情商培养都是一样.要让孩子适当放空,给他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和时间.不用特别强调到底要不还要学,有精力又爱好就学,没精力没时间,不要逼迫而已
  • mona

    楼主 2014-12-19 13:28:13 使用道具

    看来纠结也没有用,说来说去还是要绕到孟母三迁这个典故上来。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事情!但依然还是很纠结!!
  • flora1238

    2014-12-19 13:14:52 使用道具

    文章早已看过。
    请问家长门,敢试吗?!!???
  • lily_zhll

    2014-12-19 13:09:17 使用道具

    看是看了,但是不知道说什么好,说了什么也改变不了什么。
  • guyihe1154

    2014-12-19 12:56:02 使用道具

    并不能以某国、某人的经验以点盖面。因材施教、以兴趣为主导最好,太多的功利和家长的虚荣才最有害。
  • yingniy

    2014-12-19 12:55:46 使用道具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割裂来看其中的某一部分。如果我们学了德国的学前和小学部分,但又不能保证中学和大学的教育质量能达到德国的水平,结果怎样?
  • 晓月雨田

    2014-12-19 12:51:51 使用道具

    我认为所有的教育制度都是有利有弊,但有一点是不变的:

    不要让孩子和周围与他一起生活的孩子比较起来太独特,太不一样。

    所以入乡随俗,适应环境。
  • Genie_黄果树

    2014-12-19 12:42:42 使用道具

    我总觉得这种类型的文章不对,我觉得我们国家的人拿不到诺奖和很多原因有关,比如搞科研的都去当领导了,有能力的出国不回来了,技术好不如和领导关系好等。但是国外环境就不一样。
    我同事家孩子国内读的高中,出国读的大学和研究生,学金融的,现在在外国银行数学能力也一直是很顶尖的。
  • aihping

    2014-12-19 12:41:59 使用道具

    国情不一样,体制不一样,教育也不一样;在中国,现状不能改变前,没有哪位父母愿意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