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中时有次我在学校食堂打饭。因为光线不好看不清,黑板上今天供应的是什么菜。快排到窗口还不知道吃什么。这时,我前面一位同学正好要了一份菜(姑且叫鱼香肉丝吧),我只听见他的乌鲁乌鲁的发音,听不清具体的名字。当他端着饭盒从我面前走过时,我闻到这个菜正是我今天想吃的。于是,我大胆地如法炮制,乌鲁乌鲁的,对打菜的师傅说了一句,没想到,这个师傅真给我打了这道菜。
现在给小宝宝启蒙英语,感觉他就是在走这条路。
1。不知道这个东西怎么写。
2。反正也看不懂。
3。不知道语法,不懂时态。
4。正好自己有同样的需求。
5。刚好看见去前人在同样的场景里面这样做了。
6。大胆模仿。
最后,。。。。成功了!
至于看不看得懂,读不读得标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管用。
今天看安妮鲜花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这本书,就想到了自己这个故事。她书里面写道,“。。。以上情形其实在很多孩子身上都有体现。看过原版动画片和原版儿童书的妈妈们,最深的感受就是它们具备很多活的场景和活的表达,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和过去听过看过的类似情境时,脑子里对应的就是那句完整的英文表达。这个时候,根本不用想单词,也不用想句型,更不用想中文,很自然地就输出了。”
给大家解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