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Michael04 于 2010-7-22 23:44 编辑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祖国医学认为“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阴阳的对立失调,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也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中很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它是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态,运用补虚助阳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功能,减轻β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冬病夏治采取的方法较多,有中药内服、针灸治疗穴位、擦浴、穴位贴敷药饼等等,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多采用药物和穴位敷贴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能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并可针对个体体质差异,服用益肺健脾或补肾助阳的药物,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运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冬病夏治”适应病种、人群与禁忌症
多种疾病均适合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紧或滑。

还有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的疾患。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颈、椎腰椎退行性病变等。头痛病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头风病”。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肠病。另外,冻疮、免疫力低下、亚健康,夏天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话 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病夏治”这一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市民的追捧。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冬病夏治,切不可盲目跟风。尤其是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夏治敷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要慎用冬病夏治敷贴。


敷贴后的注意事项
中药穴位贴敷要考虑个体差异,药物贴敷后,多数患者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患者需及时取下药物,用清水冲洗局部。切忌搓、抓、挠,也不要用洗浴用品及其他止痒药品,防止对局部皮肤的进一步刺激。

贴敷药物期间,应减少运动、避免出汗,尽量避免电扇、空调直吹,以利于药物吸收;注意防止药膏污损衣物,如背部有红、肿、刺、痒等症状,或背部贴药处出现针尖至小米大小的水疱,属药物贴敷后的正常反应,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患者仅需保持背部干燥即可。对于水泡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如果水疱较大或有少量渗出,可用消毒过的针刺破水疱,用消毒棉球吸干水疱中的渗出液,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渗出液体较多,可使用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涂敷患处,待渗出减少后再用紫药水涂抹局部;如果水疱体积巨大,或水疱中有脓性分泌物,或出现皮肤破溃、露出皮下组织、出血等现象,应到医院及时治疗。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中医敷贴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因此原本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也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治疗期间的饮食起居调理,更应注意夏季特点,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以免中阳受损,脾胃虚弱。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以防造成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夏季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有特色
儿童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哮喘和变异性咳嗽目前发病呈上升趋势,给患儿和家长带来很大负担,影响患儿的学习和家长的工作。三伏时节,正是小儿进行冬病夏治的良机,中医儿科开展夏季敷贴疗法已有五年,依据中医理论选用特制的中药膏糊贴敷于体表相关的部位或穴位,以消除其膈上顽痰,并同时配合中药汤剂内服,从根本上改变其超敏体质,以达到治病求本,减少其发作次数或不再发作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来说,冬病夏治治疗时间越早越好,因为年龄越小,其免疫功能发育越不完善,因此越容易得到纠正。抓住三伏天贴敷的有利时机,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吸收得最为彻底。
儿童敷贴更应严格遵守固定疗程:伏天30天,每伏为一个疗程,也就是3个疗程,一般需连续治疗3年。如在冬至时加一个疗程,可加强疗效。只有坚持按疗程治疗,才能保持药效的发挥,经络才能处于持续兴奋应激的状态,对病邪的祛除才能保持力度和惯性,效果就会更好。


冬病夏治在关节性病变中应用
肩周炎
该病又叫“五十肩”、“冻结肩”。其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肩周疼痛,且伴有肩关节外展及其外旋功能受限。中医认为,该病多因机体肾气不足、气血渐亏,加之长期劳累或受凉而形成。在夏天,一般对该病患者可采取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患者可煎服中药,同时配合外治法治疗。将药膏分别贴敷于患者患侧的肩髃、肩髎、曲池穴上,用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膝骨性关节炎
该病是人体的一种退行性病变,其主要症状是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该病一般在冬春和秋冬交界时期较重,而在夏季较轻。在临床上,患者可在每年的夏季用中药热敷的方法进行治疗。如取透骨草、伸筋草、苏木、海桐皮、嫩桑枝、威灵仙等药物。先将上药用布包裹后蒸煮,敷于患处。每次敷30分钟。患者每日可敷1-2次,每周敷5天,休息2天,21天为一个疗程。
风湿性关节痛
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的范畴,其病变部位主要在颈肩、腰背、肘关节、腕关节和膝关节等处。患者主要有关节酸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治疗应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主,可在夏天取生首乌、生川乌、透骨草等药物,将药物研细末后置于棉垫上,再将棉垫敷于患处并用胶布固定,微波热敷。患者可每日敷1次,15天为一个疗程。关节灼热肿痛者忌用。


针灸治疗在冬病夏治中的应用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刺、艾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介绍几种简单的补阳保健灸法,以达到预防保健,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三里灸: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灸三里可补后天之本,加强消化系统功能,强身健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
神阕 气海关元灸:复苏固脱,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理气和肠。老年人常阳气不足,真气虚惫,此法可使“元气坚固,百病不生”。现代研究证实,此组穴位可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为后天强壮保健要穴。
背腧穴灸:《类经.》云:“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用阳气灸阳位,治五脏六腑虚损。
艾灸方法:艾灸条每次一支,点燃对准穴位,以有温热感而无烫痛为度。每日一次,注意避免烫伤。


过敏性鼻炎的冬病夏治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1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清涕等。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是呼吸道的前卫器官,如果此处病变,使之失去防护,环境中有害因素可直接造成整个呼吸系统病变,鼻黏膜过敏可扩散到下呼吸道,引起哮喘。由于该病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专家已经提出“维护呼吸道黏膜的健康从鼻开始”的观点,积极治疗鼻病,对于保护人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敏性鼻炎好发于春秋两季,为何说它是冬病呢?因为大多患者为虚寒体质,怕冷,遇冷发病,尤其是气候突变时明显。其次症状以寒、虚为特点。“天人和一”,用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来表述该病的特点,它就像一年四季的冬季,因此称之为“冬病”。中医治疗原则:“寒者温之”,故要用热性药、补药进行治疗。同时因时制宜。鼻居面部正中,属阳明之官,为阳中之阳,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性最甚的季节,同气相求,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开放,血流畅通,而脊柱为督脉运行之经,统辖全身阳脉,阳气皆归于此,此时相关穴位采用冬病夏治的敷贴治疗,可起“秤砣虽小拨千斤”的作用。夏季该病为缓解期,“急期治其标,缓期治其本”,此时治疗是一种治本的之法,能补益脾肺,调节脏腑,刺激经络,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对于阻止发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是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到"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几乎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的"三伏"。

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20天)、末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间。


2010年夏天三伏是8月8日(三伏第一天)开始到8月17日(三伏第10天)结束。
(初伏第一天是7月19日,中伏是第一天是7月29日)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雨点沙沙 + 20 进入冬季了,请问有没有夏病冬治的相关资源.
健康美容瘦身版
2439 查看 12 收藏帖子 (2)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DYRCJ

    2019-7-16 14:56:49 使用道具

    呵呵谢谢你的分享啊
  • ice_zhang2007

    2012-6-22 22:12:11 使用道具

    也想去贴,但看到说会有什么什么反应就有点害怕!
  • jxxrr

    2011-2-25 11:06:59 使用道具

    都说有用,今年也考虑去贴贴
  • Delicacy

    2011-2-24 10:33:14 使用道具

    收藏,研究研究。谢谢!
  • jwu2047

    2010-11-13 23:35:55 使用道具

    三伏贴还是有用的,我儿子鼻炎就有效,但要记得到冬至那天要去贴加强贴,效果更好
  • 常青藤

    2010-11-13 23:19:00 使用道具

    太详细了,一定好好研究一下,
  • 弯弯月亮船

    2010-9-25 15:42:16 使用道具

    越来越相信中医了
  • ROSY妈妈

    2010-9-21 10:46:26 使用道具

    说的好详细啊!比医院里医生说的还详细,谢谢楼主了!
  • 爱无止境_秀宁妈

    2010-7-23 13:07:41 使用道具

    应该会有用,越来越相信中医了
  • 当当爸爸

    2010-7-23 11:50:31 使用道具

    好像是三伏贴!
  • 大耳人

    2010-7-23 11:14:30 使用道具

    真有用吗?夏天都不太想去医院
  • fiona

    2010-7-23 00:21:11 使用道具

    我们这里初伏第一天,中医院人满为患,都是去贴膏药的。说实话,俺有点不大相信,邻居和同事都有去的,观察一年再说,没去凑这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