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E的幼儿园wattle park kindy也是个大花园。老师很快就发现了他对于gardening (园艺)的爱好,于是乎,浇水、挖土、扫树叶这样的工作,就被他抢下来了。去接他回家的时候,他经常是鞋子袜子湿了大半!瞧这浇水浇的!(这时候,我要感叹下,幸好我爸妈不在,不然又要唠叨,淋湿了要生病的啦什么的,哈,其实完全没事儿~)
Child Care Center,各个Suburb (似乎可以和国内城市的“片区”或“学区”相对应)都有相应自己的一个或几个Child care center, 时间很灵活,你甚至可以定每周只去半天,每天的收费澳币80-120不等。因为这只是个护理中心,倒不用等满4周岁,小宝宝满1岁之后就可以送进去了,和托儿所似的。家里负担大的,比如养了2个小孩甚至更多的,其中一个家长(据我观察,主要是当妈妈的)就不去上班啦,家里管孩子比上班更经济。
但是,但是——这里必须要转折——这些不论是公立幼儿园也好,pre-school也好,child care center也好,总是有长长的waiting list (等候名单),很多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就早早地去目标学校申请排队了,申请内容上会看你的家庭所在地啦,家长的背景啦,是否之前有过其他小孩在这个学校啦,是否是校友啦,等等。看,即使是在澳洲,大家抢起好学校来,也是不遗余力的。
今天讲讲小E小朋友所在幼儿园室内的整体布局。很有意思,也不乏让我这个中国来的‘老外’吃惊的地方。
前面说了,整个幼儿园是个大花园,各种花草树木,沙坑秋千攀登架什么的,这个就不说了,国内的那些高大上的幼儿园也是这样吧。而他们的课堂?只是一间大房间,连接着老师的小办公间,后面的洗手间,洗手池等。房间里有空调,最冷的冬天也只要一件薄薄的毛衣就行,有的澳洲小朋友穿得更少,几乎个个是不怕冷体质。(//题外话,国内城市的现在生活水平已经够好了吧,为什么学校教室里就不能有空调呢?还有前段时间的新闻,北京某些学校的家长要给学校自费安装空气净化器,也被禁止了,什么道理?//)
房间里呢,错落有致的是各个区域,书架+俩张小沙发,是阅读区;竖着的画架和颜料,是绘画区;6张小桌子拼在一起的平台,上面摆了剪刀、胶水、白纸、彩铅等,是手工区;有几个,养着幼儿园的宠物乌龟、蛇、蜥蜴、毛毛虫,算是动物观察区吧;还有几个玩具区分散着,有儿童厨房、帐篷,车、沙漏等,这些玩具会随着主题变化进行调整。这些看起来都很有趣,不能算是惊奇。惊奇的是,没有课桌椅!完全没有!小朋友们都是直接坐在地上的!!
这个坐地上的场景,在国内是无法想象的。嗯,家里的老人家们又要担心了,坐地上会不会着凉啊?其实习惯了就好,小E小朋友没因为坐在地上、甚至是躺在地上睡觉着凉过。
午餐呢?午餐自带,幼儿园只提供凉水哦!从来没有热饭这一说。所以我们也就给小E带个三明治加个水果。他们的午餐在花园里吃,他的胃已经非常习惯吃冷的了,包括冬天,而且拒绝喝热水 omg(乱入,我爸妈又要纠结了,会不会着凉啊?)。 小朋友有充分的自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没人逼迫他们非要吃完不可。
总而言之,小朋友不怕冷的体质就在这样的布局下形成了。整体布局也和以后会谈到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扫描二维码,添加公众号‘苏菲的沙发’
谢谢你的关注和转发,也是我的写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