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发表回复
楼主 2016-6-7 11:51:34 使用道具
2016-6-6 11:50:19 使用道具
2016-5-11 14:34:21 使用道具
帖子 55995
以前为什么读不懂?根源在自己,头脑僵化认死理,体会不了古诗词中的朦胧意象之美。
现在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古人的说理性文章,或许能够译成现代汉语,是可以“言说”的;但是古诗词歌赋之中的朦胧意象,却很难翻译,甚至是只可以“意会”的,因为其间倾注的是诗人的个人情感,万万不可以逻辑标准去判定诗人的个人情感。
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如果仅从逻辑角度看待,则由“流水尚能西”这一前提,得不出“人生可再少”这一结论,因为前提与结论毫无联系。
然而浣溪沙毕竟是词,其旨虽貌似说理,其实则为抒情遣怀。既为抒情遣怀,则不可以形式逻辑绳之,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者。
《前赤壁赋》不也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