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家有春夏 于 2013-7-6 16:57 编辑

偶然來到本網,看到好幾位熟悉的友人,非常亲切。决定在此蓋個小樓,与友人为邻,不亦乐乎。呵呵。

也不从头说起了。这个楼,记录我和女儿春子,儿子和夏学习经典的故事。有时可能只是流水帐,但是帶孩子几年,发现记录流水帐对自己和孩子也还是很有意义。对其他朋友,或者可以看到我们一路如何走来。读书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认准了方向,下笨功夫去做。

报一下家门,家有小童一雙:小女春子,乙酉年春分日生,中英德三語寶寶;玉樹和夏,戊子年夏日出生,中英雙語寶寶,開始學習德語。


就從前幾天的春夏小日記寫起吧。


9月19日
下午带春子去斯里兰卡老师家学习印度古典声乐,往返路途近两小时。途中春子见缝插针,车站等车时,坐地铁时,都捧读那本从台湾买的竖版繁体书《童话庄子》(《庄子》未正式读呢)。不方便看书时,就在公车上自顾自吟诵《千家诗》,颇投入。到家时小同学报告,书快看完了。一本120页的以文字为主的书如此不禁看!——看来,明天又得去中华会馆去借繁体字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新会员加入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6 贝壳 +160 理由 收起
大梵天 + 30 刚看到,好可爱!
球球 + 20 欢迎晚了,呵呵,真是用功啊!!
coolemily + 20 我很喜欢!
Zada + 20 爱读书的宝宝真可爱!
fiona + 50 欢迎!欢迎!
Jean + 20 欢迎春夏妈妈:)
63098 查看 439 收藏帖子 (2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byegood

    2020-8-21 10:11:28

    感谢分享好资源
  • 王丽平

    2019-10-2 23:08:40

    你好,家有春夏,我在网上看到你的帖子,关于读经认字的,我非常认同,我很想买王财贵读经系列书,简体版的。还有四书五经不二字卡等,就是跟读经认字有关的。我的孩子已经十一岁了,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太晚看到你的文章了,遗憾。我自己在家教孩子读中文已经有好几年了,可是效果还是不好,孩子都从来都不读中文书。我们是生活在瑞士,这里没有读经班。太可惜了。我想如果能在你那里买到书,先研究研究,那就太好了。十分感谢。
  • 加西卡

    2017-7-18 23:38:22

    孩子真棒!
  • 红领巾

    2016-11-21 13:18:56

    谢谢分享,学习了
  • hdxx8011

    2015-5-1 08:54:25

    如果我们都像家有春夏的一家,这世界将是.....
  • wallacebai

    2015-4-24 20:54:17

    相见恨晚,仔细拜读了。
  • dearfish3000

    2014-8-31 15:53:10

    家有春夏 发表于 2011-11-6 06:55
    今日微博:現居美國的故友在臉書上寫道:看到美國電視裡介紹中學生閱讀俱樂部的推薦書籍,竟然是她8歲的兒子 ...

    楼主,为什么说分集阅读是耽误孩子呢?
  • yqzjs

    2013-7-11 18:40:46

    能再详细的介绍一下学习过程,怎样入门的那就更好了。谢谢了!
  • 小筱筱

    2013-7-7 09:05:48

    小筱筱 发表于 2011-9-23 15:44
    楼主的博客是在我收藏夹里的!亲近国学也是受楼主及田妈的影响!

    搜福田心田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7-6 17:09:17

    上周回國,幾位德國華裔友人與昆曲家張衛東先生見面。晨于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買書,午時台基廠一條龍吃京菜,其後北海漫步。有張先生指點,真覺一步一景,目不暇給。是日有霧,瓊島恍若蓬萊;乘擺渡上島,登至白塔處回望天光水色。傍晚小雨,坐廊間觀雨,覽勝閒聊。眾小童一路跟隨,笑語連連,樂不思返。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6-19 14:10:48

    补记: 加州春日行

    加州春日融融。春夏二子仍為時差所小小困擾。晨四點聞小夏同學黑暗中念念有詞,一會兒“人之初,性本善”,一會兒“雲對雨,雪對風”,一會兒“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我們參加學術研討會,二子在隔壁辦公室一天,自娛自樂,或讀書,或玩牌,還把聽過的故事《定伯賣鬼》排成情景劇。

    這一年德國的冬天格外漫長寒冷。飛抵舊金山灣區,一下子提前與春天相遇。更有表妹Arwen從美東飛來,三姐弟相處數日,不亦樂乎。

    更多内容和照片,请见博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aa3d70102es1e.html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6-5 04:53:41

    三月下旬去台湾参加读经教育国际论坛,之后就很少时间来这里了,真不应该啊,补上一下这两个月的日记吧。
    3月27日,台北,王財貴老師家小坐。寫字,吟詩,品茶,漫談…
    3月28日,春日台北,夜静无人。聽@季谦 先生談詩,以闽南语吟杜甫春望。




  • 天蝎亮亮

    2013-3-26 14:56:40

    真是一项巨大工程呀,慢慢阅读,妈妈真棒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3-21 03:53:56

    微博摘录 @Mrs楠楠顾:【吟诵课】 檀老师言「1」中国文化的精进都需要靠坚持的"修"「2」做事要能把握节奏,懂得欣赏慢「3」人要能时刻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可养颜「4」"诵"要求悠长深远,"吟诵"可以练气「5」下周就是中国传统"花朝"也就是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懂得珍惜花期将至,也将会更加明白生命的可贵。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3-20 18:17:38

    taomie 发表于 2013-3-19 09:37
    真是震惊这么大的阅读量啊!台湾的书店,你如果去的话,最喜欢逛的是哪家呢?

    会先去台大对面的唐山书店,还有二手书店像小茉莉等。誠品当然也会去了。
  • taomie

    2013-3-19 09:37:37

    真是震惊这么大的阅读量啊!台湾的书店,你如果去的话,最喜欢逛的是哪家呢?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3-18 17:41:00

    春子馬上就八歲了,兩個月前就她的中英文閱讀情况做了一個小結,詳見博文  八岁三语小春子的中英文阅读小结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3-18 17:39:14

    最近讀書恢復正常。
    春令營上和夏和小朋友們學習了《三字經》和《木蘭詩》。春子學習了《學記》《蓼莪》和《草書歌行》。

    春令營後和夏班級開始學習《大學》,他上課狀態也不錯,似乎可以不需要父母陪同上課了。這是好事。


  • taomie

    2013-1-24 15:21:43

    期待听一听和夏诵读《老子》的音频,呵呵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1-23 15:17:31

    @徐晋如  戊戌以还,时议趋新。请问今人中国的典籍读过多少,能践行、能内化为生命的又有多少?却花时间读夷人看中国的文字,不是舍本逐末吗?


    @徐晋如回复@江海客一生:骈文是文章之至美者,懂得骈文,才算懂得中国文学。//@江海客一生:从教育目的来说,《声律启蒙》是教诗的,《训蒙骈句》的教文的,尤其是骈文。骈文这一块太应该复兴了,现在的文章都干巴巴,一副教科书嘴脸。/


    昨日读书,春子诵读《论语》,和夏诵读《老子》,吟诗數首。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3-1-12 19:07:13

    冬季与《七月》相遇——诗经之美,稚子学文


    西历新年一过,携春夏二子与友人之女康康赴柏林,再会柏林稚子学文读经班诸友。春子再见好友,欢呼雀跃,小夏康康也在玩耍中很快熟悉了新朋友。当妈妈们在厨房沙发上喝茶叙旧之时,孩子们已经在几间教室里嬉戏开来,笑声洋溢。

        和几位柏林的妈妈小敘一刻,言歸正傳,来柏林的目的之一是和这里的友人们交流读经冬令营上刚刚学习的《诗经·豳风·七月》。前晚给柏林的妈妈寄去《七月》的纯文本,一个小时不到,友人雁就寄来了她加工好的圖文本:字体更大,配有适合的图片,旨在让孩子认字读诗之余通过图片更好地理解诗意。每次见到雁做好的圖文本,都禁不住要赞叹她的一番用心。

       上传柏林稚子学文读经班的《七月》图文本到爱问知识人,下载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35442583.html



  • epsa0495

    2012-12-28 10:22:51

    看了楼主的博客,让我这样的普通娃的妈妈情何以堪~~呵呵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2-21 17:38:05


    今年冬至为12月21日。西方的圣诞节也即将来临。
    春夏二子的冬至与圣诞是如何度过的,详见博文
    冬至与圣诞——有节日记忆的童年



  • fcy123

    2012-12-11 17:08:27

    ymei 发表于 2012-8-29 06:04
    看到春子、和夏进行得如此顺利,很感叹!我家读《弟子规》等半年有余,之前尚可,现如今抗拒严重,迷途中! ...

    我们家不喜欢读弟子规,喜欢读论语,原因不明.我自己教三字经的时候,孩子还是很喜欢,后来他们幼儿园教弟子规,孩子就表现出抗拒,不过后来我带着玩一样的读,虽然不喜欢,但也不排斥,是不是方法上的原因呢.
  • 允中2010

    2012-12-10 14:41:15

    儒家经典,如今也该在国内好好推广推广了,瞧人家!多好的家教啊,虽然身处国外,但还不忘教育国学,我泱泱大国,国内却只有极少数的国学学院(也是贵族的),少数的少儿读经班(也是凤毛麟角),我们的工人父母有几个会背诵儒家经典?我们开始学习了吗?如果我们都不会,我们的下一代呢?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中国意志力在何方?中国教育路在何方?瞧...人家日本京瓷公司,世界500强,懂事长,却用一本“活法”告诉你:我用的事儒家经典,才能白手起家,今天我还用儒家经典壮大企业,立足世界!楼主条件优越,好羡慕你都能给宝宝这样的学习环境,别忘了,等他长大后,也多为中国文化出力,最好是个大学教授,国际中文系更好!呵呵不论如何,我顶贴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2-10 03:04:15

    2012年12月9日大雪。
    致谦学堂课程。春子诵读《论语》《声律启蒙》。读经课後书法课。
    小夏跟班学习《老子》和《我爱吟诵》。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2-6 19:06:40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2-6 08:08:44

    20121205
    與春子同誦《孟子·梁惠王上》一遍,誦《詩經·七月》《蓼莪》五遍。和夏誦《老子》十章,吟詩數首。


  • 家有春夏

    楼主 2012-12-5 07:51:03

    余诵《孟子》一篇。春子吟《论语》一篇,《黄帝内经》第一二篇;和夏跟读老子五章,吟诗十余首。

    摘录《邓之诚文史札记》中邓先生对胡适的评价。
    先看邓氏日记之胡适印象。邓先生这种老派学者对于新文化运动当然是不以为然的,人前人后,他都丝毫不掩饰对白话文运动及其中风云人物胡适等人的厌恶。最初邓先生执教北大,后于1931年转赴燕京大学。这一变更是否和之后轰轰烈烈的林损事件一样,要和胡适之扯上关系,值得玩味,因为当时主持北大文学院的便是胡适。据说邓先生在燕京每学期开课都要骂胡适:“同学们,千万要听明白,城里面有个姓胡的,他叫胡适,他是专门地胡说。”“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两个人,一个姓胡名适,一个姓傅名斯年。他们搞什么学问?胡适就是‘胡’说八道,傅斯年就是‘附’会。”公开场合尚且如此,日记里当然更不会客气。胡适等人可谓“躺着也中枪”。


    日记中涉及胡适较多的是在新文化运动方面。如1934年4月10日写道:“蒋中正曾言‘五四’以后为亡国学风,意即在胡适诸人也。恐胡必以一走了之。”冯案:邓氏日记提到极峰人物的时候不多,也没什么好评。此处却引为知己,想来自然不是仗势欺人,而是心有戚戚焉了。然则胡适对现代学术影响之巨可见一斑,邓先生也只能徒唤奈何,不能“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了。“恐胡必以一走了之”一语也流露出了些许不屑。
      1934年5月29日,邓先生因为报纸价格不菲,停订两种。于是想到“胡适辈力倡以白话作报,谓可普及人民。而不知报费之昂,穷檐矮屋众人,岂其力所能哉”?世易时移,报纸仍然没有“普及人民”,却由电视一统天下了。
      1942年12月3日,邓先生读沈垚《落帆楼文稿·答张渊甫书》:“今之习为俗体者,皆曰欲人易晓。古人如此古奥而不患人之不易晓,今人恐人之不晓而至为如此之俗,是不以古人待人,而驱人皆不学而已矣。”邓先生颇有感触:“其言未免过偏。然今之为白话文者,不可不知此义。”此处可为之进一解,有时古人用古奥语言写就的古文我们可以看懂,反而是今人用下里巴人的语言挥洒的今文难以理解,想来不是我不学之故吧。
      1946年5月6日,读郑风《寒村诗文选》:“其诗学宋,别是一格。自谓瓣香陈白沙、庄定山,然口语太多,几类弹词唱本,惜未为胡适辈所见,不然必当标榜也。”我想邓先生若给胡适提供这些材料,说不定郑风真的会和他师法的陈、庄一起被收录到最终完整版的《白话文学史》中去,他们的诗远比该书已收录的一些作品高明,可惜邓先生不会提供,胡书也没有最后完成,这只能是我的双重假说了。
      1954年5月24日,邓先生大发感慨:“今大学生知有孔孟者,亦罕矣。再过数年,虽呫哔者将不识孔孟为何人。胡适辈欲打倒孔家店,岂非枉费心力?”“不惟古圣失其据依,即今圣亦瞬息而过。”时至今日,好古、知古之人较彼时自然更少,胡适诸先生当日矫枉过正,自然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54年12月17日:“此间科学院开会,分九方面讨论胡适思想,甚为热烈。讨论或将到明夏始毕,书生千古未有之荣,胡适将自夸矣。”冯案:1954年,中国大陆大兴批判运动,先是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后来转向批判俞平伯的老师胡适。最后出版了《胡适思想批判》等三百万言之多的批判文字。胡适认为:“共产党以三百万言的著作,印了十几万册书籍来清算胡适思想,来搜索‘胡适的影子’,来消灭‘胡适的幽灵’。共产党越清算我的思想,越证明这种思想在广大的中国人民心里,发生了作用。”(胡颂平《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对这种自上而下发动的批判,胡适将其看做是自己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乃至政治信念的胜利,是另一种对自己的抬举和宣传方式。胡适一再和友人说:‘这些谩骂的文字,也同时使我感到愉快和兴奋,因为我个人四十年来的一点努力,也不是完全白费的,毕竟留下了大量的毒素。’”(古远清《几度飘零:大陆赴台文人沉浮录》)邓先生“书生千古未有之荣”云云,真的道出了胡适的切身感受。
      1955年8月9日阅《醒世恒言》,邓先生禁不住慨叹:“市侩射利,确有见地,至于转移风气,竟以此为科律,其罪浮桀纣,殆不容诛矣。”虽然此处没有指名点姓,但所骂之人,自然是新文化运动诸公无疑了。
      1956年5月9日:“闻胡适在美国大放厥词,谓主义不可信,亦如孔孟之不可信。何其狂妄。此辈在世,天清地宁不可得也。”话已至此,“怨毒之于人甚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