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动辄学习英语十年以上(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而不能张口,不能随意应用,水平甚至不如母语英语国家的学龄前幼儿水平。原因无他,就是总是在积累量变,太多精力消耗在与遗忘搏斗上。
大家都知道对于母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分多个台阶,按咱非专业的划分,中文英语就至少有三个以上层次。比如学龄前简单识字不识语法,基本可口语听说沟通一个层次;学龄期间粗通语法,能浏览普通期刊报纸一个层次;学龄后精研中文英语文学或者专业英语又是一个层次。
我们对于自己的中文水平,容易得出归类,一般都位于第二层次中。
英语却不然,自卑看来不到第一层次;自强看来,有时甚至也达到了专业英语层次。但国内教育达到第三层次的人,未必能够与第一层次的母语英语人士自由交流。问题还是出在对于非英语专业人士,一生没有阶段性狂灌,没有见到阶段性台阶性的质变。当然英语专业人士一般还是有了台阶性质变。
学龄前狂灌家长还可能把握时间,当然是以主攻听说为主方向。
学龄后如果才想起狂灌,那么时间已经被学业任务压得无力集中突破了。经常见到小学幼儿课本中,一年下来学习几百个词,这几百个词尚且无能力组织几个故事,孩子也无从着手应用。随着孩子其他知识面的快速扩展,英语语言的能力增长根本跟不上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增长。最终这种语言也就演变为表面上与语文数学同级别的一种知识积累,始终无法上升为技能应用而终其一生。那么这种不能活学活用的知识积累的作用,也就只能作为中考高考晋级的一种压力/累赘/敲门砖来学习,其中乐趣已难被孩子体会啦!孩子只能日复一日的今日记忆,明日忘记,后日加强记忆,这些死知识再也难以获得质变了。
那么常规来说什么人获得后来的质变了呢?首先英语专业人士一类,其次以英语+专业谋生的非英语专业人士一类,还有国外留学人士一类啦……
但学龄后,如果我们父母仍然不知给孩子阶段性狂灌,自然就无法避免孩子进入英语记忆遗忘的死循环啦!个人认为还是适当组织主要学习进攻方向,以能力获得为目标,适当淡化阶段性考试成绩,以歼灭战获得台阶式提升表现形式。
别指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各个方向都兼顾、都很优秀。殊不知三十二般兵器都会使的经常是武术教头,武林高手时常只是擅长一两种兵器而已。
当孩子达到读中文书一目十行,而且兴趣广泛,对英文只是应付,很难主动去翻、看。
一直在试着各种方式,效果都不是很理想{:soso_e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