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ttt111 于 2012-1-30 16:04 编辑
这个帖子到今天,有如此多的父母热情的参与,确实让人感觉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了。感觉各位父母的各抒己见,能够从一个简单的题目引申到金钱观、幸福观等等各个层面和角度、深度。我很感谢,因为你们的回复,让我思考了很多,也更深刻的理清了自己的想法。
如今离孩子出生越来越近了,也就很难坚持经常的回复了,所以现在先做一个基本的汇总,如有好的回复我会置顶在这里的。
祝福大家:澄神彻悟身下即为全福地,心境开明眼前便是最高峰
一、我
1、当我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在外地出差,我的孩子第一眼见的人是我的同事,在伺候了一个月月子后我选择了辞职,一心带孩子。到今天,可以说一直都是我在带孩子,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孩子,爸爸的部分肯定是专职了,同时也兼了部分妈妈的角色。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既做孩子的老师,也做孩子的玩伴,可以说是完整的见证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
2、我以前做的是销售,整日里也是到处飞来飞去的,忙的就是应酬,呵呵,所以不要以农民的视角去看这个帖子,而且以后肯定也不会在这个县城呆一辈子,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长寿之乡,我总是在想,比起城市里面的孩子,我的孩子在这里至少少吸了N年的汽车尾气,还有种种大城市的弊病,应该也算一个优势吧
3、人生其实就是一个求道的过程,这几十年来,自己过的还是蛮辛苦的,至少在心理历程上,所以有着比一般人更多更细腻的体会,不能说是看破红尘,但是也算是清心寡欲了。工作是整天和客户打交道,时时看到金钱的威力,看到人对金钱物质的贪欲,我慢慢就厌恶了,钱真的是幸福么,我就好想给孩子一个干净的环境,远离金钱,远离谎言,所以我不羡慕那些有钱人,我知道钱是怎么来的,至少在中国目前的这个社会
4、我在这里先谢谢不同的意见和声音,毕竟我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特例,我这样去尝试,也并非刻意去节省,并且觉得没有必要,仅仅是没有必要而已。
一个原因是我并不认为拥有就一定是幸福的,当买与不买做决定的时候,我会问问自己不买会怎样。
第二个原因是不敢买,我们春节逛了一趟超市,结果啥也没买,为什么,是不敢买,那些零食是很诱人,但是很怕啊,这个春节我们就买了点花生瓜子和糖果,也就是为了应付客人的
5、这算是我的写照吧: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①。 乐跎跎②,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③。 盖下一枚安乐窝④。 东,也在我;西,也在我⑤
二、那我简单列一下现在的开支:
1、水电物业等等费用:100块吧,这里算是冬暖夏凉的,没有取暖费和空调费,用电做饭,没有煤气,闲煤气贵
2、我没有手机,家里就一个手机,电话费一般10块20块吧
3、孩子我自己教,用的都是我自己编的教材,没有教育费,孩子有时在外面玩花一些费用,估计在100以内。现在从网上下载了很多的资料,经过自己的整理分类,根据孩子的情况有选择的教孩子,今年我的计划是古诗词、文言文章、书法、英语和中医典籍,还教一门武术,我倾向于易筋经,教育孩子是费心费时的,需要自己备课,而且是自己不能松懈的,这需要很大的定性,而且自己学习的能力也要强
4、我们不工作,没有啥应酬费用,请人吃饭基本也是在家,基本不在外面吃,因为地沟油的关系,即使在外面吃也是吃桂林米粉,一家人10块钱搞定,我们这里一碗米粉4块啊,买2碗才8块的,再加2个豆浆,所以10块就可以了。我们穿衣以舒服适合为主,很少买衣服
5、孩子的零食是给买一些的,但是为了身体健康,很少很少,一个月不超过100吧,吃的话比如饼干也是一次吃3、4块,绝不多给,饮料牛奶包括营养快线QQ星什么的,自己几乎不买,因为不相信广告
6、主要是菜钱吧,估计一天怎么也不会超过30了,因为是在家做饭,大多时候20块钱比较合理,还有水果,吃的比较多,但是这个钱也多不了哪里去,我们这里13一斤肉,蔬菜都是一两块一斤,所以20块左右足够了
7、家里种了米,所以不用买米的,外面的米有防腐剂
8、隔1、2个月去桂林采购一下,可能要破费一些,孩子吃个麦当劳必胜客什么的
9、关于网费的问题,我们这里是600一年还送一个月,所以每月网费不到50元
10、我自己会给孩子做一些零食吃,因为孩子很少吃到外面的成品,所以孩子长的很好,比这里同岁的孩子至少高半头,很健康,一年生不了2次病,而且生病很快就好,这些年都没有去过医院,每次感冒发烧的花费不超过10块钱吧
所以算算下来,实在不知道钱花在哪里去
补充说明:
感谢“陪我去看海"这位妈妈,她说的很切中要害,她的话是:强烈佩服LZ的老婆。这需要多大的意志才能跟着LZ生二胎啊。
真是太不容易了!LZ能找到这么挺你的老婆真是福气啊!一定要对老婆好点知道了吗???
谢谢她的提醒,其实不容易的也包括我吧,呵呵,第一个孩子伺候月子就是我一个人做的,想想都忙的要死啊,,下一个疯狂期就要开始了,
呵呵,我是不是个好男人呢,要赚钱,要教育孩子,还要做饭照顾家(2012-1-16)
关于炒股,我不赞成各位介入的,炒股是很辛苦的心路历程,是很艰苦的心理修炼,所以作为一个女人,还是不要淌这个浑水吧,gs里面一切都是骗局的,到处都是血腥的谎言。
我是没有办法,我一心想去教育孩子,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法了,(2012-1-17)
关于麦当劳必胜客等等,每次去桂林都是带她吃的,可能平时没有吃那么上火的东西,所以每次吃完回来一定上火生病,要折腾好几天才能好,但是没有办法,必须吃的,(2012-1-17)
有人说:当家人都是健康的时候,这种闲云野鹤的生活,不妨一过;但当家人有病,甚至是大病时,还能如此淡定么?羡慕有二宝,但不向往因为节省而清心寡欲。
我是同意的
这种生活是一种自私的生活态度,它是隔离社会的,我不赞成这种生活的,我只是有些特殊的原因吧
这个年龄,父母都在年老啦,照顾老人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所以我有我的孽缘。
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过程,脱离社会的影响,我想是用我的经验和知识,给孩子创造一个像是大自然里面环境让她像小草一样的健康茁壮的成长,给她呵护也给她磨练,(2012-1-18)
昨天看到回复 婷子064的一段话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觉得很有道理,并且也在体会里面因缘的快乐,清心寡欲的活着,难道就是僵尸吗,我觉得你恰恰的错了,我看到了很多行走的风景,摘抄她的话吧:
很多人面对未来,总是左思考右打算,就是不敢迈开大步向前走。其实规划好的人生并不多,义无反顾勇敢向前的人常常得到更多,走得也更远。生命的远行不需要太多的准备,上帝给你两条长腿和坚实的脚掌,就是为了让你前行。向哪里走?让心告诉你。
于是,努力地走下去吧:),(2012-1-18)
本文摘自: 爸妈网(
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
http://ebama.net/home.php?mod=space&uid=12076&do=blog&id=58677&cid=172197
今天一同学告诉我一家人要出国度假过节,而我在节衣缩食,真是天上地下的区别啊,但是我的幸福感不见得比她差啊,想想自己真的蛮知足开心的,为每一餐可口的餐饭开心,为孩子的每一次笑声开心,为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实施开心,还有更重要的是
因为自己的心智每天都在成长,
真的开心啊(2012-1-20)
补充说明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在家教育孩子,其实更应该说是和孩子一起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自学的习惯和方法,让孩子自己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而我只是做个引路人和辅助人的角色。
一起学习国文,一起学习中医,一起学习书法,一起学习武术,一起的一起,是让我自己也重温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童年,体会自己创造的快乐的童年,丰富的童年。
我觉得很幸运,自己的经历给了自己重新思考重新审视的机会,现在学校的教育,不是不够,而是过度教育,强加于孩子很多没有必要的教育,所以我想让孩子从这之中脱离出来,给孩子更广阔的天空
学习是读书人的乐趣啊,可怜的读书人们,就像我现在时时能感觉到学习的乐趣,和孩子一起学习,真的很幸福(2012-1-21)
补充说明孩子书籍的问题
孩子的教材主要都是我自己编辑的东西,因为这个阶段主要就是识字诵读,所以我会挑选适合的教材自己手写出来,
无论是电子书还是纸质书,仅仅是参考而已,关于伤不伤眼睛的问题,我觉得现在学校那么多近视很容易解答这个问题
我不喜欢现成的东西,尤其是点读笔,父母教孩子,首先是自己的一个学习的过程,先是态度,再是怎么做,你要成为孩子的榜样,
自己英语读不好,不用怕啊,只要认真读,总是会和孩子一起成长的,你都不敢读,难道指望孩子和个机器学么,真是掩耳盗铃的东西(2012-1-23)
关于学习中医的再思考
关键是现在看到越来越多无良无德的医生,也看到越来越多无知无助的父母为孩子为老人花费很多冤枉的钱,这是个缺德害人的社会么
因为平时很注意饮食起居,所以孩子很少生病,即使生病也很快就好,感冒发烧从不打针,一般花费不超过10块钱,发烧也不应该吃退烧药的。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中医的,最起码要懂得中医养生的规则,要去懂得为什么生病,怎样不去引起病源。
所以我会和孩子一起学习中医的,先是黄帝内经,然后再看孩子的造化了
中医是可以让孩子受益一生的知识,是要学习的。
尤其在一个无良无德的社会,你一定要自己懂得些的,才不会被骗(2012-1-25)
我看到很多妈妈担心在家教育是否会让宝宝脱离社会的帖子,我的想法是这样的
1、在家教育并不等于把孩子关在家里,就像现在的学校把孩子关在教室里面就不脱离社会么
在家教育的目的,我的主要是通过教几门课程,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读书观,读书不是为了功力,树立正确的做人观,怎样去做一个正常人,乐观向上,心地纯洁,培养自己读书学习的习惯,学会自学,自己思考,自己去研究
除了那几节课的时间,他有大把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玩,我们也是努力给他创造玩的环境,包括认识别的小朋友,马上就有一个弟弟或者妹妹,2个人不会孤单的,呵呵
再加上我本身就是他的一个学习的老师也是伙伴,也是他的玩伴,总能在她学习、玩的过程中引导她,启发她,这我觉得很重要
2、我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并不是很呵护她的,相反我会给她创造一些比较艰苦的条件或者环境来锻炼她,呵呵,据说现在学校担心出事连春游都不组织了
3、就是怎样才叫社会的问题,这个标准是什么,我不喜欢八面玲珑的人,我也并不认为当官发财就很荣耀,我了解这个社会,要想当官发财,你要放弃做人哪些最宝贵的东西。
我给宝宝一个健康的人格和体格,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习惯,一个快乐丰富的童年,下面的路就由他自己去走了,
归结起来,我觉得是否脱离社会,主要还是看孩子的情商,心理健全的人很容易融入社会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和社会脱节的。
因为观点相同,现将 tarbaby 的回复置顶,感谢她交流自己的观点:
本帖最后由于 tarbaby 2012-1-26 14:10 编辑
楼主让我想到了学习美国文学史时提到的亨利·戴维·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瓦尔登湖》(Walden)的作者。1845年独立日(7月4日)这天,28岁的梭罗开始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试验,他移居到离家乡不远的优美的瓦尔登湖畔,建了一个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非常简朴、原始的生活。
为了证明人类对物质的需求其实可以达到很少,那里他仅花28美元多一点儿就建成起了自己的栖身的小木屋,每星期花27美分就足以维持生活。为维持这样简朴的生活,他一年只须工作六个星期就可以挣足一年的生活费用,剩下的46个星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物质的简朴带来的是更多的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愉悦。散文集《瓦尔登湖》(Walden)就详细记载了他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个月的生涯。
两年之后,他结束了瓦尔登湖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他过不下去了,而是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此后也一直保持简朴的生活。梭罗以他的经历证明了人们的物质要求其实可以很简单,而一旦放弃了物质上无尽的追求,亲近热爱自然,也就放弃了无尽的烦恼。梭罗以他的经历对抗当时物欲横流、精神贫瘠的美国社会,然而却并不为世人理解,被人看做行为怪异。
居住的地方不同,生活成本也无可比较,究竟是1200够还是2500够再或者500也行倒也难下定论。其实我想楼主在这里讨论的本意应该不是到底2000还是1000养2个娃够不够,而是这样一种“简单一点”的生活观念和态度是否可行。
其实不需要讨论,只要想想我们自己的童年成长经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就有答案。我们这一代很多家里都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吧,一周只有一天休息日,没有微波炉,煤气灶,没有洗衣机,没有冰箱,没有大彩电,没有电话,更没有电脑,能干的妈妈孩子的衣服也是自己做,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破了就打个补丁。我在城市居住,小时候家里阳台养过鸡,种了不少花。夏天没有空调,甚至再小的时候连电扇也没有,天热就睡在竹凉床上,地上洒水,降低温度,摇着蒲扇,点上蚊香。最初家里有电视的人也很少,一到放电视剧的时候,家里有电视的人家就会喊上楼上楼下的快来看,大家挤到一起边看边议论。楼上楼下的邻居相互照应,关心(我就在好多家吃过饭哈),让人觉得温暖。过年的时候去朋友家拜年,大家的家里都摆了好吃的,有自家做的花生糖、芝麻糖、炸的圆子,还有在找人做的爆米花(好多人排着队等那“彭”的一声响,嘿嘿)或是蛋卷... (现在啥都改超市买了,也都短信拜年了,可咋一点年味都没了呢)
回想那个年代,没有的东西实在太多,可就是不缺快乐。所以,有时候让我们停下想想:我们现在真的需要这么多吗?现在的孩子们物质上比我们当年富有太多,可真的有我们当年快乐吗?
本文摘自: 爸妈网(
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
http://ebama.net/thread-48134-37-1.html
(2012-1-26)
因为观点相同,现将 ian的回复置顶,感谢她交流自己的观点:
看了后很感慨,中国的医疗确实很黑暗。
我儿子现在4岁,3岁前从来没有挂过盐水,很多次发烧也是自己辛苦点,晚上给他物理降温,用温奶器温着水给他喝,在不吃药的情况下一般第二天就好转。去年10月份我们自己犯错了,图方便去了离家最近的上海儿科医院,碰到个没医德的医生(高巧娣),号称孩子得肺炎,还说是过敏体质,挂盐水不说还开了很多非医保的抗过敏药“孟鲁斯特纳”和化疗后才要吃的“脾氨胎口服冻干粉”,说要长期吃,吃完再去开。孩子吃了几天后白天黑夜都不睡,出现攻击行为和幻觉,晚上23点还不肯入睡,说手痛,要拿刀割掉。我们果断停药,一周后好转很多,然后细心调理,目前已完全好了。
回想那时的揪心时刻,真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朋友的邻居是神经内科医生,她的孩子生病从不吃药,更不要说挂盐水了,说是给孩子物理降温和按摩,几天后就好转。因此我很认同楼主的观点,现在的医生为什么喜欢开抗生素,因为回扣高,为什么小病就要孩子住院,因为每拉一个人头就有150元。不道德的社会就会有不道德的人,在中国,老百姓要有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活的很累。我们家也和楼主差不多,从不外出吃饭,因为怕地沟油的同时还怕米饭有添加剂,也不给孩子吃零食,因为零食里都有防腐剂和其他添加,最多也是吃点进口饼干(其实也不贵),下午的小点心孩子也吃不了多少。不给孩子看电视,自己也坚持不看,减少辐射对眼睛有益。每天给孩子念故事书,多户外,对身心健康有益。
但是在大城市,要保持这样的心态不容易,身边的人会觉得你是异类,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生了孩子就扔给老人,老人和我们总会有隔阂,想法不同,观念不同,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同。
所以,我很羡慕楼主能过闲云野鹤的生活,高消费只是过把奢侈瘾,更说明内心的空虚需要物质来填补。真有钱,应该做点慈善事业,多行善多积德。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本文摘自: 爸妈网(
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
http://ebama.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34&page=38#pid1294127
现将春天的小少女 的回复置顶,感谢她交流自己的观点:
支持归隐田园的生活!
支持清心寡欲的生活!
支持中医、支持传统文化、支持身心合一的锻炼方式!
我们从大自然中拿的已经太多,现在总算有人约束一下自己的欲望,真的是好事!
我也想过得低碳、节省、不去拥有那些本来无意拥有的东西。唉!我也不被周围的人理解啊!仿佛我是因为穷得生活质量下降似的。
其实,跟存款和工资无关,我们能够得到生活的必需品、不为衣食所困扰,已经何其幸福!
真的没有必要为了那些被商家撩拨起的欲望,再去挤占更多的资源了。
不过,在大城市,诱惑是随时随地啊——这两天商场到处是打折宣传,年底又有奖金啥的,忍不住大买了一番!
你的贴好啊,提醒了我!提醒了我——不能再逛了!!!
本文摘自: 爸妈网(
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
http://ebama.net/thread-48134-31-1.html
现将千眠 的回复置顶,感谢她交流自己的观点: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我们当年快乐,现在的孩子对过年的感觉很淡薄,到如今的孩子也做父母的时候,估计春运不再为了回家过年,大家都纷纷旅游去了。
丰富的物质生活有时候不仅不能提高精神生活的满足感,还能降低呢,可是社会是一个很大的操盘手,时间的箭头只有不断的向前推进,即使个人想回到以前的生活状态,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社会不会陪着你一起回头;
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只有在眼前的生活中,取得某种平衡,对温饱线上的物质生活,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这真是个问题。
有的人很拼命的赚钱,然后拼命的卖贵的,以平衡自己的辛苦,有的人比较懒惰/知足,够吃有穿有住就可以了,有的辞官归故里,有人连夜赶科场……
我觉得都是对的,只是不同人的个人选择而已,其实最杯具的是没有选择权的人,如果你连温饱都不能满足的时候,你唯一可以争取的就是生存权,其实简单不简单生活的,对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人来说,都是奢侈品,消费不起。
大隐隐于市,在大城市里简单生活,其实也很不错的。
本文摘自: 爸妈网(
www.ebama.net) 详细出处请参考:
http://ebama.net/thread-4813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