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分享了一篇博文叫我和芽芽一起看电影龙猫。 这龙猫果然是看的很上瘾,愈演愈烈,简直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呵呵。
一个月多了吧?算不上每天看一遍,隔三差五的就翻出来看一次。
还记得我说过的故事有两个小姐妹,小梅和小月。每当芽芽听到朋友的孩子比自己大,自己只能是小梅的时候,就非常生气, very very 。我想要当小月,我一定要当小月,妈妈,妈妈,你给我生个小妹妹吧?妈妈,妈妈,你什么时候给我生个小妹妹啊?你生了小妹妹,我来照顾她。 咣当,我晕倒。
今天早上,我叫她来吃饭,只见一手拉着小凳子,一手硬挺挺的不能动,你怎么了?那手不能动了?嘿嘿,我拉着我的小妹妹呢。妈妈,你说小梅的头发都是小月梳的。扮小月上瘾啊!!指指她的头发说小梅的头发都是小月梳的。说到小月的时候,我指了指我自己。嘿嘿,芽芽坚决的要求我再指一遍,小月必须指她。
早上,她在一边玩,我就听着这边玩边念念有词:小梅,你怎么来了?不是跟你说让你跟婆婆在家的吗?爸爸今天是大学开学的日子,姐姐还有两个小时的课要上。好了好了,我跟老师说一声,看看能不能让你在跟我在这里。我的天呐,龙猫的台词都背下来了。过了一会儿,我走过去看她,看了一幅大作,我问是谁,答曰:大龙猫,还刹有介事的写了几个没人看得懂的字,嘻嘻。
时不时说话的时候,给我们扔一句台湾腔,因为龙猫的国语是台湾配的音。比方说干什么?这个么就是二声。再比方说偶尔会加一个喔字作为结尾,呵呵,孩子受感染的能力就是快啊。芽芽喜欢扮小月,同样也是在暗示自己,我长大了,我可以,我有能力了。这是一个长大的表现,值得开心。
还配着大龙猫这三个字呢,虽然只会写大,哈哈哈,至少有鼻子,有嘴了,至少外形特征是把握住了,哈哈,自己的孩子自己看着好。
孩子的心理很微妙,我不知道在心理学上这叫什么,但我可以肯定这是一种心里特征,谁能来为我解答一下啊!!!!!!中午讲到螳螂小绿,螳螂小的时候,很怕蚂蚁、蜘蛛、青蛙、变色龙,我们讲到这的时候,总是要模拟一下,螳螂小的时候,会躲在一片叶子下面,我说这叫一叶障目,你们谁也看不见我,我安全了。我们拿书遮住脸,扮作小螳螂。
讲螳螂小的时候,害怕被蚂蚁拖走,芽芽就说妈妈,假如我是蚂蚁,你是螳螂,我把你拖走了。讲到害怕青蛙的时候,芽芽说妈妈,假如我是青蛙,你是小螳螂,我把你抓住了。张开大嘴,啊呜一声,仿佛把我吃掉了。讲到变色龙的时候,芽芽说妈妈,假如我是变色龙,你是小螳螂,我来抓你了,啊呜一声,又把你吃掉了。
讲到螳螂长大了,讲到螳螂开始分作树枝静候美食到来的时候,讲第二遍,我也重新领略了一次小绿这个故事的深意,深深的学习了螳螂的生活习性,书是要精读的,这是题外话。芽芽说妈妈,假如我扮作树枝,你是蝴蝶,我一下抓住你了,吃掉了。讲到螳螂长大了可以挥舞大刀,独自对付一窝蚂蚁的时候,芽芽说妈妈,假如我是螳螂,你是蚂蚁,我有大刀,我不怕你了。讲到螳螂吃掉蜜蜂,芽芽说妈妈,我是螳螂,你是蜜蜂,我有大刀,我抓住你了。讲到蜘蛛,现在小一些的网已经困不住长大的螳螂了,芽芽说妈妈,我是螳螂,你是蜘蛛,现在你的网粘住我了,看我的厉害,我使劲争脱了你的网,我长大了,我有能力了。再讲到螳螂又大一些,甚至已经可以吓坏蜂鸟的时候,芽芽说妈妈,我是螳螂,你是蜂鸟,我来了,你吓坏了。
我不明白为什么她会这样选角色,从这些角色看,她选择扮演的都是胜利的一派,是不是说孩子内心需要这种暗示,这也是孩子的自我调节?我想她是在用这种方式给自己增加安全感。孩子需要胜利,孩子需要胜利的正向暗示,通过暗示,可以增强孩子内心的能量,当我认为我可以的时候,我就可以!!!
时时小心,步步为营吧!孩子没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