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Ester 于 2012-6-26 09:45 编辑
萧愚; “
我希望大家不要把口语简单理解成口语。比如,日常寒暄,饭店点菜,问路购物诸如此类。这些不是我所说的口语能力。
我说的口语是一种思维。是描述,叙述,阐述,解释,说明,评论,说服,比较,请求,问询等等思维活动。
一种语言的核心部分是这些功能性的思维活动,把握好这些语言内核,
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这样就逐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语言大厦。”
我理解的口语能力强不强,还就是体现到日常生活用语的使用能力,可能包括日常工作交流用语,(后者在国内被归为商务英语的范畴。)
口语,达到交流目的不难,但说地道了也绝对不易。我在美国生活工作20多年,这个体会是有的。
第一,日常用语跟文化背景关系密切:比如,一个中国人说起“雷锋”,大家都知道其内涵外延,但外国人不加解释很难明白。美国人说起Good Samaritan,中国人没有解释一般不会懂。第二,日常用语中习语用的最多,习语用的好,才会让人有地道的感觉,习语在情境中才能体会出其用法。要说有所谓的英文思维,这里是用英文思维最多的地方。
萧同志定义的口语(
是描述,叙述,阐述,解释,说明,评论,说服,比较,请求,问询等等思维活动),英文里叫 discourse,或者 Rhetoric。有几个中国孩子(甚者成人)能用中文做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