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10日 10:40   中国青年报


自述
  6年后我将收获怎样一个孩子
  开学一月摧垮家长(微博)坚持6年的教育观
  在被朝阳染成金色的清晨,三两成群的孩子不断地、在被警戒线隔开的小小通道里或快或慢地向小学校门走去。
  在这群孩子中,一个纤细的小女孩的身影一直被我的目光锁定着。背上那个跟她身材相比显得十分巨大的书包,让她不得不用力把身体往前探才能保持平衡。
  这个小小的女孩就是我6岁的女儿。
  一个月前我坚定地把她送入了小学校门,用每天清晨亲手烹制的早饭、傍晚的第一个微笑作为礼物,庆祝她人生中重要的成长。
  然而,随着小学生活的真正开始,我的坚定却变成一天浓似一天的疑虑。
  一进校门的下马威
  我用了6年力图把女儿培养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让她慢慢明白“你有你的好,我有我的好”。
  但是,刚刚过去的这一个月,我的这个理念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几十年前,自己也曾经是一名小学生,知道学校里最大的规矩就是整齐划一,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这个社会到处都在张扬个性,依此推断,现在的孩子即使不能张扬,至少也不至于被压抑。
  没想到仅准备学具一项,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开学第一次家长会结束后,老师给了一份极为详尽的PPT,对买什么样的本、笔、文具袋、文件袋、舞蹈鞋等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每一本书、每一个本包什么样的皮,包多厚的皮,名字写在哪里,用什么方式写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那个周末我们奔波在家附近的几个大超市和批发市场里,采购着老师开列的各项用品,一项项地落实。
  没想到,很多孩子的用品都不合格,也包括我女儿。
  那天回来,女儿着急地怪我:“为什么不给我买一双白色的舞蹈鞋?”
  因为女儿一直在学舞蹈,家里有好几双规范的芭蕾舞舞蹈用鞋。怎么会不合格?
  女儿说,老师交代了一定要买白色的,前面是宽宽的松紧带而不是细鞋带的。
  “又不是上台表演,平时上课用,有必要这么统一吗?”几天的奔波焦躁,让舞蹈鞋成了压垮我的“那根稻草”,“就穿这个,不用非得换。”我生硬地对女儿说。
  女儿没出声,我转身一看她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脸上写着焦急和恐惧,小声对我说,“有小朋友已经挨批评了。”
  我怎么可能让刚刚上学的女儿因为这点儿小事就受到责备,怎么能让她这么无助?!
  我立刻起身带着女儿到老师推荐的商店去买了合乎要求的舞蹈鞋。
  女儿的心情平复了,但是我却异常难受,我不停地问自己:是我错了吗?
  “三分教七分等”的教育观一开学就碰了壁
  我用6年学会了等待,明白了孩子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但是这一个月,我不得不加快自己的脚步。
  因为明白学龄前的孩子应该以游戏为主,所以,一直坚持没让孩子上能学更多知识的学前班,孩子的小手主要用来使用剪刀等各种工具,她手中的笔也更多是用来画画的,很少写字。
  上学了,写字成了必须的一课。知道孩子缺少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孩子写字的时候我会格外用心,我认真观察她,她每写一个字的时候都很努力,一笔一画地、很用力。虽然每一个笔道还歪歪斜斜,因为用力很猛所以页面看起来不干净。看着她这么认真,我知道她一定能顺利度过这一关。
  但是,没过两天就收到老师发来的信息:“孩子的书写很不好,家长监督孩子把每个字写好。”
  书法是需要长期练习的,刚上小学不到一周就要求孩子把字写得横平竖直、像模像样,可能吗?孩子不是神童就是得从幼儿园抓起。
  看着孩子认真而痛苦的样子,我在想:我所学会的“等待”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为什么给孩子带来了比别人更多的痛苦?如果不对,那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呢?
  “只有服从没有商量”的家长生活
  我用了6年试图让女儿明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互相尊重。我也深知,要想让孩子学会尊重首先要对她尊重,不能因为自己是家长就颐指气使,不能因为自己是成年人就乱用权威。
  但是,经历了这一个月的学生家长生活,却让我不得不忧虑。
  出于安全考虑,现在的学校在出入校门方面有着极严格的管理,没有特殊的情况,家长很难看到孩子平时在学校的状况,也很难了解老师与孩子之间是如何互动的。
  但是我仍然充满疑虑。
  从开学起,老师就与家长间创建了短信沟通的渠道。看到老师长长的信息,再看里面详尽的各种要求,首先想到的是老师很辛苦,父母两个人管一个孩子都经常会觉得力不从心,更何况一个老师要管理全班40个同学。于是,我在收到信息后会回复老师信息已经收到,并由衷地表示感谢。
  没想到,两天之后,老师给所有家长发了一条信息:接到老师的短信通知,不需要回复的不必回复,需要回复的会特殊说明。
  接到短信突然一愣,缓过神来再读每天必到的短信,发现老师的短信虽然多以“家长好”开头,以“谢谢合作”结尾,但是通篇看下来基本都是各种命令,比如,“明天必须带……”“今天有孩子本上没有家长签字,请注意”等。
  我知道了这是一个只有“下达”没有“上传”的渠道,老师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没有“商讨”只有“服从”的方式。
  老师跟家长的沟通尚且如此,对孩子会不同吗?
  热爱集体的“小红旗”是家长买的东西换来的
  还有一个困惑,我用了6年让孩子明白礼物不是做事的动因,所以,我尽量不把获得礼物作为让孩子做事的交换条件。
  但是,这些天女儿已经用“小贴画”成功地换回了两块橡皮,又用几张印着图案的小纸片换回了一块棒棒糖,她还在一个小本子上积攒着另外一堆“小贴画”,据说攒够了10个就能换回更大的礼物。为了让孩子自己在班级墙上“热爱集体”一栏中插上更多的“小红旗”,我们给班里买了绿色植物、餐巾纸,送去了美化墙壁的墙贴、参与本该由学生自己参与的班徽设计……
  与现代教育观尖锐对立的教育方法在我女儿入学后都在硬生生地发生着。
  再过6年,这所名牌小学能还给我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孩子吗
  这些年社会舆论不是一直在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吗?可是你去小学里听听课就能发现:下课会有人喊,都去喝水上厕所了,大家听令而出;上课都把小手交叉放在课桌上;回答问题都把手举得一样高;打开书包所有孩子的书皮都一模一样;所有的铅笔都是2H的,连笔尖都要一样的粗细;连书皮上的名字都要一种式样写在同一方位……
  如此的整齐划一,6年后,我的女儿怎么可能不像流水线上的产品?!
  我一直坚信一位教育家的名言: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的目的不是把我们头脑里的东西强势地倒给孩子,而是唤醒他的灵魂,激发他体内巨大的创造力。
  我已经用6年尽力把我身边这个孩子当成一个比我小一号的人,了解她的内心,同时也让她体会我的内心。现在我怀着满腔热情把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送到了学校,我期望学校能比我做得更好,让这么一个小小的孩子沿着她特有的生命轨迹长大、长高。
  再过一个6年,我会收获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现在,我有些恐惧了。(林爻)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zhoujun6699 + 20 引人深思
4236 查看 61 收藏帖子 (4)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tjuwf

    2012-10-11 07:56:07 使用道具

    教育呀,越来越退步
  • magician

    2012-10-11 07:58:40 使用道具

    这些还都算小事了,更“恐怖”的在后面。
  • nyyy57120

    2012-10-11 08:07:45 使用道具

    这个家长,孩子才上一个月的学,已经把学校可能的负面影响放大到极致,家长的心态完全被流水线给吸引住了,最后吸引来的可能真就是流水线。
    他咋不想想家长充满热忱地为布置班级做贡献,也可以带来集体感与参与成就感呢?班级,就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跟学生和家长无关?
    要觉得老师要求得不对,自己的想法正确,在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家长要么放弃自己立场去迎合老师,要么就拿出能够坚持自己的信仰,不惧怕成为烈士的精神来。
    又想坚持自己,又想得到老师学校的赞赏赞同的心态,自寻死路的多。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必须学会舍弃,左右都舍不下,说明的是自己想不开,放不下。
  • 何田田

    2012-10-11 08:09:02 使用道具

    看来各地小学都差不多呵,我家丫头那个学校也是,到现在都没有家长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每天都是流水帐的短信作业提醒。甚至开学前的家长会都被校领导洗脑,不要经常打电话给老师,白天老师要上课,打电话不方便,放学后老师也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也不能打,所以我们家长毫无渠道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点滴.
  • kry

    2012-10-11 08:10:23 使用道具

    同作为小学生的家长,只能抱团叹气{:soso_e125:}
  • hexingying

    2012-10-11 08:15:01 使用道具

    比俺们当年还过呀,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soso_e118:}
  • x1978h

    2012-10-11 08:16:11 使用道具

    现在教育真让人?唉!。。。。。。
  • 臭蛋妈

    2012-10-11 08:18:16 使用道具

    幼儿园的油画棒我因为不合格就重买了三四回,多买了三四套。我真不明白最后合格那套和我之前买的有多大本质区别啊。从托班开始每年一套文具,包括剪刀之类的,还是那些老师还是那些学生,我不知道每年多出的30把剪刀(还有其他文具,特别是托班根本没用),他们怎么处理啊。我不是心疼那点东西,就是感觉莫名其妙的。没办法,把孩子交到那儿只能守那儿的规矩,咱们大人到了社会上不平的事还不是到处都是,我们有多大能力改变啊。
  • babydragon

    2012-10-11 08:20:09 使用道具

    想到上小学,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
  • 虎父格格

    2012-10-11 08:20:17 使用道具

    现在的教育确实如楼主如讲,太多程式化的东西,老师也太多讲求形式,只是追求看起来的管理有序,而非细致的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精彩。

    我们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也是更多学习成绩上的,而非孩子的多方面发展,这个时候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成了很必要的温暖通道。及时发现各种问题,给她各种问题的解释,这种教育的大环境真的没办法与之抗衡,只求在细微处去做些调整。

    一个班四十几个孩子,老师的压力也是不小,学校也是个江湖啊。这么早的,孩子就要经历人生百态了。

    写字啥的,拼音啥的都要家长跟着的,感觉家长也确实很累的。无奈中找个尽可能平衡的方式吧,要不然还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 yanyan88

    2012-10-11 08:24:24 使用道具

    Can you change a teacher?

  • 刘畅妈妈

    2012-10-11 08:26:19 使用道具

    转来的吧。是有些道理。看了让人叹息。

    但是楼上诸位的回复更有看头。学校教育不是家庭教育的重复,要是老师和家长一样就不用上学了,在家呆到成年就可以了。
    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方式甚至理念自然会有所冲突。想要更好,就要协调,而不是排斥。更何况教师们更专业,任职前和任职中都有培训研讨,反正不会亏了孩子的。

    我家宝宝就是一年级的,老师要求没有那么整齐划一。有时候还觉得挺有特色的。比如十一假期就统一要求不能布置任何书写的作业,老师就布置了读书、画画(主题:科幻和秋天)、摆小棍做游戏(为了学数)等作业,我是很赞叹!
  • cxkky

    2012-10-11 08:34:03 使用道具

    学校的教育讲的是成绩,而真正的素质教育是很难在短时间看到成绩的,我们是在小城市唯一一所推行素质教育的学校上小学,每班80几个人,大体情况差不多,老师“很负责”,不过没这么离谱,感觉还好吧,没有短信通知,通知一般写在黑板上面,作业也是最少的了,每天写个几行拼音,做个一到两页数学,很轻松。不过上课时,老师对小孩的要求都很严,拿着个尺子样的东西老在桌子上敲,坐也有严格规定,但包书这些小事还是没有这么严格,只是要求必须包书皮。我小孩也没上私立幼儿园,写字很慢,在校表现一般,得的红花偏少(两个,多的9个了,也有一个都没的)个人觉得这个制度也是有毛病的,这样的制度只是助长了那些基础好的孩子,对那些真正需要鼓励的小朋友却只有打击。这也是助长了幼儿园小学化的风气,学校里的老师与家长一致认为,私立幼儿园出来的孩子跟得上班些,公立幼儿园出来的一般都跟不上,我小孩还算好,一般的字也认得,拼音也还跟得上,只是不熟练。老师要求买一样的东西,很多都是与利益挂钩的,还好,我们暂时没说过要买什么书这类的,除了交几百元装多媒体设备外。中国的教育就这样吧,真要理想化还只能学郑渊洁了。
  • 宝罗快乐

    2012-10-11 08:34:49 使用道具

    怎么好多要求和做法和我们的一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比如统一文具这项要求,2H的铅笔写出来的字比较轻,如果是HB的写出来的太重。适应吧,年级高一点就没这么多形式上的要求了吧
  • shql1977

    2012-10-11 08:37:31 使用道具

    我家孩子二年级了,上一年级时不足六岁,班里除了数学老师家的孩子比她小外,她算最小一个了。第一学期和班主任沟通时,班主任说还行,能跟得上。过了两个月,班主任则说,我挺看好某某某的,也就是班主任认为我家孩子还行。
    于是,我心里踏实了,我家孩子还行,班主任还比较看好。
    到了下学期,我问孩子情况时,依然如故。我也一样,在上小学之前,女儿很少写字。所以,写字的速度比较慢。当我提及孩子写字速度慢时,班主任则说“但孩子写的挺漂亮的”
    现在看来,如果不是班主任的宽慰,或许我们一年级心理上就不会轻松。

    到了二年级,某次和班主任沟通时,方知,其实,刚入学的时候,由于孩子写字速度过慢,班主任的确感觉到了“有点愁”。但现在一切都好了,所以我没有太多感受学校教育多么多么不好。孩子上学期间都还是很开心的。
  • 南南北北

    2012-10-11 08:41:23 使用道具

    我在雅虎首页看到了这篇文章 从我上学的经历来看我觉得中国的教育就是这样 摧残个性 打压个性。可能跟我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有关。我们从小培养的就是集体荣誉感,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枪打出头鸟之类的。只有大家都差不多了,这个社会好像才安静了。不可思议。可是对于我们这些移民移不起的人怎么办?还是要孩子继续受这样的教育,也只能受这样的教育。多少年都没曾改变。仅仅因为一些报道能改变多少?你我身处其中,你我只能听之任之。原谅我的懦弱。我觉得这个现实很难改变。因为教师也是中国人,大部分中国人都这样,包括你我。
  • infancy

    2012-10-11 08:50:11 使用道具

    谁助长教育的这些风气?还不是家长?如果大家在幼儿园都不提前学拼音、英语和数学,会导致一个班级同学基础部均衡吗?就是有太多的家长急功近利,想让孩子能“表现好”,小小年纪就拼命地往脑袋里塞知识,而且这种事情往往会以一带十,以十带百,能坚守阵地的家长只是少数。进了小学,这部分“少数”的孩子自然就成了“差生”,老师也不可能慢下脚步单独等这几个人,只能一遍遍发信息催促家长。现在的家长真恐怖啊,女儿班的“家委会”积极地不得了,把班级的布置教室、买资料、教师节送礼物等等全包了,其他家长只需交班费就什么都不用管了。目的是什么?想想都觉得悲哀。。。
  • roben

    2012-10-11 08:50:13 使用道具

    我也抱怨过,但真的你去孩子学习的教室一起上过课你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要求了。很多孩子,说实话,我这个从不打孩子的人都想打了。如果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有像这个家长一样的教育观和方法,当然老师也可以改变,但是更多的孩子的家长是不可理喻的,孩子是缺乏管教的。老师也只能这样了。等以后中国绝大多数的家长有了作者这样的素质,教育就可以变了。
  • wm385882346

    2012-10-11 08:58:26 使用道具

    想说,又不能说破。就是现在的现状
  • 封疆大吏041010

    2012-10-11 09:02:52 使用道具

    很简单的道理:家长的想法越是这样,越是搞不定。
    这孩子,还是被他家长摧毁的。

    我还有一种感觉,这家长一根筋,吊在那里了。
  • xiaoyumama

    2012-10-11 09:05:37 使用道具

    有一个整齐划一的规定,对于面对40多个乃至60多个孩子的班级来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咱们家里就一个孩子有时还焦头烂额的,想想那么多孩子挤在一间教室里,都讲究个性,是不现实的。老师也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和精力的。所以,孩子的个性需要家长很好地维护,但同时要叮嘱她或他,在学校就应该遵守一定的规则,这就是学校游戏中,你必须遵守的。但我们自己要发展自己的个性,要表现出自己特出的地方,家长要在放学后继续引导并保持,我想等孩子渡过这个需要人陪伴的时期,到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就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了。那时,家长的引导也会更好进行。你和学校理念有矛盾的地方也能对他讲清楚了。不必着急,这是个自然的问题,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去适应吧,不必害怕。
  • littleair

    2012-10-11 09:08:20 使用道具

    我对现在的公立教育其实有很大的担忧,但是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这样,只有回家不在给他压力
  • xiaoyumama

    2012-10-11 09:10:01 使用道具

    本帖最后由 xiaoyumama 于 2012-10-11 09:10 编辑

    我家今年算是提前上一年级了,原本很是担心她能否跟上,但结果却是适应良好。担任了小组长,九月份被评为小标兵。就是,身体每隔两个星期会上火,一上火就走喉咙,会发烧,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所以,是否有健康的体魄去适应现在的教育,是我现在最关注的问题。知识,总会学会的。但身体不是你想好就好的。身体是最大的本钱,有了这个才能去奢谈其他。
  • wjjzw1111

    2012-10-11 09:12:48 使用道具

    就说进近的韩国,不说日本了,人家在小学也是很严格要求的。小学是的先要树立一些规则的,没有规则,不遵守规则,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看了韩国的学校教育,再看我们的,尊师爱幼的传统都哪去了。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换位思考,每天收到无数条的信息直到深夜,还要一一回复,会是什么样的感觉。那些信息只是通知,并不是个人情感交流。比如收到广告信息,会回复吗,再盼着回复吗。
    我知道的有的老师,手机按键都按坏了,收到的信息太多了,手机储存都不够用,不要认为老师的手机都是好手机。
  • 为了女儿们

    2012-10-11 09:13:34 使用道具

    一个班40个孩子,够幸福了,我们这里70、80个!!
  • 木鱼

    2012-10-11 09:14:51 使用道具

    可怜的孩子,可悲的中国教育。
  • gslzhhcc

    2012-10-11 09:17:03 使用道具

    这不代表大多数吧?起码我们这的小学就不存在文章里说的情况
  • 信心妈妈

    2012-10-11 09:17:17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wjjzw1111

    2012-10-11 09:18:00 使用道具

    文中的父亲也太认为自己的孩子special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专职的教师在家学习,VIP尊享。
    写字也是动手能力之一,如果6岁不会写字,还真的有些说不过去的。
    适应环境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学习,并不是说适应了学校教育就会把个性磨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