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本帖最后由 fpzhou 于 2011-4-5 08:00 编辑

     咱们的农历应该算是阴阳合历。像元宵,端午,中秋这些是按月亮算的,所以总是阴历某月初几。而二十四节气是按太阳历算的,所以和现行的公历比相对固定,差别不过一两天,阳历上春分,秋分是固定的。那么离春分固定天数的清明也是固定的。只是阳历有逢四的倍数年有二月29天,所以润年清明4月4,平年4月5。
    清明是个节气,本来就和中秋这些节日不一样的,只不过现在都算国定假日,所以就混了。而对于阴历来说,却又每年不一样了。一定要比的话,也应该和春分冬至进行比较。
    因为要给孩子介绍这个节日方面的知识,包括相对应的歌词诗赋,人文典故。所以就查了一下,跟大家分享一下了。
115不行要,用Raysource传了,完全免费的,这个音频是滕云的诵读世界南京若虹妈妈讲,文美音甜。转在这里初衷是跟各位父母分享,请大家感谢原作者。
http://www.rayfile.com/files/a30fa047-5f16-11e0-b732-0015c55db73d/
八版
2810 查看 14 收藏帖子 (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小木马克思

    2011-4-5 08:07:52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fpzhou

    楼主 2011-4-5 08:08:55 使用道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到唐朝,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附:清明节诗词典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做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出狐狸眠冢土,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高菊卿

           这两首清明节的诗,写出了清明时节的细雨霏霏,更衬得清明祭扫者的悲戚断魂,却也因清明的祭扫使人省思,生命究竟为何?生亦何欢?死亦何苦?在世拥有的一切是实是空?想人间造物搬兴废,吉藏凶,凶藏吉;富贵焉能长富贵?日中昃,月盈亏,急急流年,滔滔似水,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百岁光阴,所求为何呀!正因如此,有关清明节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究竟清明是怎样的一个节日,竟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明节典故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国历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说,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并为一了!


    扫墓习俗的由来
           在墓前祭祀祖先谓之扫墓或扫拜,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间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诎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寒食禁火的习俗
           春秋时代晋国的公子重耳,因遭陷害而流亡国外十九年,跟随他的大臣中,以介之推最为忠心。有一年,他们在山中迷路了,饿得头昏眼花的,介之推就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烤熟了给重耳充饥,救了重耳一命。流亡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即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在晋文公即位封赏功臣时,独独忘掉了介之推,介之推本就不愿求取功名,于是带著母亲到山里隐居,不肯复出。后晋文公想起介之推,坚持要为介之推封侯晋爵,升官加禄,请介之推下山接受封赏。但介之推坚拒,不言禄亦不受禄,晋文公为了逼迫介之推下山,又心想他是个孝子,为了母亲的安危一定会下山,于是下令放火烧山,却仍不见介之推的踪影。等火势稍减,命人上山察看寻找,赫然发现介之推与母亲抱著树,烧死在火海之中。晋文公伤心欲绝,更悔恨自己的鲁莽,身为介之推的好友,竟不懂得介之推的心思,不尊重介之推的决定。为了纪念这位曾经舍身相救的好友,晋文公砍下那棵树,做成一双木屐,想到介之推时,就看著那双木屐,喊著:「足下啊!足下!」表示他对好友永远的怀念。另外,又下令在介之推死的那一天,不准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禁火的由来。
    怀故感伤、欢乐赏春
           才刚度过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蹴□(类似现在的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野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因此,清明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著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 juliachen

    2011-4-5 08:15:43 使用道具

    学习了,回家去把这个音频下来谢谢楼主分享.
  • don_tony

    2011-4-5 08:42:23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小孩要从小学习传统知识。
  • Jovin

    2011-4-5 08:43:43 使用道具

    真好,可以给孩子用来了解相关知识。
  • ouou

    2011-4-5 09:58:54 使用道具

    正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呢,感谢分享。
  • jhbb

    2011-4-5 10:14:38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分享,还真不知道呢。
  • luning20001

    2011-4-5 14:47:30 使用道具

    好好学习一下,我对传统文化知道的也不多。
  • alison

    2011-4-5 15:11:34 使用道具

    以前清明节的时候,天气还比较冷,穿绒衣绒裤是必须的(黑龙江比较冷),阴天的时候比较多,大多数时候会下点小雨;
    可是现在的清明节,清空万里,这个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气温已经非常高了,我们这里有的已经穿单衣了,这个温度,升的怎么这么快呀?照此下去?冰山岂不是都融化了?
  • euphemia

    2011-4-5 15:26:11 使用道具

    谢谢介绍,大人小孩正好一起学习
  • glgmm

    2011-4-5 18:32:17 使用道具

    正纳闷清明是中国的节日,为什么用阳历呢。呵呵
  • guihua

    2011-4-9 10:35:54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学习一下传统知识。
  • gongwei

    2011-5-8 17:59:59 使用道具

    感谢楼主挖到这么好的音频,下载啦,谢谢分享。
  • 诗淇

    2012-6-21 17:54:37 使用道具

    学习了,很不错,一直都没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