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朋友的女儿在十多年前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当时在周围中国人圈子里轰动一时。毕业后她到硅谷发展,一边工作一边又修了个MBA学位,现在在一个世界顶级的IT公司里工作,亲朋好友都觉得她很能干。每当华人家长当着她的面表示要让自家孩子以她为榜样时,她都露出哭笑不得的表情,一再说自己很普通,就是个高级打工仔而已,千万不要向她学。

  现在她自己的女儿也快到了上学的年龄,回来看望父母时,大家见到她就半开玩地问她,以后要把孩子培养进哪所常春藤大学,她却很坚决地摆手说:“我不培养,她能上哪儿就上哪儿。”据她妈妈讲她真的不管孩子的学习,在家里什么也不教,也不送孩子去任何特长班,她妈一提起来就愁,说她对待自己孩子像是放羊一样,极其不负责任。

  有一次过节聚会,当大家的话题又转到孩子的教育上时,她讲了她自己对于子女教育的一些反思。

  她说从小学到高中,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她的学业成绩排名都是全校第一,在麻省理工学院时她的学习成绩也是处于上游。但是工作以后,她是同学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属于在事业上没有什么成绩可言的人。毕业十年她去参加同学会,同学中有后来进了法学院当上大牌律师的,有从政已经是某个州众议员的,有在公司做已经成了CEO的。有个同学毕业后就冒险加入一个才组建的小公司,公司后来上市,他坐拥原始股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如果觉得这个同学在财富上比较成功的话,那么另外一个参加小公司的同学后来变成了公司合伙人,公司上市后他直接就进入千万富翁的行列。可是这个人还不算牛,有个同学自己创业自组公司,公司上市后给卖掉了,又建了一个公司又卖掉,现在正在搞第三家公司,已是亿万富翁。

  单纯从财富上看,他们这些打工的人在同学里不值一提。但是最潇洒的却不是上面那些“成功”人士,而是一个大学期间学习很好的男同学。他自从有了孩子,就辞掉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家庭主夫,因为他发现自己特别喜欢照顾孩子的感觉,喜欢相妻教子的生活方式,在孩子上学前他都不打算去上班了。他太太也做IT行业,收入足够家庭开销,而太太不喜欢做家务,所以他们夫妇两人正好互补。这个同学还有个兴趣是旅游,他们全家一有空就满世界去玩,已到过七十多个国家,以后打算把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走走。同学里面属他没有压力最轻松自在,让生活节奏很紧张的上班一族们羡慕不已。

  同学中有几个华裔孩子,父母来自中国的大陆、台湾、香港等地,这些同学都是规规矩矩的打工族,就职于大公司,说起彼此的工作都乏善可陈。

  他们几个华裔孩子在校时学业优异,努力踏实,智力超群,可大学毕业以后,后续的事业发展却普遍不如美国同学。

  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她认为,我们的文化中对孩子的培养有误区。

  在中国父母眼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没有把教育看成是一件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的事儿,光以为把孩子送进了名牌大学父母就大功告成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家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还有和进名校相关的活动中,而子女教育的其他重要方面,很多不能被量化的方面被忽视了。比如,孩子的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冒险精神、不畏失败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享受生活的能力等,这些都是她和同学相比之后感觉自己所缺乏的。人的一生更像马拉松比赛,一个人若想取得成功,性格的培养非常重要,超过了上名校。事业都是在大学以后建立的,名校的招牌在刚毕业的头一两年找工作时还有点用处,后来很快就会被工作经历所取代。

  因为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看重她的学习成绩,所以,她也把取得好成绩看得极重,不想看到父母失望不满的眼神。每次考试她都特别紧张,特别怕出错,这种情形后来就发展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做事求完美而缺乏冒险精神,没有安全感,就怕把事情搞砸了,有时明知搞砸了也没有多大关系,可是自己心理上就是接受不了。

  她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刚毕业的时候,她曾到谷歌公司应聘,当时它成立时间不长,急需人才,公司创始人之一面试她,还和她一起吃了午饭,特别希望她能留下来。可是硅谷的小公司多如牛毛,谁也不知道这家公司的命运如何,会大放异彩还是像成千上万新创业的公司一样倒闭?虽然她敏锐地感觉到了搜索领域的前景,但是求稳的心态让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另外一家已闯出名牌的大公司。她的同在硅谷工作的美国同学当时极力劝她选择谷歌,说如果以后这家公司不行了就再找工作好了,实在不行她那么会读书还可以回学校读个硕士,有什么好怕的?可她就是没敢冒这个险。现在谷歌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她当初选择留下来,公司上市以后她已变成了千万富翁。

  她说实际上他们家现在的收入在工薪阶层里也算挺高的,但是她有了钱自己也不会花,搞点娱乐活动心里隐隐地就会有罪恶感,觉得只有工作才是正经事,其他的都是浪费时间。这就是小时候形成的只有学习才是正经事的观念的后遗症。她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作为一个人,她觉得自己的生活太单薄了、太谨小慎微了、太没有色彩了,她绝对不要自己的孩子再像自己一样。

  她说她就让孩子尽情地玩,孩子将来有兴趣有能力上名校就上,没有兴趣就不上,重要的是孩子要快乐、身心健康,对自己有自信、对生活有热情,将来他们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本文摘自《意林》,作者蔡真妮)

评分查看全部评分

参与人数 1 贝壳 +20 理由 收起
jessiekissyou + 20 反思得好!
教育观点
3898 查看 49 收藏帖子 (10)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tempax

    2013-3-7 10:51:34 使用道具

    中国教育已经思考得太多了, 现在已经没有再思考的必要了.
    差的是行动!
  • 我爱我家妞

    2013-3-7 10:55:13 使用道具

    道理是这样,但是没有几个父母会如此淡定的。中国的父母只关注看得见的,才会有安全感,我也如此,唉
  • dilifang

    2013-3-7 10:59:20 使用道具

    中国的父母没有安全感,所以孩子也没有安全感。
  • magician

    2013-3-7 11:06:38 使用道具

    好文章!让孩子自由发展。
  • atinadai

    2013-3-7 11:14:46 使用道具

    {:soso_e179:},考上名牌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仅仅算是中间过渡。培养孩子具备一些好的性格,才是一辈子的财富。
  • 西子兜兜

    2013-3-7 11:16:11 使用道具

    有警醒作用。但也不是说就完全放手,否则父母的职责在哪里。
  • aroline

    2013-3-7 11:21:04 使用道具

    tempax 发表于 2013-3-7 10:51
    中国教育已经思考得太多了, 现在已经没有再思考的必要了.
    差的是行动!

    哈哈,你太幽默了
  • 昭昭妈

    2013-3-7 11:22:45 使用道具

    孩子自由发展太重要了
  • wnn889

    2013-3-7 11:25:06 使用道具

    在城里的想出去,在城外的想进去!
  • yyyyshizi

    2013-3-7 11:27:54 使用道具

    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谁也不敢拿孩子赌一把
  • 乐小乐

    2013-3-7 11:35:19 使用道具

    嗯,蔡真妮经常喜欢发这种文章。


    乐小乐于2013-3-7 11:35补充以下内容:
    嗯,蔡真妮经常喜欢发这种文章。
  • iamswatch

    2013-3-7 11:40:35 使用道具

    放养在国外可能有用,国内的大环境摆着,知易行难啊!
  • wf8080913

    2013-3-7 11:46:27 使用道具

    唉 为人父母 事事艰难
  • bluesnow

    2013-3-7 11:53:01 使用道具

    矫枉过正,有点偏激了
  • 荸荠泡泡

    2013-3-7 12:45:32 使用道具

    就普通人看来,这个人也还算是成功的
  • cq070208

    2013-3-7 12:51:14 使用道具

    主人公已在金字塔顶端,她放羊,有牧场,有马匹。她的羊基本上是在大草原上。如果我们放羊孩子,只能在羊舍里,有的可能连羊舍都没有,你叫我们如何放啊?
  • enter

    2013-3-7 14:03:12 使用道具

    真的是平等了,女人能做的主妇,男人也一样能,而且人家还是自己爱好兴趣,而非生活所迫。
  • 信心妈妈

    2013-3-7 14:16:41 使用道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mqbhx

    2013-3-7 14:49:34 使用道具

    不知道怎么去做,我们从骨子里都是学习学习。
  • qlingzh

    2013-3-7 15:18:40 使用道具

    嗯,反思的太好了,咱们做妈妈的也应该好好反思了,学习成绩没有那么重要。
  • 爱海

    2013-3-7 16:48:00 使用道具

    这个麻省的明显的矫枉过正了。
  • binger44

    2013-3-7 22:46:20 使用道具

    看过 蔡真妮 的书  怎么说呢  中国历朝历代到现在已经形成了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 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有些西方的东西在国内是行不通的 感觉吧 有些东西就像染缸 你逃不掉 逃掉了 也就没价值了
  • 新米妈妈

    2013-3-7 23:10:48 使用道具

    留个脚印。思考思考。
    正相反,自己是放养的长大的,自己的人生都是自己选折的。但是我却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至少有一个。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折,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孤单的妈妈。我不太希望自己老了孤单,我是不是太自私?因为自己打拼过反倒希望孩子过得安稳。
  • everyday99

    2013-3-7 23:47:35 使用道具

    美国的中产阶级就不希望孩子考名校了吗?问题不是考不考名校,而是中国人考名校比美国人难的多,需要牺牲的更多。。。再加上教育评分和选拔制度和侧重的问题,造成唯分数论的现实。。。

    她现在已经在美国,她的孩子已经在美国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下了,她再放弃对孩子教育的投入和关注,根本就是浪费资源。。。她完全可以和其他美国中产阶级一样,关注孩子的学习,同时注意孩子其他品格和能力的发展。。。
  • 05zwzw

    2013-3-8 07:29:37 使用道具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事例比她这多多了,此文纯属无病呻吟
  • ahaq11

    2013-3-8 09:23:20 使用道具

    道理我们都懂啊,实际情况却不能淡定啊
  • wsying1982

    2013-3-8 09:47:49 使用道具

    她过度放大了,她的思想是典型的“别人的都比自己的好”。
  • myfirst

    2013-3-8 09:54:21 使用道具

    这种问题出国后更明显,国内。。。哎,不提了!
  • fztfzt

    2013-3-9 14:21:18 使用道具

    每个人不可复制 每个人的经历同样不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