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茉莉猪 于 2013-8-8 16:21 编辑
想成为智慧家长,请学习“智慧家长六步走”:改变观念、建立概念、学习原则、掌握方法、使用工具(行知合一)、养成习惯。
第一步:想成为智慧家长首先应该改变错误的教育观念,家长可看看《为孩子做出1%的改变》一书。
第二步:想成为智慧家长应该建立正确的概念:什么是爱?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好家长?什么是德行?什么是认真?……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是家长最应该知道的,很难想象,连这些问题都不知道,甚至没有思考过的家长,如何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第三步:想成为智慧家长应该学习基本的教子原则,这也是我这几天的分享中将重点阐述的内容。只有掌握了教子原则,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教子方法
第四步:想成为智慧家长,一定要掌握教子的方法,这个方法是“找到方法的方法”。方法是学不来的,别人的方法可以借鉴。但只有靠自己不断实践总结合适自己的才是真方法。
第五步: 行知合一,学了就去做,做了就坚持做,才会有效果
第六步:智慧家长的最终目的是在生活中养成用智慧处理问题的习惯,做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并掌握“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好习惯”这一基本道理。
关于好孩子 ,什么是好孩子?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父母做对了,孩子才优秀,这里的“优秀”就是这里说的“好孩子”。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我问过大量的家长这一问题,答案基本是:“听话和学习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每当听到这样的答案时,我就特别不能理解,难道听话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学习好的孩子就一定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的孩子就一定不是好孩子吗?
什么是听话?一般意义的理解就是顺从,家长、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这种方式下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缺少创造力,或许将来连自己谋生的能力,至少自己谋生的能不强。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立要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将来能考上名牌大学算大功告成。家长这样片面的想法使孩子受到片面的教育,可能导致孩子在社会上难以立足。所以说,听话、学习好的孩子未必是好孩子。
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这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小孩,造成的结果是教育出的孩子甚至不如没有接受这促教育孩子。家长有必要了解好孩子的科学标准,按照个标准来科学地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由于家长的疏忽导致了孩子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得不到幸福,这将成为终生的遗憾。
好孩子的标准分为“内标准”、“外标准”和“操作标准”
好孩子的“内标准”是孩子的内质,发自孩子的内心,包括四个方面;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德行,有才华。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有正确的价值观——追求幸福。培养孩子的核心是让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引导孩子正常地生活,幸福地生活。中国的教育有一个致命的薄弱环节——孩子价值观教育的缺失。价值观的教育是家长最需要引导孩子的一个环节,现在一提到价值观,很多成人就想到“金钱”和“权利”,那是狭隘的“拜金和官本位的成功观,”不是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应该是让孩子幸福。因此我把孩子的价值观命名为“幸福观。”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但幸福的人一定成功。在建立正确价值观的基础上,好孩子首先应该有责任心。一个人最终是要走上社会的,想在社会上立足,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一定要“负责任。”什么是责任?其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二,犯了错敢于承担。试想,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一个人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出了问题还推卸责任的话,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吗?能得到幸福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因此好孩子的第一个标准是要负责任,“有责任心”是做人的根本。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看到了太多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究其原因,都是家长造成的,一来家长没有正确的教子方法,剥夺了孩子的责任,其中最能剥夺孩子责任心的教育方法是“总要求”、“总表扬”、“总批评”、“总讲道理,”还有“总是说话不算话,”二来大部分中国包办孩子的一切,“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的都让爸爸妈妈来干”是很多家长的真实写照。记住,即使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如果没有责任心,那也将一事无成。
其次,好孩子应该有爱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只有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如果家长能够正确地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有爱心。但是,如果大人“溺爱”、“宠爱”、“有条件地爱”、“无原则地爱”、就会剥夺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我常常和家长调侃“爱心不需要培养”,为什么?请家长记住,爱心是责任心的外化,有责任的人才可能有爱心。对于父母的爱是“孝心”,孝心就是敢于承担已做,出了问题自己承担,从而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爱戴。家长们,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责任心就不要奢望他有爱心,就不要奢望等你老了,他会孝敬你。
再次,好孩子对内要修自己的德行。
德行,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中国人能够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基本条件。在中国,最终获得幸福和成功的不是有才华的人,而是有德行的人。《老子》上讲,中国人有三重境界,有才华的人被称为“有为”的人,有德行的人被称为“无为”的人,在中国大量“有为”的人帮助少数“无为”的人,让“无为”的人,“无不为”。西游记》讲的是,一个有德行的和尚在以孙悟空为首的大量有才华的人帮助下,打败了很多下三滥的人,最终西天取经成功的故事;《三国演义》讲的是,爱民如子、有德行的刘皇叔在张飞,关羽,诸葛亮等大量有才华的英雄的帮助下,最终成为西蜀皇帝的故事;《水浒传》说的是,孝义黑三郎宋江非常有德行,在107个有才华的英雄的帮助下,成功闹革命的故事。这三部书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最终的大成者一定是有德行的人。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功和幸福,核心是培养孩子的德行,社会公德、集体道德、个人品德构成了一个人的德行。德者——不伤害、不妨碍也,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能做到不伤害、不妨碍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是有德行的人。有才无德的人比比皆——如果你的孩子有才无德,简称“缺德”,那他可能就是社会败类。把孩子培养有才有德的人吧,只有这样的人,才是最终能成功和幸福的人。
何为才华?弹弹琴、跳跳舞、画几幅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华,只是在才华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才艺和才能。才华由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个方面构成:个性特征自尊心、自信心、自控和、上进心和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高低;知识储备是指人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多少
智力水平是指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强弱。只有以上品质均衡发展,这个人的才华才是真正出类拔萃的,在此基础上,学习任何技能都会取得成就。
一个孩子如果有正确的幸福观,对内有责任心,能够修炼自己的德行。对外有爱心,能够展露自己的才华,将来想不杰出都难,这就是好孩子的内标准。你的孩子是“好孩子”吗?不要仓促下结论,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社会化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培养优秀的品质,只是孩子走上社会以后最终符合上述标准,那他必定是个幸福和成功的人。
今天的分享到些结束,感恩家人的配合,支持,陪伴及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