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起初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还挺极端的,但是后来仔细想想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我们每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陪伴我们最多的就是父母了,是父母教会我们生活,教会我们待人接物,也是父母给了我们很多很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东西,我们感恩父母,回报父母,但是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我们的不一定就是对的。
记得以前我的妈妈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我还能害你吗?”其实这也是中国式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让父母说自己的错那简直就是无稽之谈,父母都在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怎么怎么样的高,孩子学习不还,难道是家长的错吗?孩子爱上网,难道是家长的错吗?要知道,家长可是对你投入了多大的期望值啊,你不优秀,只能说明你做的不好。既然是这样,那么我想说的是,那为什么大家都本着同样的目的,希望孩子好,教出来的孩子就千差万别呢?那是因为父母普遍都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教孩子。
最近在一家淘宝店博学堂看了一本书,一个叫董进宇的博士写的亲子教育的书叫《家长突围》,内容写的很有见解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一部分我觉得很是让人觉悟,孩子有问题百分执百都是家长有问题:在我们中华文化中,仿佛孩子有问题,都是孩子的错,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所以很多家长会不厌其烦甚至理直气壮地跟别人讲他的孩子如何让如何不听话,自己如何的辛苦而孩子又怎样的不懂事。其实这是无知导致的误解。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什么都不懂,他对生活中一切的问题的方式都是从身边的人身上学习的。正如卢梭所说的那样:“我们对待别人的态度,最初是由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决定的。”孩子是从他的生活环境中学到如何应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事情的方式方法的。如果一个孩子对人没有礼貌,那我们基本可以肯定:第一,这个孩子曾经被“没礼貌”地对待过;第二,没有人教他如何礼貌待人。同样,一个孩子不愿意学习,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在这个孩子的生活经验里,第一,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第二,没有人教他如何学习。
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无形中就成为孩子成长中接受的意识,慢慢的形成一种认知,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给孩子营造一些正确的价值观,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