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校要求人人必须通过游泳课,在标准泳池里面,游两个来回,不限时。
一直都觉得,游泳是一项基本生存技能。 看来学校也是有同样的理念,开设游泳课,并不是去培养游泳健将,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学会游泳这项基本技能。
体育运动中,基因和天赋的作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比起语言学校要明显的多的多。 姚明能成为篮球明星,他的身高基因占的比重相当大。但是没有这个基因,或是说小孩子不知道将来能不能长大个,是不是就不要去打篮球呢了。 不少人多多少少有这样的想法,包括我自己。 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朋友每天要送她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到蛮远的一个高中室内球场打篮球。 那是有教练带着收费的篮球训练。记得我当时就问她,你儿子才一年级(当时看着又小又瘦),就去篮球训练。我的想法是,他那个个子,看着也太小了。 她只是很随意的说了一句,孩子喜欢,just for fun.
一句 just for fun, 又联想起当初念书的时候,一帮学生找场地踢球,当时正规的球场已经有人了,大家提议就在不远的一大片空草地上踢。有人就说,这个草地没有边界,没有球门,怎么判定输赢啊。结果一个美国学生说,管他输赢,just for fun.
也许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将输赢,考试拿到好分数等等看的比较重。
就学英语这件事情来说,如果视英语是孩子将来职业必须的一项基本生存技能,目的是孩子将来能用英语,而不是去研究英语的话,那英语就是一个供使用的工具, 只要会用便好。基因就不那么重要。就像游泳,只要会游泳,能在水里游就达到目的了。 而这个生存技能正常人,人人都能学会。至于是否能当游泳健将,是否能拿世界冠军,那个和基因的关系比较大。正如
woshiyun 在
语言学习随感 25楼说的。
遗传和语言。语言是工具,语言学是知识,混淆了概念。比如说林语堂,是语言学的大师,语言学和语言都很厉害。而我们普通人,只是用语言达到基本沟通的目的,这个时候语言是工具。工具这个东西,你不理解,可是按照步骤做就行了。比如电视机,你只要按按钮就可,不必去了解它是怎么制造的。孩子学英语,也是这样。和大人交流,他就学着说什么,不知道语言的结构,可是知道在表达什么。或者更差一些,不知道表达什么,但是知道这样大人同意还是不同意。
作为家长,在亲子英语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想办法,将这个过程有趣化,和孩子保持just for fun 的心态。
该贴已经同步到 high5的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