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马上7岁了,记得大致从5岁半左右开始有意识的让孩子开始阅读,陆续读过《易经》、《三字经》、《日有所诵》等内容,在这之前或者中间基本限于晚上睡前给孩子读读故事,说实话,当时只是想提早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并没想太多,因为孩子识字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当时的阅读对孩子来说真的比较困难,基本属于跟读状态,我读一句,孩子读一句,读一星期左右差不多换新的,记得《日有所诵》读完第一册基本用了大半年的时间。
然后读《易经》读了很久,差不多读了一半吧,后来因为上学,作业有些多,就没那么多的时间了,所以不得以中断了,说实话,一件事情一旦中断再次捡起来部太容易,后来慢慢觉得自己这方面也不好,并不能很好的给孩子进行解释,也不能把这其中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运用,所以读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了,不知道我是不是在给自己找理由,还是确实有了新的想法,反正阅读这项内容暂告一段落。
放弃阅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校的老师让每天读学校发的《课外阅读》,每天一篇,一篇两遍,当时因为刚上学,孩子拼音不会,识字不好,读起来也是非常困难,读一篇文章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后来觉得孩子好累,老师对这项任务也放松下来,所以停了很长一段时间。到了这学期,孩子拼音和识字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读一篇文章很轻松,个别的会读错,但大多还是比较流利的。
最近利用早上给孩子梳头发的时间,每天早上读两三篇以前读过的《日有所诵》,发现孩子现在不只在阅读能力和速度上有了进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有了不同见解,问孩子以前读过,现在是否记得,孩子说有的记得,有的忘记了,有的刚知道名字或者个别句子,有个大概印象,但大多还是忘记了。我们用了大约两周的时间,竟然不知不觉读了半本书,这可仅仅是早上给孩子梳头发的零碎时间,也就每天三五分钟而已,连孩子自己都觉得很惊奇,而且阅读兴趣似乎也提高了不少。
当然不可否认,以前的阅读对现在多少也是有所影响的,但大小就不好估量了,是否跟付出成正比也不好说,不是说太功利,凡事非要个个结果,但如果付出过多,收获过少,那么以前的付出多少还是有点浪费的,起码觉得付出的时间有点可惜了,或许那些时间能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凡事真的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风,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各个方面的发展快慢也是参差不齐的,如果一件事情实行起来,对孩子来说太过困难,或许我们应该考虑放放再说,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去和别的孩子攀比,或许过段时间再做同样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就会轻松很多,由于心态不同,收获也不同,对孩子对大人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