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ceami 于 2015-3-20 10:20 编辑
此贴本来写了一半就搁笔了,原因不说你继续看也能知道,语言词汇之苍白,组文逻辑之混乱,如此才学疏浅还敢在国学圈谈“如何学国学”,没敢继续。。。
但近日偶得非常老师之鼓励,故再次执笔,有对和不对的地方,还欢迎各位妈妈拍砖共同探讨。此文较长,看完还真需要些耐心。
如何学国学,几岁开始学,一个新手妈妈关于国学的思考认识(欢迎拍砖)
非常老师的如何学国学是从老师的角度来说的,而我,是从作为一个妈妈,一个认为国学重要,而自己有没有半点国学基础的妈妈角度来说,如何学国学。
如何教育孩子学国学:妈妈学。(妈妈如何学参考非常老师的《如何学国学》)
孩子几岁开始学:孩子产生兴趣了再学。(对于一个亲子关系很好的家庭,孩子肯定会对妈妈说起的押运对偶朗朗上口的古文感兴趣,孩子有了兴趣再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国学经典)
刚看了coco妈的帖子,她的做法也是恰是我所想的。妈妈背诵,孩子跟读,在游玩的路上,就玩一般的吟诵了一段韵律优美的古文。怎么教育孩子学国学,就是如同吃饭,每天都吃,每次都不多,教之有常,又教之于无形之中。
可能有妈妈会说,如果这样,孩子要学的东西妈妈都要会,引导孩子去学,妈妈们的精力也做不到啊,除了国学,什么英语、钢琴、武术、画画这些都需要启蒙,妈妈哪里能忙得过来。这就要说说国学与其他启蒙的区别,为什么国学要妈妈学在先,而其他可以交给动画片和机构来学。或者说国学的重要性到底在哪,为什么近几年国学热,为什么连习总都在强调国学经典。总之,你如果是为了学国学而学国学就是错了,那么学国学是在学什么?
因为本人所接触的国学,除了上学那点就粥吃了的,就是孕期以后为了孩子国学启蒙而看的那么一点点内容,所以下面内容难免说的不会很严谨,很多内容还限于本人直觉和猜想阶段,如果与某位妈妈有共鸣,可以共同探讨,如果说的不对,也请妈妈直言相告。
先从几点说一下,为什么我认为要妈妈先学。
一是,感觉国学经典都是很有内涵的东西,需要一定的生活阅历才能参透其中的奥秘。那么小的孩子要几遍几遍的诵读,到底能理解吸收多少。
我一次在看道德经的时候,突然发现老子的一段话恰恰是自己思考了多时的育儿理念,“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对待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用无为的观点对待,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生了孩子而不据为己有,有所引导而不加自己的倾向,培养好了而不自居。也与那篇纪伯伦名篇《论孩子》同出一辙。可这是我看了一年道德经,才发现第二章里的这段话倒出了育儿的精髓。虽然我是偶尔拿起看,每次就看几章,到现在也就看到第五章,可这第二章肯定也看了很多遍,但没有大量育儿资讯理念信息案例基础上是很难看透里面的东西参透这一点。那么对于孩子呢,如果只是诵读,没有思考,为了诵而诵,对于这些没有生活阅历的孩子,又有多少用呢?不是说几遍几遍的诵读记录不好,而是感觉应该有更好的学习国学的方法。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妈妈先看,内化为自己的,然后在生活点滴中,言传身教给孩子,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应是无形的教育,实在教育,而又没有什么教育的痕迹。
二是妈妈的价值观与国学经典冲突,那么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关于这一点,我没有什么直接理论依据,主要还是直觉和猜想。
国学学的是什么,我的浅显认识是方法论、价值观、为人处世、做人。所以当妈妈说一套而又让孩子学另一套,对于孩子来说只能增加迷茫,不利于自己的智力构建。曾经看过一篇日志,讲的是作者小学时候,学校组织去全体同学假日去公园里玩,当天因下雨学校取消了活动,可她和几个小伙伴还是去公园里玩,因为这她们被罚站了。可她去公园玩没错啊,为什么被罚站,因这件事情想不通,本来还是班长学习优良,可之后每况日下,学业一直一般。我的浅显理解就是,老师学校的“身教”与孩子自己认知之间的矛盾造成孩子耽误了自身的发展。还有就是池莉《来吧,孩子》中提到,“好父母通过直觉获得的养育法一般要胜过其他任何养育法。”这种直觉是什么,价值观,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按照你自己的价值体系去教育孩子,还能至少培养出一个“你”,不然可能连“你”也不如。因为孩子不断在两套价值体系中徘徊,反而耽误了自身的智力构建心智成长。所以,当有妈妈犹豫自己“不信”还要不要教孩子“信”,我觉得还是先要妈妈认同这一价值体系后再教孩子为好,或者国学博大精深,可以先看看别的,找出与你价值体系较为统一的一部分来与孩子共同学。所以,妈妈学在先。
三是最近新看了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他认为我们现有的文明是由国学经典这个框架构建起来的。
其实我也一直认为,有什么东西在规范着我们日常的工作生活、为人处世,在那个框框里就对,框框外面就是错的,尤其在看了国学经典(对于我来也就《道德经》《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和一些白话历史小说)总能冒出来“书中所言和我悟出的道理一样”的想法。虽然我们这一辈大部分没有读过什么四书五经,尤其文革之后,更是很少看到那些“糟粕”的东西,但是细品我们的风俗习惯、谚语老话,它们都有共同的根,那这个根是什么,应该就是国学经典。我转载一下大申爸爸的原文吧,因为他的思想更加深邃,语言描述更加清晰、有趣,原文如下:
“经典文献,自有它经典之原因。
有一类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称他们为“范式的开创者”。雅斯贝尔斯的那个大部头的作品,名字叫《大哲学家》的,是少数申爸从头看到尾的书之一。
在《大哲学家》中,雅斯贝尔斯说,有一类哲学家,开创了一整个文明...这样的牛人,迄今为止,在人类这个物种中,总共才出来四个:佛陀,苏格拉底,耶稣和孔子。
这些人有意思,全都尊崇“述而不著”...其实,从申爸角度来看,“述而不著”无非是懒惰的代名词...佛陀传下来的经,金刚经什么的,是弟子后来记录的;耶稣的新旧约也是门徒所写;论语是孔子弟子所写。最绝的是苏格拉底,根本就没有自己的著作传下来。
要是您希望和这些人一样牛叉,就要每天光想光说,一个字不写。申爸是没指望了,因为已经写了这么多没用的文字在这里。
这里所说的“范式”,值得好好理解理解。一个文明的“范式”规定着这个文明的基本问题、整个文明大厦的主体结构、其文明的发展方向、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甚至什么可考量什么不可以思考...
跟这个同类,但比较好理解一点的是彼得圣吉的“心智模式”。这个是指一个人,他认为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可以控制的,哪些是既定的事实,根本不用去质疑....一个人,在你看来笨拙而迟钝,只要更改一点点,就能有重大的突破,他面前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可他就是不能换个角度想一想,出现这样的事情,肯定是这个人的“心智模式”阻碍了他自己。
往大了说,一个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科学主义精神的文明...他们的跟心智模式相对应的,就是“范式”。
了解了“范式”是啥,就很容易了解,范式开创者的著作,对我们每一个生活在这个文明之中的人,意味着什么。
有一个人,捡到了一张纸,上面画着条条道道,标着长度宽度高度...他到国家大剧院去,拿着那张纸和实际的建筑对照,他发现:诶!真神,这图也不知道是谁照着大剧院画的:大剧院里有什么建筑,纸上就画着什么建筑;找个卷尺量量,建筑物的长宽高是多少,纸上的长宽高就写多少...
这个人以为那张纸是照着大剧院的实物画的,殊不知,他捡到的是大剧院的建筑总图。
事实的真相是:大剧院是照着那张图建的!
我们这个文明,是照着《论语》里面说的东西建的,你这样认为,不会有大错。
申爸自己的感觉吧...申爸不是有好多朋友么,朋友们谈天儿,申爸记得,好像在35岁之前,根本没有谈到过《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可是,现如今,每次聊天,时间长的那种...几乎每次都能聊到对《论语》《道德经》《资治通鉴》的理解,要不然,也是引用里边儿的话:“呵呵,名可名么”,“君子以自强不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那么干法,暴雨飘风而已”....
申爸当时是自己摸到《道德经》和《论语》这里来的,先是觉得那里面的话儿说得很对,总结得精辟...后来,就开始读这些文献,反复读,越读越觉得对,越读越觉得讲得妙...没有一句不中肯,没有一句无所指...申爸就像那个捡到纸的人一样,以为那经典总结了申爸身边的所有人事道理,申爸就想,孔老二老子这些家伙,咋这牛捏?好几千年之前,就把他死后好几千之后的事情的道理写了,写进了他的书里...
后来,有一天,申爸读《大哲学家》,申爸忽然意识到:靠!搞什么搞,那些经典就是建筑这个文明的建筑总图。这个文明是按照建筑总图构建起来的,要是觉得经典里面说的不对,那真的就不对了!”
原文转载完毕,原来我们这个文明是由国学经典构建的,那么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当妈妈的不应该先学么,其实妈妈们如果自己读起,肯定也会有大申爸那样的感触,越读越觉得对,越读越觉得讲得妙,没有一句不中肯,没有一句无所指...反正我是真真的是这样的感触,神交古人妙不可言~不信,你先读读看看~
最后,谈谈我对教育的理解。
我理解的教育是,影响一个人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那么如何影响呢?
首先接纳你要改变的那个人,然后就只管做好自己就好啦,活出自己的精彩,让身上自然散发的气场正能量感染影响他人,影响于无形之中,教育的最高境界,对待孩子,对待成人,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也许这就是老子说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吧。
那么关于国学学习呢,就是妈妈内化为自己的,在生活中不漏痕迹的言传身教给孩子,然后就和画画音乐武术英语一样等待孩子自发产生兴趣引导。
以上是一个妈妈,一个新手妈妈,一个刚刚接触国学的妈妈浅显的思考,如有不妥,还请各位妈妈多多直言相告,共同探讨。
我的帖子
零基础国学妈妈经验好贴分享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fromuid=152788
小学生必备古诗75首(可打印)+千家诗(可打印),另附文萧红“喊诗”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fromuid=152788
【免费】文征明《千字文》可打印字帖,感觉有用请赞~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0181&fromuid=152788
增广贤文(原文,注释)
http://www.ebama.net/forum.php?m ... 0173&fromuid=152788
现在刚有好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