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集《一虎一席谈》,<有偿家教该不该取缔>。
我母亲是学校的校工,在后勤工作,所以虽然不是老师,但却一辈子在学校里,我现在的几位好友也是老师。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亲近老师,或者选择这个职业,或者选择这个职业的男性为配偶。
人们把老师抬到了一个神圣的位置,这并没有造就出神,只造就出扭曲的人。在我眼里,老师是可怜的人,他们明明是普通人,却被要求不普通,明明也是七情六欲,却被莫明其妙的认定不应该有这些,他们也要有舒服的生活和享受,却被要求只能奉献勤俭……这些诡异的认知是从哪里来的?
有偿家教是如何产生的?一是教育体制导致,二是物质需求导致,你只去要求老师不是很可笑?
职业操守并不包括工作之外的时间,只有我们这神奇的国家才一直推崇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工作和生活是两个组成部分,为工作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称颂的事情,这是畸形的,我上学时,有个老师,自己的孩子发烧放在家里不管,跑到学校加班,结果孩子烧傻了,结果成了优秀典范,做报告,说什么为了更多的孩子之类的,台下掌声一片,这种价值的取向,令人不寒而栗。
如果工作量是工作时间内完不成的,要么是工作本身量太,要么是工作的人能力有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如果要做好一个老师,显然工作时间内是做不到的。背课、授课、批改作业、关心学生的情况等等,这是八个小时内无法质量有保证的完成的,除非抽条,或者是占用工作之外的时间。这是不合理的。
一个职业或者一个人,得到尊敬,不能因为牺牲或奉献,而是工作时间内的成果。职业和生活的角色同等重要。
老师也是一个职业,每个职业都值得尊重,从事的人都应该尽职尽责,这是毋庸置疑的。老师如果不是正常人,如何能教育出正常的人?
价值观的问题,并不是老师本身的问题,是这个社会的问题,整个社会如此,你单要求老师有意义吗?靠强制能改变吗?
说一些豪言壮语,总是有人觉得很兴奋,觉得很激动,正因为这种话的不可行,不可信,却成为让大家觉得好的理由,这不是很有意思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