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点击问题反馈。微信登陆的用户请及时在个人中心设置登陆密码,并且牢记自己的用户名。
头像上传问题点击此处
转】 南怀瑾老师讲述:诵读经典从何处入手                                                                                                                                                                    
  孩子读书要先从“四书”开始。现在都晓得古代人教《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等等,其实不一定,像《千字文》等等还是很普通的,是乡下那些孩子为先学会认字来读的。真正准备读书的,还不一定从《三字经》、《千字文》开始。而是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宋朝所编的“四书”入手。

  这里头有个道理,《三字经》、《千字文》这些,一方面教你认字,一方面是好玩,三个字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好玩,又容易念。但是这样在家塾教书,一个孩子一天读得了四句,不过只会念念,要会写都很困难。大部分孩子,读完《三字经》、《百家姓》,长大一点,却什么都忘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都是白读的。

  真正要读书的孩子,老师和父母就会选择先读《大学》、《中庸》和《孟子》,《论语》还是其次的。为什么呢?像你们现在测验下来,幼儿园的学生背《大学》很快,几个星期就会了,叫幼儿园学生背《三字经》再背《大学》就很困难,这是你们收集的资料告诉我的。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背《三字经》、《千字文》快,但是背《大学》就困难,这有道理,为什么如此呢?因为《大学》、《中庸》、《孟子》,《论语》的文章,代表了中国上古齐鲁的文化,北方的文化。齐鲁大地是中国文化真正的重镇。东汉以后齐鲁文化属儒家的文化,文字非常美,文章有气势,而每个字都不浪费,且态度很文雅,背了以后,慢慢会启发人的思想,这就是齐鲁文化的特点。

  至于说到《楚辞》,这本书就是屈原所作。我们现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杀,尸体还没有找到,老百姓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所以赶快包一些糯米的粽子丢到江里去喂鱼,这才发明了粽子。当时国家乱,政治不好,屈原忧国忧民,所以创作这部有名的《楚辞》。《楚辞》里的《离骚》是文章篇名,他写完了以后,愈想愈难过,觉得楚王不听他的话,一定会失败,因此受不了,投江自杀。


  像《楚辞》、《老子》、《庄子》这些文章固然很美,不是齐鲁文化。这是南方文化,可以说是楚国的文化,非常优美。所以后来的诗词以《楚辞》这些为标准来的,不像《大学》、《中庸》、《孟子》这些这么深厚,非常有韵味。因此中国孩子们开始准备走向读书这条路,争取做一个贡献于国家的人,多半是先读《大学》、《中庸》、《孟子》。这些文章一背下来以后,开始老师们也不大讲解,所以我当时有一点懂了,问老师这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不要多问,去背,将来长大了会知道。”我对这个答复,非常反感,心里想,大概这老师自己也不懂。后来我长大了,晓得这老师传统办法的教育是对的。如果他当时讲了以后,你不过认识几个字,只懂了一点点意思。因每一句话的内涵太多了,等你长大,人生的经验多了,背出来以后,就能启发很多思想,很多道理。

  所以说先开始读《大学》、《中庸》,有这样的好处。等到你长大背起来以后,譬如说《大学》你背过了“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你将来做生意也好,处事也好,考虑事情:哎呀!《大学》讲过的“物有本末”,一个东西有头有尾,任何一件事有头有尾;“事有终始”一件事有良好的开始,才有良好的结果,事先不计划周详,莫名其妙的开始,一定是莫名其妙的结果。“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你背起来,长大一想就知道,处理事情就不要人教了。

  又“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对一件事情考虑要专一,晓得这一件事成功到什么程度,开始应从那一点入手,这都是“知止而后有定”;拿定主意以后,心境就非常宁定,很冷静的处理,“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安理得处理事情,事半而功倍,花不了多大的气力就做成功了。如果乱做,不晓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一般人拿到机会就乱来,最后都失败。
  这是比方背了《大学》长大对做人处事有用处就在这里。在小时候背得有味道,“大学之道……定而后能静”,一气就下来,又好背。

  《三字经》固然是三个字一句,也是一种韵文,但不像《大学》、《孟子》这种韵文是优美的。所以我们小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你们将来要写好文章,不管白话文或古文,一定要把两部书读好:一部是《孟子》,另一部是《庄子》,这两部书读好,你的文章出手一定不凡。还没讲到《大学》、《中庸》、《孟子》,其实这三部书都是齐鲁文化,一种文体的,非常优美。我们当年听了也注意,多背几篇《孟子》、《庄子》,也体会不进去,等到自己长大要用时,果然如老师所说,印象非常深刻,的确是这样。

  所以现代人读几句书,认几个中国字,根据口语就会写文章,完全是白话语体的。像报纸的文章,最多是三分钟寿命,看完就完了,刊物文章是五分钟寿命,不管讲经济、政治讲得多好,一看完就丢了,不足以流传。古代的这些文章你背好、学好,将来白话文也一定写得好,因为那些古文其实都是白话。

  《南怀瑾谈儿童经典教育》



5151 查看 48 收藏帖子 (51)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新会员加入

  • Giant

    2022-6-16 16:21:04 使用道具

    博大精深。
  • 滏华

    2022-6-15 16:41:33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wenyin302

    2022-5-27 10:41:48 使用道具

    孟子和庄子,给孩子试一下
  • cgl

    2022-5-23 10:33:22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
  • GR4365

    2022-4-13 09:02:48 使用道具

    学习了,背诵经典
  • 521cici

    2017-12-2 21:51:51 使用道具

    国学是最无从入手的,一直是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难点。不像数学英语那样还有入口的地方,只能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 bobofeiguo

    2017-11-9 14:15:58 使用道具

    这些名著感觉像大山,层层叠叠
  • 18615279035

    2017-11-9 10:12:42 使用道具

    谢谢已收藏
  • babesia

    2017-11-8 08:36:47 使用道具

    非常感谢,考虑一下给孩子听 大学
  • babesia

    2017-11-8 08:28:54 使用道具

    今天看到这个,还是挺受益的
  • 淡月

    2017-11-6 10:52:38 使用道具

    我家孩子 先念的老子, 现在念大学  她说大学比老子好念多了。
  • h430030

    2017-11-2 21:28:06 使用道具

    谢谢楼主分享
  • 旅行妈妈

    2017-11-1 08:59:32 使用道具

    特别感谢分享
  • kathy120

    2017-10-31 19:18:10 使用道具

    学习了,我们在读三字经和唐诗。
  • yan91922

    2017-10-30 17:00:31 使用道具

    及时雨,正准备学国学,买了三字经,弟子规,很多不赞成拿弟子规启蒙,正在想换哪个,看来要试试大学
  • bulbuslilii

    2017-10-30 16:31:26 使用道具

    谢谢,学习了,准备入《大学》、《中庸》
  • mingming0125

    2017-4-24 12:05:36 使用道具

    非常感谢,学习一下
  • fanny3270

    2017-4-24 10:59:58 使用道具

    非常感谢,打算自己也需要好好学习国学
  • 柠檬派2011

    2016-10-13 14:03:00 使用道具

    谢谢,现在带孩子在看千字文,看样子应该了解一下大学
  • xiaosu133

    2016-10-10 14:53:43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少走弯路
  • wancir

    2016-9-19 00:00:14 使用道具

    学些了,谢谢
  • Christinayy

    2016-5-20 14:40:47 使用道具

    分析的有道理。
  • colly111

    2016-5-20 12:06:53 使用道具

    感谢,正要开始,那就先论语好了。
  • lulubear630

    2016-5-3 14:53:00 使用道具

    大学,论语从那部开始呢
  • 玲珑山人

    2016-4-28 11:02:45 使用道具

    提供了很清晰的路线图
  • hzwym9128

    2016-4-28 11:01:49 使用道具

    谢谢分享!!!
  • h430030

    2016-4-27 21:58:29 使用道具

    也算一种说法吧
  • 曼达

    2016-4-27 18:02:54 使用道具

    受教,关键是和孩子一步步实践出来
  • luanguoxin

    2016-4-23 17:59:31 使用道具

    正带孩子读大学,真的很及时让我掌握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