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9-08
说说我的看法高级模式
发表回复
楼主 2011-9-8 14:34:20 使用道具
2011-9-8 14:38:10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8 14:41:51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8 14:54:11 使用道具
2011-9-8 15:00:03 使用道具
2011-9-8 15:00:40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8 15:04:06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8 15:09:43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8 15:10:47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3 12:46:33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3 13:33:05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3 13:34:29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3 13:35:27 使用道具
2011-9-13 13:50:54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3 15:34:15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4 13:08:32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4 13:20:19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9-14 13:25:48 使用道具
2011-9-20 21:10:10 使用道具
2011-9-22 10:10:45 使用道具
2011-9-22 17:09:34 使用道具
2011-9-22 18:17:57 使用道具
2011-9-24 05:32:29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0-10 14:16:24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0-11 09:49:32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0-12 12:54:02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0-12 12:58:56 使用道具
楼主 2011-10-12 13:00:25 使用道具
2011-10-25 13:50:16 使用道具
丹溪笠翁 发表于 2011-10-12 13:00 10月11日: 轩儿读老子前四十章一遍,阳儿读老子前十二章。阳儿一个劲地问我什么意思,轩儿倒是埋头苦读。 ...
帖子 55987
作者简介:李渔( 1611 ~ 1680 ),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晚年移居杭州西湖。清初著名戏曲理论家和戏曲作家。著有传奇《比目鱼》、《风筝误》、《蜃中楼》、《凤求凰》、《意中缘》、《玉搔头》、《慎鸾交》、《巧团圆》、《奈何天》、《怜香伴》等十种,合称《笠翁十种曲》。李渔也因此获时人“李十种”之美称。另有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他还长期领导戏曲演出活动,有丰富的演出实践经验。所著《闲情偶寄》一书中的“填词部”和“演习部”,是他的戏曲理论。后人把这两部分单独抽出,称为《李笠翁曲话》。这是中国古代戏曲理论遗产中一部自成体系、见解深刻的重要著作。他的戏曲理论观点还散见于其他短文。
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使肩负以仕途腾达为家庭光耀门户重任的李渔放弃了这一追求,毅然改走 “ 人间大隐 ” 之道。康熙五年( 1666 )和康熙六年( 1667 )先后获得乔、王二姬,李渔在对其进行细心调教后组建了以二姬为台柱的家庭戏班,常年巡回于各地为达官贵人作娱情之乐,收入颇丰,这也是李渔一生中生活得最得意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李渔文学创作中最丰产的一个时期,《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泯然于世。
李渔死后,葬在方家峪九曜山南坡,墓碑乃钱塘县令梁允植所题:湖上笠翁之墓。 梁允植很懂李渔,所以在墓碑上题的是这么几个字。李渔生前自号湖上笠翁,这个湖就是西湖,这位大戏曲家与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作古了,还给西湖留下了事涉一段风月情缘的美好回味,关于他和乔、王二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