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我行我法 于 2011-9-18 12:55 编辑
看到有人谈到在家教育孩子的问题,本来想回帖的,结果发现有很多话要说,所以就干脆自己开个新帖了。
我在二十八岁前从来没想过会不要孩子,我甚至从五六岁开始就想像将来我有孩子要怎样对他,成年以后,就开始琢磨我有孩子,要如何教育他。二十八岁开始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思考人生哲学(觉得这种说法很搞笑,呵呵),然后不要孩子的想法就开始成型,并且越来越坚定,在另一篇帖里已经说过不要孩子的理由,这里不再重复,只从社会环境来详细说一下吧。
以目前的中国国情,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物质能力,可以拥有外国国籍,那么不进入学校上学,将会是一件非常困难和有风险的事,虽然好多地方有人穷的上不起学,没人管,但你在城市能上得起学却不让孩子让,就会有人管你了,因为这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人是群体性动物,抛开身心有疾病的,只有极个别的人,是生于世却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那需要极强大的内心,不是平常人可以达到的,孤独是自己愿意的是一回事,非自己愿意的,将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与人相处,是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人活于世的一个基础。
昨天看到一个群里,有个人说,当父母的应该首先要强大自己的内心,我深以为然,并接话说,做一个拥有强大内心的人很难,也很少,结果人家接着说不少啊,现在月收入过万的人越来越多了。。。我个神,内心强大的人很少,能没有相对良好的物质基础的,内心强大的人更少,物质达到一定程度,只能说在行为上强大或者强悍,但与内心没什么关系,物质贫乏的时候,人可以强大自己的内心,但没办法保证强大自己的肉体,能保证自己内心强大,但无法保证身边的人也可以强大。
问自己,自己活到现在,都有过什么感觉,我对现在的状态感到快乐吗?我什么时候是快乐的?当我羡慕别人的某一方面好时,我会问自己,为那种好,我肯付出怎样的代价?如果要用某些代价去换,我是否还愿意得到那种好?如果我愿意,我就要行动,如果我不愿意,我就坚持我觉得更重要的东西,直到有让我觉得更重要的东西出现。。。我经常问自己的问题是,现在我认为什么最重要?我最想要什么?人不可能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满足,不可能什么都得到,人生是选择的过程,也是交换的过程,得失之间,找到自己的点,就是我人生的意义。
问过自己,再去想如何对人,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尊重别人的想法,这是我的待人之道,孩子也是人,所以当然这个待人之道也适合于孩子。
中国目前的教育状态,和政*治形态有极大的关系,要想维持这种独*裁 ,就不能让人有太自由独立的思想和自我,如果教育真的改革了,改到我们幻想的程度,那么接受这样教育长大的孩子,成人后是无法忍受这样的社会状态的,势必会导致社会的变革,这恐怕是某些人不愿意也害怕看到的,所以教育改革始终都在提,大家都知道,却一直改标不改本,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敢动。
老师的待遇比以前提高了许多,比很多人的生活有保障,但是,并不属于这个社会的高收入阶层,但担负的责任却是整个人类的希望,付出与报酬是否平衡,其实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在生存有保障后,就是不同的国家、地域、群体中的比较,老师只是个职业,和其他职业一样,是人从事的,不是神从事的,人所具有的天性中的弱点老师也一样有:贪婪、自私、好逸恶劳、等等,如果整个社会都在向钱看,你如何要求老师免俗?
如果要求一个老师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能尽职照顾到班里所有的学生,一个老师的精力能照顾过来多少学生?现在一般的学校一个班多少名学生?我儿子班级一共55名学生,如果班主任不是超人的话,她不可能了解关心到每个学生的状态。老师也是算是特殊行业,需要定期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不然每天面对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换成我我会疯,就是面对我儿子一个孩子,我也有感觉抓狂的时候,还是会有发脾气,或者体察不周的时候,老师虽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理论上应该比我强,但能强多少呢?老师的压力要通过什么渠道排解呢?所以我对老师没抱幻想,只要不是心理变态到太过分的程度,粗暴一些,不耐烦一些,恶毒一点点,势利一些,只要不给孩子身心造成太大的戕害,都在我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至于说到学校所学的课程,有时想想中国人真的很神奇,无论事物本来是多么灵活自由的样子,到了中国人手里,都能变成程式化的,比如蒙氏,比如奥数,本来是让孩子拓展思维,让数学不再是死的,结果还是被形式化,规律化,不得不佩服这种智慧。。。过多繁重复杂的学科知识,到底对于一个普通人有什么用处?我还真看不出来,上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知识学做人,不是为了考试为了资本,为什么真的喜欢学习的学生凤毛麟角?问问自己,就算你曾经学习好,你可是真的从心喜欢学?还是本来自己上学时学习也一般甚至学习不好?如果我们自己上学就从心里反感学习,你如何现在要求孩子要爱学习,“爱学习才是好孩子”,不好玩又不好用的东西,谁会爱?我们上学学过的东西,你记得的,你用得上的,有多少?
我庆幸自己上学时历史和政治学的极烂,烂到从来没及格过,烂到我现在可以不用再去费力把脑子清理出来,可以类似一张白纸的去接受新的信息。
同样关于自然的知识,为什么课本没有优秀科外书内容丰富,对孩子没有吸引力?现在科普类的书非常多,经典优秀的拿过来,大人也爱看,孩子也爱看,给你本教科书,你看看你爱不爱看?
历史是用来做什么的?是用来背的吗?具体到某年某日有那么重要吗?记住每个人物的名字生平,有那么重要吗?如非个人爱好,这些东西学来有什么益处?了解大体年代顺序,时代脉络,一些重大的事件的先后顺序,这还不够吗,以史为鉴,从历史看现在,想将来,这是历史对于人类的意义。
语文学来是做什么用的?首先是说,为了交流,然后是写,为了表达。教科书所选的文章现在有所改变了,但仍然还是更注重思想性,最令人痛苦的是,分段,中心思想。。。文章的解读有无数个角度,理解文字不是要理解作者,更不是研究作者,至少不仅是如此,一篇文章的好,正是因为不同的人读它有不同的感受,教育不是为了整齐划一,而是应该让人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连语文都要统一答案,还不够悲哀吗?再说作文,前几天有位妈妈问,四年级的孩子,老师让写《民族团结》,妈妈说很想辅导孩子,问如何辅导,如何辅导?直接上网找别人的抄。。。这就是我觉得的最好的办法,如果我儿子有一天被要求写这种玩意儿,我会直接帮儿子抄,如果可以讨论这个话题了,我会跟儿子交流,但不会让儿子把我们交流的内容写成作文,因为会得零分。。。统一思想被贯彻到几乎每个学科,深感无奈。
锋芒会招致打压和孤立,如果太早,恐怕力量还没积蓄够,就被干掉了,所以在自己的力量不够大时,要积蓄力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与周遭的力量硬碰,外边的力量再大,只是管你的形,但管不了你的内心,适当的放弃一些行为上的自由来换取内心更大的自由,是必要也是值得的。
人的本能是趋向于接近美好的事物,很多情况下,不用要求或者强制孩子做什么,只要引导他看到这件事美好的地方,孩子就很容易接受。
“喜欢别人对你笑呢,还是对你板着脸?”“喜欢别人对我笑。”“那你应该对别人是笑呢,还是板着脸?”“笑。。。”
“你喜欢被别人欺负吗?”“不喜欢。”“比你强壮的人欺负你,你打不过他,你心里服气他吗?”“不服气。”“那你愿意去欺负别人被别人讨厌吗?”“不愿意。”
做怪表情,怪动作,我会拉他到镜子前,让他再做一次,自己看看好看不好看。
儿子之前喜欢用手指指人说话,我就学他,指着他鼻子说话,“喜欢不喜欢别人指着你说话?”“不喜欢”“,我看你总是指着别人说话,我还以为你喜欢被人指着呢。”“不喜欢,不喜欢。”“哦,如果你指着别人说话,别人也会这样对你,所以你如果不喜欢别人指着你的话。。。”“我也不指着别人。”“非常对。”
“妈妈,妈妈!”“哦咧咧,哦啦啦。。。”“妈妈,妈妈!我跟你说话呢。”“哦?你跟我说话我一定要认真听你说吗?”“是呀。”“可别人说话的时候,你也没认真听啊。”“那我认真听还不行吗。”“哦,没关系,大家都可以一样的,谁也不认真听谁的。”“不行不行,都要认真听。”“你说的哦,那好吧。”
一方面认识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病,一方面又害怕和周围大多数人不一样 ,一面埋怨着不好,一面却追随着,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认为这东西好,如何让孩子觉得好?如果我们都放弃自己的原则,如何教育孩子有原则?
从犯有时候比主犯和唆使犯更可恨,从受害者到施害者更是可恨。也许我们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受到过并不那么理想的教育,那么希望至少不要多年的子女熬成父母,我想我的意思你懂的。。。